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已过去四年时光,我们需要对莫言获奖后的提振"核力"有一个科学的分析判断。莫言获奖不仅促进了文学事业的繁荣,也给世界提供了重新评价中国文学的机会和打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通道。但是,莫言获奖所形成的提振"核力"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中还远没有冲破沉重的压力和阻挠,想要改变处于社会边缘化的文学现状,当代文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2.
在西班牙语世界乃至全球文学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公认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也是起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左右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最具代表性和较年轻的一位作家。自从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这一奖项的第107位得主之后,巴尔加斯·略萨及其作品也被更多中国读者所熟知。其作品中如实展现了拉丁美洲、尤其是秘鲁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解析,分析其中所体现出的结构现实主义特征,进而对巴尔加斯·略萨与结构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1899—1972)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也是第一个摘取这一世界文学桂冠的日本作家。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开辟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的道路,创造出具有日本美和民族个性的作品,从而使川端文学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瑞典文学院称他“不仅属于日本文坛,同时也属于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4.
坂口安吾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其文学思想在其著名的评论《文学的故乡》中有多处表现。在这篇晦涩难懂的简短文章中,坂口通过四个简短故事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人生观。坂口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一片虚无,这是生活的前提。但是人们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前提中,因为虚无本身也是让人无法忍受的。人需要站在救赎的起点上,以文学的方式去构建架在虚无主义之上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952年。它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海明威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也由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中的经典人物,不同于海明威以往作品中的典型硬汉的形象,圣地亚哥较之性格也更加丰满,本文将从分析其性格为出发点,探析圣地亚哥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刘颖 《阅读》2023,(43):32-37
<正>吉卜林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他用生花的妙笔描绘奇幻又真实的丛林故事,将博大、复杂、多姿多彩的丛林诗意而有趣地描写出来。吉卜林犹如阿里巴巴得到了“芝麻开门”的咒语一般,轻而易举地打开了通向神秘丛林世界的大门,使《丛林之书》成为世界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著。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语言文字的载体。文学与语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借助文学学习语言,是人们在外语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有许多人尚未认识到英美文学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就如何利用英美文学进行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没有中国文学那么久远,在思想上的认识也不是像西方那样前卫。但是日本文学有着自己兼收并容的特点,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中独树一帜。日本文学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其独特的美感。在日本文学的各个方面广泛地闪耀着"物哀"的影子,"物哀"显然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美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土情结和文化抵抗是东方文学乃至东方文化中的典型现象。从殖民主义时代到后殖民时代,从落后时代到赶超时代,东方文学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方文学中的文化抵抗和本土情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现代性的意义上看,文化抵抗内化为本土情结是东方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尺度,我们以东方文学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部经典作品———埃及作家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和南非作家库切的《耻》为范本,分析东方文学中的文化抵抗和本土情结,并从现代性的层面揭示在新的时代里东方文学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均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尽管这三类文学的分类与语言有所不同,但是这三类文学对人们发挥的作用却是相同的,为人们的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教育理论依据。对于翻译文学来说,如果一味地以翻译者的国籍为依据对译本的国籍进行判定,则还是没能将中国文学的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摆脱掉。若承认了翻译文学国籍的双重性,则也跳不出二元论的圈子。翻译文学的独特性决定了翻译文学的地位,在我国学术界呈现出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足鼎立的多元姿态。  相似文献   

11.
莫言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除作品特色与翻译作家共同演绎外,还有电影媒介传播影响、文学出版谋求中外合作、文化软实力增强导致汉语地位的提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梦圆让人兴奋,也让人深思。莫言获奖,翻译有功,这使我们认识到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同时,也认清了我国翻译滞后的现状阻碍了中国文学、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文学翻译是译语社会中的独特文化构建行为,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学翻译现状以及文学翻译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同时提出了改进中国文学翻译现状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把印度近现代文学提高到世界文学水平的代表是最与我们熟悉和热爱的泰戈尔。他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质量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据统计,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其中的《吉檀迦利》乃东方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诗作),二十多个剧本,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和一百余篇短篇小说,谱写了近三千首歌曲,描绘了一千五百余帧图画,此外还撰写了许多有关哲学、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回忆录、游记、书简等三十余种。  相似文献   

14.
辛颖 《职大学报》2011,(1):55-57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小说都经历了故事化展示、人物性格化展示、以人物内心世界审美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展示这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但是,并不是说这三个阶段是割裂的。可以预料,今后的文学世界将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小说艺术也将多元地发展,属于上述三个历史范围的小说将不断变化自己的形式去争取自己的读者以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以该理论为框架,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作品《群芳亭》中的话语态度意义加以分析,突显这部作品的语言魅力,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6.
陈家桥是七十年代人作家群中尤其以语言构建自己文学世界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化妆时代》就是一个用语言来装饰意义的典型文本案例,他用语言来代表意义本身,也以其对语言的精湛把握做到了对作品意义的阐释。但是,语言毕竟不同于意义。尤其在小说的叙述当中,陈家桥采用了不同于其他七十年代人作家中以语言为工具来描写经验的做法,而是以语言来代表经验本身,这对于语言本身在文学中的地位带来很大挑战。他虽然实现了创新,的确也很成功,但是逃离不了语言处于突出地位而不仅仅是全部地位的文学规律事实。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莫言的作品走向了世界,这与他受到世界文学的影响密不可分。正如莫言自己所言,他的写作风格受到一些国外作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福克纳。本文即从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三方面来探讨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追溯历史的发展历程,人们创造了人类(humanbeing)、人(human)、历史(history)等词语,但是这些词语中,女性都不包括在内,女性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遗忘角落,从来就没有人将女性提到场面上来。21世纪女性世界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一改变从文学作品中更容易看到。通过女性文学这一窗口来观察女性的解放之路,无疑会更加清晰和透彻。西方社会争取女性解放的运动开展得很早,但是在中国过去近百年的女性文学历程中,女性解放的争取和斗争从未间断,期间所经历的解放运动和斗争历经坎坷、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精彩纷呈,书写了中国女性解放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9.
在"京味小说"中,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北京的人、北京人的语言都是这种文学题材的一种标志性存在.虽然时代和城市的发展变化,使得"京味小说"中这些标志性的东西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通过对这种变化过程的整理,总是能够理清脉络并追根溯源,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京味小说",认识"京味"."京味小说"作为具有鲜明独特审美内涵与艺术表达方式的文学形态,以其风格现象引人注目,特别是新京味小说,它不仅继承了旧京味小说的传统,在新的时期里,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发展,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国内出现了许多战后反思文学作家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君特·格拉斯,其小说《蟹行》以"古斯特洛夫号"沉没为切入点,深刻再现了一场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海难,并虚构了一位德国青年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进而杀害"犹太"网友的惨烈故事。小说旨在教育人们要公正的看待二战历史,提醒读者德国人民既是战争的施害者又是战争的受害者,告诫后人要牢记纳粹罪行,要对极端右翼新纳粹分子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