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今后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开篇即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笔者以为,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便、有效、快捷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过去人们都提“语文素质”、“语文能力”,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则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据统计,在该文件不足5000字的文本中,“语文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理念,反复出现,频率达10次之多。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目前课程与教学严重分离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标准》下同)。同时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本途径是语文学习实践 ;而传统语文教育过于强调传授和灌输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 ,他们在学习实践中的体…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递增、涵育、展露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有效施教。笔者和同事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四书”教学法,即抓住学生“听书、读书、写书、出书”的关键环节,给予恰当引领,让学生沉浸在书籍的“柔波”里,促进学生语文慧根的增长、语文素养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一个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理念,“语文素养观”则是关于语文教育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理论范畴。“语文素养观”突显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它的概念内涵,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找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积极展开教学,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袁文丽 《考试周刊》2012,(39):38-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和目标的确立,赋予徘徊在语文教育边缘的内容以合法的地位,更符合语文教育的实际。语文素养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比语文能力更广泛,也超越了人们对“语文素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有:改进语文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朗读背诵,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勤写多练,组织言语实践活动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等。  相似文献   

13.
蒋晓龙 《学语文》2004,(5):49-4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何谓语文素养?新课标是这样解释的:“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具备内在的母语语言的人文素养和外在的母语语言的输出能力并使之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师热心探讨的首选话题和悉心探究的根本任务,而探究任何现象及事物的产生发展都应当探其理究其源。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当关注影响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囚素。从“人的本体”的实在性、整体性、复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来看,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及发展的囚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曹宪春 《语文天地》2014,(29):25-27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整个语文新课标中,“语文素养”这个词前后出现十多次,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同教师对于“语文素养”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22年版新课标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和解读,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探索高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五度”,即宜人的“温度”、精巧的“角度”、解读的“深度”、参与的“广度”、迷人的“效度”,旨在创新高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高效提升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三点式阅读     
语文教育的过程便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质,无疑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二是精神。因此,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语言“底子”和精神“底子”。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标准》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报刊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杨和平 《文教资料》2014,(29):169-171
新课标的关注点是“语文素养”,着力点在于“全面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作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完成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要任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王凤花 《辅导员》2014,(22):55-5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