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意义的阐释中存在着三个误区,它们都不符合对话精神。其一是不足的解释,它追寻作者、文本的原意,把作者视为阐释活动的唯一主角,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符号和阐释者也是阐释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其二是过度的解释,它以文本的言说为核心,却没有以一个对话的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去聆听文本的言说,反而以错误的语言观扭曲了文本的意义言说,走到了文本的意义范围之外。其三是漠视文本的阐释,阐释者根本不去听取文本的言说,而只管一个人自说自道。  相似文献   

2.
反讽修辞将符号表意与意图意义之间的虚假关系显现于文本、伴随文本与语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文本字面义或表面义自相矛盾;文本与伴随文本矛盾;文本与语境矛盾;伴随文本与语境矛盾;铺垫语境与结果语境矛盾。但是,解释者的主体性使得符号表意可无限衍义,如果解释没有落到意图意义的预期定点上,会影响反讽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观"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6-22
关羽崇拜等元语言决定了"关羽"是一个强编码符号文本。元代是"关羽"符号化的重要时期,其符号化程度已相当高,元刊杂剧中"关羽"的符号是由众多单独符号组成的整体符号,单独符号分别指向"忠义""勇""神"等意义,形象符号是一种副文本,间接辅助"忠义""勇""神"等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华语文本中"他者"的因素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文本来说,出现较晚成熟也较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语文本中的"他者"本身就带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晚熟"现状.在很多文本中,这种带有特殊叙述策略的"他者"形象说到底,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符号与象征在现代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何解构这种悖论?需从叙述策略这个大问题出发,解构文本中"他者"的叙述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翻译者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破解语言符号。把握词语的意义,穿透言语的外壳,已进入翻译的程序,进而须追踪文字的精神,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伴随着解释。在理解和解释中,陌生、僵死的东西转变成绝对亲近的和熟悉的东西,从而把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转述为另一种语言,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亦即"应用"。但是"创造"不可以任意曲解原文所指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和理解符号的科学。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的转换;等值是符号和解释项之间的关系。借用大量广告翻译实例来研究文本符号与其解释项之间对等的问题,可为翻译等值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疑难案件中存在着法律解释的"疑难",作为法律解释者的法官必须以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指南进行法律解释活动。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是对疑难案件中的利益冲突所做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它们决定着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覃世艳 《天中学刊》2013,28(4):56-61
文本意义解释的差异性,是当代解释学不同流派的分水岭。构筑正确的文本意义观,应立足于解释学实践,科学地把握文本意义与作者意图、符号意义、文本的使用意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坚持文本意义的"客观性"、独立性、固有性、一元性、可知性、可把握性等。  相似文献   

10.
黄奇中 《培训与研究》2007,24(11):71-74
刑法解释的客观性是一种建立在商谈基础上的合乎情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客观性;我们所追求的刑法解释的客观性其实就是刑法解释目标的客观性,而刑法解释过程本身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主观偏见和刑法文本、刑事案件事实的"视域融合"的过程。刑法解释目标的客观性有赖于刑法文本、刑法解释方法、刑法解释程序以及刑事案件事实的客观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也叫"文本间性",是法国符号学家、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1966年提出的。克里斯蒂娃把"互文性"看作一种文本特性,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文本与文本之间互为参照物,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文本网络,构成一个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互文性"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2.
林晓冰  柳伟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19-121
应用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和理解与解释理论,可以获得对严复的"信"的翻译标准的更深层解读。"信"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文本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理解无法克服历史的局限性,绝对的文本理解是不存在的。理解的相对性决定了"信"的标准的相对性。"信"的相对性不否认"信"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文本意义在当下的生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要素统合为符号编码一信息解码系统,符号编码主要包括文字符号的意义特定及既定的作者、本事,信息解码则主要包括读者的解码能力和读者的阅读态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文本意义最终生成,从而确定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在当下的意义读解是多元化的,是由读者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文本意义在当下的生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要素统合为符号编码一信息解码系统,符号编码主要包括文字符号的意义特定及既定的作者、本事,信息解码则主要包括读者的解码能力和读者的阅读态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文本意义最终生成,从而确定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在当下的意义读解是多元化的,是由读者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符号学观点出发,广告传播是一项符号表意活动。广告符号表意有其特殊性,表意过程中的意图意义、文本意义以及解释意义三者一致,符号表意过程将会更高效,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广告的制作应力求意图意义、文本意义和解释意义的一致性从而完成表意,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文本对于文本意义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三言"是打开庄子哲学迷宫的钥匙,而隐喻是庄子"三言"表达方式的本质.庄子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和言说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一表达方式决定了对<庄子>解读要采用"体"与"悟"的直觉方法.庄子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庄子>文本的建构上表现出哲学与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水乳交融.庄子隐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也使<庄子>一书成了一本有待读者参与书写的文本.但是,任何解释者都必须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就会失去阐释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问答逻辑"认为,答案和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作品的前提是理解著作家的问题,即意向。伽达默尔也认为,理解活动好比解释者与被理解对象(文本)之间的一次对话,理解的任务就是发现文本提出的有待解答的问题,文本正是通过向解释者发问才成为其理解对象的,而理解者也按自己的"偏见"(视界)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语言学者把符号的结构拆解之后努力使结构外部的因素与原来结构内部的因素相结合,从而促进多元的构建.这也是源语言的符号意义得到了再现和"重构",让其文本内部因素与原被排除在符号结构之外的因素有尽可能多地结合的可能,以此展现多种可能性和产生多元的视角.该文利用结构主义的思路,通过对符号学和翻译学的内在关系的解读,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符号转化"和语篇文本重构的多元性实质.揭示了开放型思维方式是多元性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多元,也就没有翻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与人类的解释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是教师通过解释文本帮助学生生成文本意义的解释活动。文本解释包括“背景解释”与“前景解释”两种模式,课堂教学是以“前景解释”模式为主导的文本解释活动。阐释学视域中的课堂教学具有解释内容的文本性、解释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解释对象的差异性三种特征。课堂教学的文本解释特征对当前教师教育提出了三点启示:关注学生理解的“前结构”;运用多样性的教育学话语表达式解释文本意义;在传递知识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之间保持张力。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资本雇佣劳动"和"劳动雇佣资本"以及"企业共同治理"之间的争论。这三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当纳入时间因素动态考察的时候,其实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一般性契约,它们加总而成一个完整的对企业性质的说明,这种解释不同于"状态依存所有权"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点,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了企业所有权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