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当过小学教师,又当过中学和大学教师;他做过多年编辑,巴金、丁玲都得到过他的提携;他写过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也写过著名的长篇小说。他集教育家、出版家、作家于一身,这就是文坛上的“大柏树”——叶圣陶。  相似文献   

2.
“左转”后的丁玲,写了一系列宣扬“革命意识”小说。“革命意识”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基因,作家主动把它融入自我血脉,是有着一个逐步深化和纯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左翼革命前辈丁玲同志,为了表示对这一战斗的革命组织和为此而献出了生命的战友们的无限怀念,在一九八○年《新文学史料》第二辑“左联专号”中,发表了她珍藏四十八年的耶林给她的四封信。丁玲同志历尽战乱浩劫,仍保藏着这几封信,多么不易!可见她对共同战斗过的革命战友感情之深。丁玲同志在发表这四封信的《附记》中说:“……把这几封信的原件,全都寄给了张以谦同志。”)张以谦是耶林的侄子——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周文前,除了在鲁迅和冯雪峰史料中接触过之外,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最初是阅读史料——革命回忆录式的文章,语言几乎相同的叙述,关键之处却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看不出他和一般左联作家有什么不同。间杂着阅读的几篇作品,印象倒是不错。直到在逐渐的好奇中有一天读到了朱  相似文献   

5.
丁玲和她的母亲北京第一师范周德耀丁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享誉中外的女作家,妇女中的佼佼者。丁玲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不是一个平凡的女性。”(丁玲《魍魉世界》)丁玲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她母亲的影响。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变意味着由新型国家限定的作家身份及其功能的变化。当代作家的身份不仅是作家,更是“革命干部”、“文艺官员”或“文艺战士”的身份。双重身份决定了作家必须调谐由此带来的矛盾,而调谐器正是国家所认定的社会阶级关系。论文将以丁玲为例,分析国家意识形态如何通过身份的体制化对作家进行规约。  相似文献   

7.
鲁迅对巴蜀文化给予过强烈关注,将《蜀碧》视为“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并直接体现在对国民性的思考中。又在邹容《革命军》关于国民奴隶劣根性的批判中,找到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他对“五四”青年时期巴蜀作家群给予了充分地评说,并且大量编选巴蜀青年作家的作品。对巴金、沙汀、艾芜、周文等巴蜀现代作家给予过热情扶持。现代巴蜀作家沾泽于鲁迅甚多,他们对“鲁学”的建立,也贡献颇大。吴虞、郭沫若、敬隐渔等对“鲁迅学”的建构,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启蒙与“革命”哲学的关系视角探讨了丁玲1940-1942年间的思想与创作,分别从启蒙认同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自觉、“革命”哲学的内涵与品格及其丁玲的文学实践等方面,阐释了丁玲的文学启蒙乃是一种“革命”哲学品格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作家象丁玲这样,曾经引起过这么多的争论。从延安文艺整风到反右派斗争,再到“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丁玲挨整受批绵延三十多年的坎坷遭遇和悲剧命运,也是“史无前例”的。这当然首先是政治的原因。是“左”的机会主义思潮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浩然同志,是我国当代优秀的革命作家。他出生于冀东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幼年失去父母,是革命政府和穷乡亲们把他抚养长大的。解放战争中间,他在村里当过儿童团长和治保主任。新中国成立时,他还只有十七岁,就被提拔到区上负责青年工作。之后,从“三反”“五反”运动、宣传贯彻统购统销政策,到试办互助组合作社,他一直生活在沸腾的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丁玲作品高扬着的女性意识 ,使她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 ,随着丁玲的投身革命 ,阶级意识终于逐渐主导了丁玲作品 ,女性意识因此就在矛盾困惑中日见淡出。这个思想轨迹留给了我们双重的启示 :救亡与启蒙的时代错位 ,作家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倾向的选择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2.
人的改变,有时是自觉地,有时却是在无意中完成的一种无法逃脱的历史的选择.对任何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人来说,丁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巨大存在,她的大胆的充满叛逆精神的作品曾经是那个时代最敏感的声音而一度成为“最正统的共产党作家”.1957年,这个曾经被鲁迅称赞为“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的丁玲,被毛泽东“钦点”为中国文艺界最大的“右派”,进入80年代又因为言必称马列,被许多人之称为“右派”.丁玲,这个曾被誉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建国后我们很少再听到真正属于"作家丁玲"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咱们中国有一位世界闻名的女作家,她就是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丁玲。去年10月4日,是丁玲奶奶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951年,毛主席在国庆节观礼台上问丁玲:“中国有没有培养青年作家的学校?”丁玲说没有。毛主席说:“那你就创办一个吧。”于是丁玲就创办了“中央文学研究所”(即现在的鲁迅文学院)。当年,我就是丁玲奶奶的学生。她给  相似文献   

14.
女性·革命·政治──论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化和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历了“左联”时期女性自我意识模糊和失落的丁玲,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着眼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在“革命与人”、“战争与人”所涵盖的社会政治文化层面,探索着新的政权体制中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和命运,显示出丁玲女性意识深化和超越的螺旋式上升轨迹和来自自我反思的批判意蕴:对“革命”内涵的感悟;站在“性别/政治”的文化立场,对革命内部的封建性──男权意识的批判。丁玲的作品呈现出“两种话语”交融、互渗而又矛盾对立的文本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作家周文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导致他在中国文坛上起落沉浮,甚至在特定历史时期消失得无影无踪。要还原周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强化对周文作品本身的研究,更要在高校现代文学史以及现代作家作品教学中凸显周文作品独到的艺术特色。同时从周文研究现状分析其逐渐回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倘若不是那么早就投入到革命的实际工作中去,而是专事写作,周文会怎样呢?这可能是读过周文作品的很多读者都会问的问题。但很可惜,对现今大多数中文系的学生、乃至教师而言,这个仅有五年创作经历的作家却仍一是个颇为陌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启用的笔名很多,其中用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丁玲”。尽管这一名字在一九二四年就启用了,但以此作为笔名出现于中国文坛,却是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梦珂》才有的事。继处女作《梦珂》后发表,一九二八年二月又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后者比前者更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震动了国内的整个文艺界。到了四十年代长篇巨著《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问世后,丁玲已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了。关于她的这一笔名的含义及其启用的原因,早在一九三三年,茅盾就有过解释:“我们的作家丁玲女士,就是那平民女学的学生。那时候,她不叫丁玲,叫丁冰之;按照中国的习惯,她应该用她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30年代作家的丁玲具有五四文化精神和革命情结。前者主导着丁玲的创作,后者推动着她投入革命。在陕北,丁玲在五四文化精神指导下进行创作,没有按照领导人的要求转变为一名宣传战士,因而在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此后,丁玲端正态度,创作出被领导人认可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受到表扬。50年代,由于丁玲的个性突出再度受整。80年代,丁玲缺乏对历史进行反思。丁玲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演绎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天翼的名字现在已经很少再为人所提及了,但在30年代,他却是一个倍受瞩目并被坛寄予深切厚望的作家——“在两种意义上,他是新人,——在创造新的形式上,在他是新的作家上”;“张先生无疑的是近来新起作家中之杰出。他的作品的价值远在丁玲、穆时英等等之上”;“张天翼的作风虽说自成一体,但却不似穆时英之变化无穷,令人难学邯郸之步,所以当时一般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20.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