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陈果安先生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语言的观点值得再商榷,我们认为,文学形象是有自足性的,文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形象,形象是文学的本质,但是在强调文学的形象的本质的同时,应该重视语言的能动性,加强对语言是如何塑造形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前,文学理论的主流是形象论文论;20世纪以后,形象论文论的主导地位逐渐由语言论文论所取代。语言论文论认为“文学是语言的建构,文学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是语言”,语言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语言论文论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赵炎秋教授仍然坚持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象,这是需要勇气和创见的,尤其是在形象论文论已被认为落伍淘汰的情况下,他认真钻研文学形象的有关问题,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结合文学实践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传统,吸取语言论文论的长处,贯以自己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探索,十年磨一剑,写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文学形象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3.
小说创作中丰富多样的语言形象,成为小说体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体学(stylistics)曾一度被国内译为风格学,在西方,体确定也部分包含了风格一词的内容。那么,语言形象、风格、体都是或曾经是体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三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本认为风格和语言形象均是某种成功的言语选择的结果,而体则是产生前二的基础,同时,体与语言形象的内涵还有较大的不重合面。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课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这是出于对语文的本质的认识。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就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但每一种认识都没有离开“语言”这一对语文本质解读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一、文学形象与文化负载的界说  关于文学形象 ,赵炎秋教授在其新著《文学形象新论》中从作品的角度定义为 :“形象 ,就是形式化了的生活。文学形象 ,就是通过语言形式化了的生活。”[1] 他认为 ,文学的本质是形象。赵先生的这一论述是在分析了中外文学理论关于文学本质情感论、形式论、语言论及传统的形象论的基础上得出的 ,正如童庆炳教授在该书的《序》里所说的那样 ,“赵炎秋很熟悉 19世纪的文学 ,也很熟悉 2 0世纪的文学” ,“其推论的背后有文学史的支撑” ,“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赵炎秋的这一论点看似普通 ,但却有‘正本…  相似文献   

6.
小说创作中丰富多样的语言形象,成为小说文体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文体学(stylistics)曾一度被国内译为风格学,在西方,文体确实也部分包含了风格一词的内容.那么,语言形象、风格、文体都是或曾经是文体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三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本文认为风格和语言形象均是某种成功的言语选择的结果,而文体则是产生前二者的基础,同时,文体与语言形象的内涵还有较大的不重合面.  相似文献   

7.
孔子作为《庄子.内篇》中的线索性人物,对结构全文和阐明庄学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认为庄子对孔子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或者把《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分为得道之前与得道之后两个阶段,从两个方面分析孔子的形象。本文认为孔子的形象自始至终是一贯的,庄子对孔子的态度也没有截然相反的两面;《庄子.内篇》正是通过孔子这一形象的一贯性来宣道的。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形象论文论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形象论文论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成熟于19世纪。形象论文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象,以形象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文艺思想体系,强调形象思维。与典型的形象论文论相对的,是情感论文论。情感论强调文学起源于情感,本质在于情感,其理论也是围绕着情感建立起来的。但情感论文论与形象论文论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有广泛的共同之处,而且情感只是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情感论文论只是形象论文论的一个分支。20世纪形象论文论没有重大的发展,有几个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政治教师除了具备优秀的个人素养外,得体的外在形象无疑是让自己脱颖而出的一张名片。一、政治教师的应有形象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示范者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教师活动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即以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教育学生。有两位朋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的电影是一门文学、图像、音乐相互交融的复合型艺术。由于其形式的直观性与生动性而易于为人所接受;又因为其内容仍持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失趣味。电影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主流形式之一,而必须明晰的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文学、图像和音乐三要素彼此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它们是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交融。当下值得被探讨的正是各要素的本质核心,与要素本身、要素之间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汉诗语言受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往往具体、形象,感性很强,并且伴随有浓烈的情感体验,形成排斥理性分析而富于象征性和隐喻性的特点。杜甫诗歌的言语建构置于汉诗重直感、多体悟的语言体系下,多采用大容量、意象化的词语,组构成分省略、语序杂错的诗句,以致形成陌生化的句式、句群。这些最终指向一个目的: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言志功能。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4.
刘勰对文学形象特征的论述,着眼于我国古代抒情性文学的形象特质,主要从艺术想象的思维方式、形象创造的表现手法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蕴三方面揭示了文学的形象性特征,最终在富有包孕性的"象外之象"的特点上作以归结,体现了文学特性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合弃了事物的现实形态,把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等抽象的形象,并在它的骨骼和构图章法中提炼出事物的形式美本质。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寻求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可以使艺术工作者掌握美的形式规律,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历史上的圣贤君师,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底层的小人物,想像中的神仙鬼怪、宗教人物四类。歇后语中对这四类人物的形象和价值取向的描写,反映了我国民间笃信道、佛,追求情义、正义以及国民性格中歧视弱小、圆滑世故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生美等 ,都离不开表现方面的形式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铸成艺术的美。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就是要学生对美的内涵、美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这种体会和认识是在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中得来 ,是在美的形象的熏陶中达到理性的认识 ,形成美感。  相似文献   

18.
“窥意象而运斤”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法则之一。纪实文学既然是“文学” ,就不能缺少“文学性” ,不能忽视审美意象的建构。新时期初期的纪实文学多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营造意象 ,90年代之后的纪实文学构筑审美意象更具创造性和新鲜感。不过 ,作为叙事文学 ,纪实文学也不能一味地堆砌意象 ,要讲究适度和自然  相似文献   

19.
称为“文艺学第一原理”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不符合文学实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纯审美论”及文学“非意识形态化”的主张,在事实上并无二致。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概念,不是与“物质形态”相对应的,也不是表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一个分支或种类。它表示的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意识的整体样态,其意义在于表明意识形式的社会与阶级性质。文学的本质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可以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但不等于意识形态本身。  相似文献   

20.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 ,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 ,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而导致批评文本“破体”的主体性缘由 ,则是文论家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诗意化。本文辨体明性 ,清理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 ,意在抉摘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失体”、“失性”之弊 ,并为中国文论走出世纪困境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