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助政策体系下,大多数受助大学生能怀感恩之心,但也有一些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体谅,对教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对国家的资助之恩不知回报,对他人的援助之恩不知感激。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的滞后、个体心理的缺陷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新形势下,针对受助大学生应以知恩识恩为基础,唤起学生的感恩认知;以现实生活为情境,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感恩行为,着力构建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教育策略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趋势、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做出归因分析,进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来予以应对,最终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促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从而成为时代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3.
感恩具有普遍性,感恩是自古以来、几乎存在于任何社会的一种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感恩也是人的品质生长的基点。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术领域,感恩的含义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缺失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责任心不强等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其根源涉及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感恩文化建设,加强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感恩教育质量不高,社会缺乏感恩教育的环境。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而,从理念、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入手,强化学校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教育质量。在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完成高校的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感恩教育,作为高校道德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教育中却显得极为薄弱。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隐性文化品位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的发展受到了经济改革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强烈冲击,大学的隐性文化品位也发生了缺失.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造成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漠,因此,高校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感恩的实质内涵,认真分析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努力探索感恩教育相应的对策,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塑造人生美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以"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教育内容的人文教育;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传承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却面临着感恩缺失的社会问题,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要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要联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有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其自身也应进行自我教育,才能让感恩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新时代下的重要风尚表达,也是人们在道德层面的一种积极、博爱与认同的情感态度。感恩教育的大力实施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增强有着重要价值。然而,当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情感冷漠、行为自私与精神空虚等一系列感恩意识缺乏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有关研究者重视。为此,笔者针对这些现状给出相应对策,以切实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特质性感恩情感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大学生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感恩敏感性、感恩强度、感恩持续性三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1.33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数据与预想模型拟合较理想,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信度、重测信度、效标效度等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诚实守信是基本的为人之本,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承载者,具备极高的诚信美德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针对当今部分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分析了诚信缺失的成因,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国家方针、政策、制度的宣讲者的重要责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文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策研究,希望能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目标。积极心理学认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感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利他行为,感恩和幸福感呈正相关。针对当前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状况,分析了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梳理感恩和幸福感的关系,提出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通过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感恩积淀,提升学生的幸福认知能力;强调感恩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幸福感体验以及实施感恩干预,培养学生幸福感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着力点。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造成人格不完整,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7.
曾留守大学生感恩状况虽总体良好,但存在感恩面狭窄、受助不感恩、感恩行为欠缺等问题。高校应利用大学期间学生自我认同的良好时期,通过感恩认知培养、感恩情感加强、感恩行为实践等方面切入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解决多年"留守经历情结"的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构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符合大学生实际的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在基础与外在保障的对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9.
20.
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以知恩、感恩、报恩与施恩为内容的一种人文教育,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欠缺,感恩能力匮乏,导致的原因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同时还有大学生本人的,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力度,通过和家庭、社会联手,给大学生补上感恩一课,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和谐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