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八世纪,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 这一社会的文化特质是: 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居于统治地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但没落贵族阶级的普遍堕落已使它处于崩溃、瓦解的边缘, 随着时代的变化, 出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新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开始冲击旧道德旧传统,曹雪芹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时代文化信息,塑造了能够展示末世文化氛围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这一社会的化特质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居于统治地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没落贵贵族阶级的普遍堕落已使它处于崩溃,瓦解的边缘,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个性解放的人主义思潮,新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开始冲击旧道德旧传统,曹雪芹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时代化信息,塑造了能够展示末世化氛围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文化意蕴十分丰厚深广,该文化文学角度和哲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将作者多年来研究红学的成果大致按照“人物论”“事理论”的框架分类述析,阐释了巨著的深部神髓,亦是对小说主要人物及事件思想内容的抽绎解义,新见迭出,目不暇收,此文是好将出版的红学专著《<红楼梦>精解》的绪论,统揽全局, 点晴;提纲架领,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4.
庞春梅是《金瓶梅》中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她聪明伶俐、高傲逞强、凶狠泼辣而又自卑自贱,封建礼制文化长期的蔓衍与熏陶,又使她骨子里具有强烈的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作者塑造这个形象,具有明显揭露丑恶人性和戒淫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王美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52-53,56
意象是诗歌内涵的沉淀物,通过对诗歌的意象,尤其是原始意象的溯源,可以探究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鸟"是《诗经》中一个重要的原始意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由最初带有宗教色彩的祖先图腾崇拜,再到原始初民对生命繁衍的渴求,最终是褪去宗教色彩后的爱情象征。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20,(1):22-25
多头怪在民间叙事中以其独特的文学形象普遍存在于世界诸多民族区域。它有着神奇诡谲、邪恶凶狠等特点,这是早期人类探究认知自然的一种反映。彰显着早期人类对自然、社会等客观事实的原始认识,体现出人类原始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他借鉴戏剧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借鉴戏剧中花的意象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对纯情、真情的推崇,真诚地书写宝黛爱情,更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小说戏剧化使得《红楼梦》韵味无穷。《红楼梦》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知行合一"(人与社会关系,推崇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实践)、高扬人文主义理想、内在超越性诗意追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流氓无产者作为一个文学谱系自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景观,它迥异于其他形象群落,又以其流氓性和流氓意识的普适性纠缠在各个阶层人士的灵魂深处,渗透到各个阶层人士的行为方式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组人物的群体特征,笔者试图从等级制度与主奴观念以及流氓无产者庸俗实用主义处世哲学两个层面对流氓无产者的文化内涵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红楼梦》中“双真”形象的象征意蕴和膝胧美,阐明“双真”才是整个“《红楼梦》世界”的真正主宰者。  相似文献   

10.
《野叟曝言》塑造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僧徒形象。总的来看,小说中的僧徒基本上都是以奸邪淫恶的面目出现的。作者以韩愈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自居,以“扫除二氏,独尊圣经”为已任,文素臣救弊图治、崇正辟邪的丰功伟业,正是作者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11.
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也是"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作品中她的戏份很少。但曹雪芹塑造这一人物却寄托了他对友爱平等的家庭伦理观的呼唤和对恬淡怡然的田园生活梦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天宫大战》代表满族萨满创世神话的辉煌成就。在宇宙生命被创生的过程中,将创世女神的行为模式以富于哲理的方式解释宇宙创生、万物来源和满族萨满神话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式系列军师形象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历史演义塑造了诸葛亮、姜子牙、张良、李靖、徐懋功、刘基等-系列军师形象,赢得了接受者的广泛喜爱.此类人物形象模式的基本性格结构,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女性形象作为活跃在屈赋中的意象,其风格多变,类型多样,是解读屈赋思想主题必不可少的密码.这些女性形象既涵盖天界的神女,也包括下界的凡女,还有连通"神"人"二界的巫女.无论是充满神性和人性光辉的神女,释放幽秘瑰奇气息的巫女,还是具备温婉灵秀特质的凡女,她们都成为了人们观照南楚文化和诗人屈原生命体验的窗口.她们的身上凝结着楚人强烈的神女尊崇、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诗人深切的生命关怀、高远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7.
汪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性格张力场的外在特征是:慈爱的母亲,凶悍的婆婆,命运的奴隶。她时而高尚,时而卑下;时而慈善,时而冷酷;时而坚执,时而脆弱;时而像中国传统的慈母,时而又像西方刁钻的贵妇。她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包孕着丰厚文化意蕴的“人”。  相似文献   

18.
张平 《文教资料》2010,(17):6-7
文学作品多是按照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理解描写女性,女性与男性常呈现"奴性"和"人性"的存在模式,关汉卿笔下的婢女燕燕毫不妥协于封建尊卑等级的社会次序,努力为自己的"人性"抗争终获成功,本文就此形象从"奴性"到"人性"的抗争,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醋葫芦>是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世情小说.作者用夸张的笔法极力刻画了都氏这一典型的悍妇形象,同时开出一系列"疗妒"的药方.作者对妒妇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妒忌的原因,有一定思想意义.但由于作者是站在男性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都氏被极度丑化,从而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20.
"灵芝"作为一种仙草、仙药甚或是超自然的祥瑞之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人诗歌作品中的"灵芝"意象,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在唐人那里,"灵芝"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与上古时代瑶姬精魄及巫山神女的凄美传说密切相关。瑞草"灵芝"作为图谶巫术中一种隐秘的政治变革力量,它的出现又是天人感应、政治祥瑞与伦理教化的具体体现。唐人在作品中不断翻唱"灵芝"谣曲,对秦末汉初"商山四皓"的隐逸传说心驰神往。此外,唐诗作品的"芝田"主要意指道教神话中的"灵芝"产地,同时又喻指人们所耕种的沃土良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