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尔悖论"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论题,涉及信念和自我等一系列心理概念。本文从"摩尔悖论"的缘起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维特根斯坦对"相信"这一心理概念的语法考察,把"摩尔悖论"的问题归结为如下两点,即,弗雷格对于命题和断言的一种较为简单的看法,以及我们关于信念根深蒂固的名称——对象的物理主义模式。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在澄清了"摩尔悖论"困惑的同时,也厘清了维特根斯坦对这一论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彩票悖论和序言悖论都被学界广泛认为是关于信念的悖论,但对它们的研究基本处于分立态势。论文通过分别考察和分析这两个悖论的形成过程,揭示了它们所具有的统一结构;对在这两个悖论共同的逻辑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算子变量作断言解释,断言汇集就是统一结构的最重要构成要素。论文进而分别给出了对相应断言汇集作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这两种可能理解下的彩票悖论和序言悖论的统一解决方案,并对这种方案给予了强有力的哲学辩护。  相似文献   

3.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悖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仅与语句表达上的逻辑矛盾相关,而且还涉及到了非逻辑的辩证矛盾问题。因此,解决悖论问题需要从单一的逻辑形式的视域转向认识论的角度,即从与其相反的认识内容视域看悖论,探视悖论问题产生的哲学根源,以期从哲学层面对悖论问题做出统一处理。  相似文献   

4.
"石头悖论"是无神论者反击一神论的一个重要论证,不但是宗教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逻辑研究价值。玛弗罗迪斯式逻辑分析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准确地揭示"石头悖论"的逻辑结构。借鉴萨维奇有关"石头悖论"的认识,"石头悖论"的真实逻辑结构得以显示,也进而得以顺利破解。通过"石头悖论"这一宗教哲学研究的典型案例,逻辑分析作为宗教哲学一条重要进路的地位得以自然彰显,逻辑分析进路影响到语言范式的转变和推理、论证规则的选取。  相似文献   

5.
梅勒在探索"思考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时,是将其置于时间理论中加以考察的。在他看来,思考就是人类在时空中所获得的一种信念,同时间分类方式类似,信念也可被分为A-信念和B-信念,其区分依据是前者以"我和现在"为参照物,后者则不然。由于二者参照物数量和性质上的差异,容易形成概念辨析的不稳定性和模糊性,梅勒为解决此问题寻到了一条"诉诸‘真值条件’"之路。梅勒以"信念同时间是同构的"且"思考只能以时间作为量度"的理由,将思考限制在了时间范围内,但依从"空间是‘时间的空间类似物’"和"B-信念需要空间属性"分析可知,思考只有在时空中才具有可能性。在研究思考何以为真时,梅勒确定了两个"真值条件",但从这两个真值条件出发会导致梅勒理论自身的一个悖论,解决这个悖论的关键在于承认A-信念在探寻真理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并结合B-信念的客观性作用,最终使思考趋近于真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道德悖论属性的思考——从逻辑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悖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逻辑悖论是指其由以导出的背景知识都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理性主体普遍承认的公共知识或预设,均可通过现代逻辑语形学、逻辑语义学和逻辑语用学的研究使之得到严格的形式塑述与刻画,其推导过程可达到无懈可击的逻辑严格性的悖论。广义逻辑悖论是人们把导致狭义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的视域由日常合理思维领域拓展到哲学思维等其他领域而发现的悖论。道德悖论是人们在道德思维领域发现的一种广义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7.
张建军教授的学术研究呈现“整体推进”的特征,明确指认逻辑悖论之语用学性质,构成其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推动了逻辑悖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促进了长期处于薄弱环节的关于悖论的一般方法论研究之深入展开,加深了对位于“高阶认知”致思层面的逻辑悖论研究之认识。在逻辑悖论与其他逻辑哲学难题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张建军教授近期致力于系统建构辅之以“情境实在论”和“悖境辩证法”的“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并已初步呈现其多方面解题功能。  相似文献   

8.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在高校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虽然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但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则并不难理解"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而逻辑悖论能够成为沟通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桥梁,一方面,逻辑悖论的本质是逻辑矛盾;另一方面,逻辑悖论能够体现辩证矛盾的精髓。此外,对逻辑悖论的解决又能够使人类知识得到进步。因而,逻辑悖论对于解决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教学疑难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10.
知道者悖论是关于"知道"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在当代悖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盖梯尔"问题、逻辑全能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多层面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积极关注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逻辑创立和发展到现代逻辑,对逻辑作哲学上的反思不断深入和展开.逻辑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现代逻辑迅猛发展和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要求和结果.逻辑哲学的主要论题包括:逻辑范畴的界定,逻辑真理,逻辑悖论,逻辑中的本体论承诺,推理、后承与蕴涵,形式化方法的哲学考察.  相似文献   

13.
在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的背景中,本文对他的逻辑哲学做了批判性的系统考察,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蒯因关于逻辑和逻辑真理究竟说了些什么?在蒯因的逻辑哲学中存在哪些难题、困境和悖论?蒯因关于逻辑或逻辑真理本来应该再说些什么?最后阐述了对逻辑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证成:逻辑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与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与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实践相关联。逻辑理论中包含着关于世界、认知、语言和思维的描述性内容。描述对于被描述者而言可真可假,所以逻辑理论也有可能出错。逻辑之所以是可修正的,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绿蓝悖论是信念接受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悖谬状态。作为信念的科学假说是否被接受及其接受标准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对科学假说的接受及优选提供了一个可证伪性标准。面对绿蓝悖论的挑战,证伪主义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作了应答。波普尔用“子类关系”来比较相竞争假说的潜在证伪者类策略无法在绿假说和绿蓝假说中理性地作出选择,而“维”的比较策略受损于其对表达系统的相对性也无法作出选择。把波普尔的验证度量化理论运用到解决绿蓝悖论时,波普尔的量化理论也不能为绿蓝悖论的解决提供一个充分性标准。  相似文献   

15.
"真矛盾"概念是哲学界历来研究的主题。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是"真矛盾"中"真"之内涵。而考察普利斯特的真矛盾,可以从真矛盾论的动机入手,比较"真矛盾"与"亚相容性",获得矛盾之"真"与其存在性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塔尔斯基真理模式的语用转型,分析矛盾的"成真"条件,在对逻辑悖论定义的讨论之上,揭示矛盾如何为"真"。最终"悖论逻辑"这一普利斯特用来刻画"真矛盾"的形式装置,无法实现对"真矛盾"的精确刻画。  相似文献   

16.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发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儿童范畴三段论推理特征的探讨出发,分析了信念偏差效应在儿童推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小学三、五年级与初一年级儿童关于范畴三段论的推理均未达到推理能力的成熟水平.(2)信念偏差效应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变化,总体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逻辑状态与信念状态相一致时,信念促进逻辑反应,不一致时妨碍逻辑反应;其二,信念偏差分别以不同的作用方式相互独立地作用于前提编码与结论判断两个信息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7.
学科门类作者姓名.师蛀名论文肠目学校名称哲学·刘虎钧实儿信念、觉知与二维逻辑中山大学刘永谋刘大椿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一1998中山大学周晴陈雨t“三元悖论.原则: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8.
预言悖论是关于"知道"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在当代悖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名称中,"预言悖论"更好地体现了该悖论的本质。博弈论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较为恰当地揭示并刻画出预言悖论中所包含的关于认知主体的意图和行动的语用成分,因而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主体的信念状态随着世界的改变和新信息的输入等因素在不断地演化,对于信念状态变化规律的描述和形式刻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模拟人类等具有的高级智能,从而为计算机人工智能这样的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对哲学、逻辑学等本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这里我们考察具有足够推理能力的完全自省主体在信念修正过程中对Moore-型信息的处理规律,即把相应主体信念状态的Moore-型断定作为新信息输入,用来修正原来的信念状态。经典的AGM理论可以较好地刻画不含模态算子的客观信息的修正。然而,如果把主体信念状态中的信息和用来修正的新信息的形式扩大到模态的情况,"成功"和"一致性"公设不可能同时成立。为此,我们首先讨论自省主体i在自己的信念状态和客观事实的信念的不同组合情况下,对涉及自身信念状态的Moore-型信息A∧┐BiA的修正可能与结果。然后选出其中有意义的过程,定义和说明一种弱化的"成功"版本——"不成功修正";并且在继承经典AGM某些公设的基础上,给出上述修正过程的局部描述。此外,我们还将结合动态信念逻辑等工具,试图给出上述修正过程的逻辑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著作并没有提供"天心"与"道心"两个概念的明确关联,但用哲学诠释学方法以"内在的逻辑"将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天"的意识,在他的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天的稳定性、规律性和善的本性明显提升了朱熹对理的道德倾向的信心,也增强了他关于人类向善的能力或灵感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