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在西周宗法制、先秦夷夏观、两汉名教思想和魏晋门阀制度的潜在影响下,汉民族正统意识不仅因藉民族矛盾的激化浸透南北汉民族人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各胡族人民的政治观念。十六国胡族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名份需要,从汉化传统中寻找理论依据,出现了奉有德政权为正统,视无道政权为僭伪;奉中原政权为正统,视周边政权为僭伪;奉大一统政权为正统,视偏安政权为僭伪等正统之争。但是,传统的汉民族正统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亦非口头上的正统之争和浅层汉化措施所能化解,故直至北魏统一北方后,随着孝帝等胡族统治推行深层汉化政策,北朝诸胡族政权才通过政治、经济、化习俗的彻底汉化实现民族融合,并最终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成为与南朝诸汉族政权分庭抗礼的中原胡族王朝。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2):54-59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各种正统观全面登场的时期。正统观可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人的维度和神秘维度等四个方面分为循环正统观、直线正统观、中原正统观、统一正统观、德者正统观、血统正统观、祥瑞正统观、帝王异象正统观等多个层次。三国时期正统观的全面登场,使中原正统观在与德者正统观的较量中败给了后者;使统一正统观作为可统摄所有正统观的归宿而深入人心;使正统观因政治需要而被工具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契丹所建辽朝以华夏正统王朝自居。这是它们不同于以往绝大多数非汉族政权的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正统观的发展分为先秦中原地区正统观、汉民族正统观和中华民族统一正统观三个时期。辽人的正统观处在第三个时期之始,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辽人正统观在本时期文学中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的学术正统观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以体现。这种学术上的正统观与中国传统史学正统论有着紧密联系。该文以《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提要为例,通过阐述传统目录学集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与传统正统论的特点,以辨明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中,认为史学“正统论”是君主专制下的一种思维谬误,应该摒弃。而作为新史学的另一代表人物陈垣,则主张在历史书写中不但要有正统观,而且立场鲜明地维护汉民族与汉文化的正统观。这与他在抗战期间的学术背景与学术转向有很大关系。陈垣认为正统观并非是出于某个人或某个民族中心主义的产物,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统观是史学家著史论史所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分裂时期政权的正闰归属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凌廷堪作为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家,在考察前代相关史学著作的基础上,针对正统问题提出"正闰之说,迄无定论"说,坚持以事实为根据,据实著史论事;在王位继承上,赞成以贤能者为君;坚持民族平等,反对褒汉贬胡。  相似文献   

7.
正统观是史学家著史论史所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分裂时期政权的正闰归属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凌廷堪作为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家,在考察前代相关史学著作的基础上,针对正统问题提出"正闰之说,迄无定论"说,坚持以事实为根据,据实著史论事;在王位继承上,赞成以贤能者为君;坚持民族平等,反对褒汉贬胡。  相似文献   

8.
《居士集》是欧阳修晚年亲手整理过的著作集,《居士外集》(以下简称外集)则是后人搜集整理而成的欧阳修著作集。二集中关于正统思想的观点并不一致。就其本人而言,早期大体上是肯定后梁的正统性而晚年却持否定态度;就其早期正统观而言,对后梁正统性的认定出现过反复;就当时正统思想的潮流而言,欧阳修前期的正统思想与主流正统思想是一致的。但随着儒学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主流正统观逐渐发生转变,因此产生矛盾。欧阳修前期的正统观直接影响到他与尹洙合撰《五代史》;后期正统观既是对他亲自参与过的儒学复兴运动的呼应,也是对其早期矛盾正统观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清代开国之初,努尔哈赤在与明朝进行军事较量的主战场之外,在思想舆论上也公开质疑明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努尔哈赤宣扬天命正统观,以证明其反明行动合乎天意,所建政权具有合法性。这一观念对统一女真各部和与明争夺辽东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由于其思想观念的僵化也对后金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继努尔哈赤而登基的皇太极,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宣传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皆受天命保佑观念的同时,更加重视得道者天命佑之、失德者天命弃之的正统观,积极奉行德政。皇太极最终完成了后金政权意识形态与儒家思想文化的链接,为其最终获得以"道统"为标志的文化象征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四夷列传”以“夷夏同源”血缘神话将华夏与四夷凝聚成休戚与共的民族共同体,同时又用血缘的亲疏远近关系来模仿宗法制中的大宗小宗体系,把从五帝到汉代一脉相承的华夏视为当之无愧的嫡系正统,把周边民族书写为华夏出走子孙后裔的旁庶支脉,从而确定以汉朝代表的华夏领导周边民族的秩序形态。  相似文献   

11.
嘉靖时期明世宗对国家祭礼进行了全面的变革,旨在追崇其父兴献王,塑造帝系正统.为自己藩王入主大统“伦序当立”的合法性作礼义上的论证。祭礼改制伴随着大枇郊、庙等祭祀之所的建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同时.祭礼改制也激起了官僚体制内部的权力之争。可以说,嘉靖祭礼改制对当时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使正统之辨成为传统政治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鲜明主题。宋儒对中国历代王朝合法性依据的认定标准有二:“合天下于一”和“居天下之正”。北宋时期,注重“一统”甚于“居正”,未尝唯以终极本体的伦理观念“天理”为标尺去审视、评价中国历史上王朝传承中的合法性。南宋立国之后,现实的政治格局自然地引起宋儒文化心态与历史观念的重大变化,体现在正统理论问题上,“合天下于一”的观念淡薄了,而“居天下之正”的意识凸显了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旨在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基于A省60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文本的质性分析发现:队伍建设、共同愿景、治理机制、共建共享和外部合法性是影响基础教育集团效能的核心要素。未来应以专业发展为基石,打造集团优质队伍;明晰集团文化体系,树立集团共同愿景;扁平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治理机制;深化合作交流路径,促进集团共建共享;以政策支持为保障,提高集团外部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朱元璋的教师观郭培贵朱元璋对教师十分重视,一再强调:治国以教化为本,教化以教师为本;①“师得其人,则教养有效,”“苟无端人正士为之模范,求其成才难矣!”②。可见他不仅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直接把它与国家的治乱兴衰相联系。其对教师的高...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明朝宦官专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乱政是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征,本拟从朱元璋实行的杀戮功臣、封藩、废丞相等政策与明朝宦官专权的关系进行论述。结论中: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对明朝宦官专权起了他未曾科到的渊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焚书坑儒”,采取了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手段统一思想文化,背离了宗法社会的文化传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统一思想文化,顺应了宗法制社会的文化传统。秦皇汉武的文化政策都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很简略,理论上也少有针对性的细线条探究,司法实践中标准不明,随意性大。根据我国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结合外国立法和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公诉案件审判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原则为:对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由公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排除犯罪事实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量刑、执行刑罚有影响的情节,谁主张谁举证;对于举证责任冲突的情节,可分不同情况处理;对于程序的合法性,公诉方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8.
易安词女性意识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学中涌动着女性意识的潮流,它是正统文人们情爱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失落后的回归的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古典文学作家群体的男性化,以及中国正统文化对女性的排斥,决定了正统文人的正统诗文中很难有完整、系统、健康的女性意识。而真正较为完整系统地表现女性意识的就是李清照了。李清照涉足词坛,本身就是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其词作所体现的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丈夫”气质,旷达超逸的隐士风度,崇尚独立人格的意识,以及“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的卓然才气与独创精神均折射出易安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经历过天崩地坼式的社会变革,但看待正统问题上则有不同的考量。明朝遗臣往往从南明的角度切入,多主“正”说,认为人心和血统是决定“正”的重要因素。面对清朝士人的质疑,他们用道统的角度解释南京不北援的原因,并着重点明南明继承了北京的正统,继而提出南明亡则统绝的观点。仕清士人从清朝入主中原的“势”入手,主张重“统”说,直至雍正时期才重新将主“正”说作为解释清朝正统的重要理论依据。不同正统观的解释实际是不同的政治话语,是士大夫及所属政治群体对于明清之际变革之下自身政权选择的身份认同,并在清朝华夷一统的大环境之下渐趋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代小说的悲剧主题可以发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塞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哈代的小说在主题上是统一的,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