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中学文科》2007,(10):78-78
作为教师,布置作业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教师就是在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中忙忙碌碌度过每一天的。有的教师戏称跟学生要作业就像要账似的,因为每位教师都知道作业的用途: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理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而必须完成的项目。在某种程度来说,完成作业的过程是鉴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有效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情感发展和学习能力增长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孙高中 《课外阅读》2011,(8):164-164
围绕教材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优化任务型作业的设计,从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于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进行诸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7,(9A):61-62
教学要改革,作业当然也是要改革的。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作业的作用。作业是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采用Anderson和Krathwohl等人(2001)对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1956)进行修正的话语体系,他们把教育目标分为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级。以往的作业一般都是针对低级教育目标的,如背诵范文、操练四则演算、做代数应用题之类,其训练的能力都在前三级上。怎样针对后三级目标设计作业,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是作业改革的重点。作业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口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活动式作业”是指学生利用生活中常用工具及日常用品作为实验器材,或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外实验型作业,改变了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设计、探究、创新等方面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储竞 《上海教育》2007,(11A):56-57
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巩固、消化的反馈能力。因此,教师们在课内或课外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当堂完成或课后完成。为了让作业的效益能最大化,教师们进行了很多优化小学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得语文作业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是,笔者认为提高作业效益除了设计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趣味性、发展性、实效性的作业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特别要注重语文作业批改后的个别辅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其内在规律,弄清并分析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心理,以便及时加以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功能。从学生作业的现状和教师的普遍反映来看,当前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心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作业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业的设置是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措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我们改变以往死板的书面作业布置的形式,设置一些动手、动脑的各种各样的课外创新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其发展状况,它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用“作业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来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其实质就是运用表现性评价来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作业设计从某种角度上建构了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发展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课标提出的结构化和整体化理念出发,对苏科版八年级上册“6.1函数”课时作业进行了整体设计.作业内容从基础作业出发,向拓展练习、反思提升和分层选做延伸,融合了数学文化,以期发展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真正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学”充分重视,把学习视为一个学习者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学生数据,分析作业时间、校内作业时间和校外作业时间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业时间及校内作业时间均会对初中生的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校外作业时间对初中生的非认知能力无显著影响。应理性看待作业功能,拒绝功利化;科学调整作业时间,拒绝统一化;合理设计校内作业,拒绝机械化;建立作业统筹体系,拒绝叠加化。  相似文献   

12.
高职语文应将“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书面作业、期末考试”这样的传统考核评价模式转化为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实践性环节和实训活动等能力考核的方式对高职语文学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朱雅芳 《上海教育》2007,(9A):56-57
如何使作业发挥其积极影响,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作业成为学生能力跃迁的平台?以下是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主体的感知、知识的主观建构,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布置与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科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的教学手段之一。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陈关根 《宁夏教育》2006,(7):105-105
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通过作业教学,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新形势和新理念下,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呢?作业设计该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作业设计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因才施教的关系?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让学生花大量时问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没有把学生进行的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2,(11):27-28
“作业”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指导“作业”,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实践,使语言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语言库存,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传统的语文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它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语文创新教育,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进行改革,树立动态的知识观,开放的作业观。教师凭借开放的作业设计,辩证地传授知识,灵活地运用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作业评价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某些教师对作业评价却仍然走在一条“传统化”的老路上。单一的等级制评价,看到的只是“冰冷”的等级和“无情”的勾叉,仅仅反映学生作业具有的水平,忽视了对学生作业行为过程的引导,久而久之,一些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9.
语作业是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可是“减负”以来,在语作业上还存在着科学性不足的一些问题,重新审视并探讨语作业对提高学生语能力关系重大。语作业的布置应从学生身心的健康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为目的,正确调整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的关系,使学生听说读写看做的能力均衡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语作业科学地布置的新途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语文作业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要求教师在课外积极开发和利用自然、社会、家庭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将语文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在课内利用多种形式展示,逐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这一特点,可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趣味性、创新性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