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本期有几部重要长篇推出。《人民文学》继去年的《风声》之后,在三、四期连续推出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和阿来的《空山》(第六卷,终结篇),看来,一直以发中短篇为主的《人民文学》已决意参加长篇的角逐。作为《空山》的收官之作,阿来将气韵贯彻至终,使《空山》成为9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在整个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得忽视的长篇巨制;继《扶桑》、(《第九个寡妇》之后,严歌苓在新一部的历史长篇中继续塑造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东方女性”形象,其浓艳极致的笔调、“超稳定”的历史观、“东方特色”的女性观以及概念化的写作倾向也均一脉相延;《当代》推出的是老作家莫怀戚的《白沙码头》,小说颇具地域特色,展现了“不一样的人群”的“不一样的生活”,可惜,作家对“麻辣人生”的展现缺乏相应的“麻辣笔力”,未能产生令读者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瞻对》是阿来2013年的新作,这部作品虽然与阿来2009年的旧作《空山》在创作手法、创作内容、写作背景方面有明显不同,但两部作品在主题方面仍具有内在一致性:两部小说都细腻而深刻地刻画了当代川属藏民的边缘族群身份,表现了这群边缘人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无法避免的族群认同困境。面对这样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空山》选择从机村人民的日常生活琐事出发思考民族命运;而《瞻对》则以更宏大的历史眼光,从历史纵深处寻找民族命运跌宕起伏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比较阅读《荆棘鸟》和《沃斯》,《荆棘鸟》在神父的爱情故事里展现的是人性外在表现的世俗欲望与神性的冲突,《沃斯》则是从人性内在的邪恶与弱点凸现其和神性的冲突。两部小说把人性与神性的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都以人性复苏作为冲突演变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本期《当代》发表的小说不多,整体水准较之上期也有不如,最大的亮点是阿来的新作《天火》(小长篇)。  相似文献   

7.
《空山》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家以一种近乎悲情的笔调对机村数十年生活场景进行近距离叙述和摹写,饱含着对现实的坦诚勇敢和深刻,更显示出时代的温度和触及现实的深刻力量.以文学的方式对现代化所带来的精神生态失衡、人性异化作出了虔诚而庄重的反思,表达出强烈的救赎愿景,成为《空山》独特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学教育(上)》2010,(1):159-160
著名作家阿来日前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正在酝酿新的小说,已经有3个选项在考虑中,不过要正式动笔创作的话,则需要等到2010年下半年。他坦言,还会在藏族题材上再进行2至3部小说创作。作家阿来曾经还有这样一个身份:《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9.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文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族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与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本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有着相同的 叙事手法,题材均以故乡为蓝本,地方色彩浓郁,时空模糊,都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而福克纳“多视角”的叙述方式与阿来诗的语言则又是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阿来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与藏族民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二者身份来看,阿古顿巴的流浪汉身份和傻子视角的功用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藏族民间传说中的机智人物阿古顿巴到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藏族作家阿来熟稔地运用汉字诠释了他的创作与藏族民间文学间的关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作家中,阿来是特别的,民族作家的身份使他在作家创作群体中独树一帜,而宗教思想的注入使其作品更显独特。在他的笔下,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得到了再现。《格萨尔王》作为"重述神话"系列作品之一,从写作手法到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作品不尽相同,这其中除了作家各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外,还有多重原因。阿来以民族作家的身份,着重突出格萨尔王这一民族英雄人性的一面,以及格萨尔故事在藏族流传过程中说唱人不可抹杀的突出作用。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不仅带领我们走进了英雄的时代,更带领我们深入藏民族的腹地,去了解并探寻藏族历史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崩溃前夕的景象。小说以土司傻儿子的眼光作为传述角度,并且拿他作为观照世界的标尺。小说中通过傻子灵活的经济头脑,傻子与土司们的种种纠葛,以及他必须走向悲剧的结局,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大智若愚、充满政治智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评论界对《尘埃落定》“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展现了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等“共识”是两个明显的误读。错误原因有二:一是知识性错误,第一句应改为“一个声势显赫的安多安嘉戎藏族土司”。二是认识错误,阿来创作《尘埃落定》除对社会制度转型时期人的生存了状态施与人关怀以外,更主要表达了土司制度这种落后制度必然走向衰亡的唯物史观,“传统没落”的小说演绎,正是一出制度没落、人性没落与思考的诗剧,而并非皆在“展示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9,(1):96-105
在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纷杂与清净之后,沈从文迎来了人生中写作灵感最为丰沛的阶段之一。他在短篇小说《月下小景》中借助英雄追赶日月的传说,书写出人性与自然熔融而拥有的灵动广博,构建爱情悲剧来展现人性在爱情和死亡的砥砺中所获得的神性,传达出人性趋于健康与美好的可能。沈从文生命诗学中的人性、自然与神性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与精神主旨,体现了他对"我们为什么要做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机村古老的传统,历史转折就是如此发生,阿来的《空山》深刻意识到历史进程的复杂性,面对历史持续崩溃的状态,寄寓了持续的哀婉与批判,用他不断深情回眸的写作姿态来完成对前现代文明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个新的格萨尔王及说唱艺人晋美形象.同时,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让英雄之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阿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文学回到了自身,即通过梦幻表现人性,突出了藏族文化生态想象,在流动的情感中潜隐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吁求,表现了阿来的理想主义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17.
阿来的《尘埃落定》以超然物外的姿态,审视了土司制度里的人性、人生以及土司制度走向灭亡的历史过程。这是一部寓言,它让我们思考的不是尘埃落定的宿命,而是尘埃将来的升腾。  相似文献   

18.
《空山》透射着浓郁的生态主义思想,阿来试图通过生态主义来表达他对深蕴着乡土气息的机村的热爱、留恋和惋惜之情。但作者在对乡村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内涵关注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女性身份恰当的理解和定位,遗忘了女性与自然天生的亲密关系及乡村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是受害者这一事实,小说无论对自然的描写、女性形象的扭曲及男性形象的神化都存在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9.
看《十月》     
和《奸细》(罗伟章,(《人民文学》2006年第9期)一样,本期《十月》的“第一阅读”《潜伏期》(罗伟章,中篇)依然取材于中学教育领域。如果说《奸细》主要通过人物近乎悖反的言行向读者呈现了存在于某些高考毕业班的“掐尖儿”现象,从而间接揭示了应试制度给师生们带来的人性戕害,  相似文献   

20.
《随风飘散》深刻剖析了人们在新旧社会制度更替中的心态、人性变化,引发了对民族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阿来在一系列的小说创作中平衡了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生态环境,并在努力探索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