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德育环境是内外环境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在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意志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生态学的理念,将高校德育环境的内外因素进行合理整合,形成优良的德育环境,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现代高校的德育环境生态建构问题进行相关阐释,提出一定的建构策略,期望能够促进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推动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野对德育进行伦理文化的反观,有助于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与德育深切关联,文化意蕴着德育,德育体现着文化特质。增强德育的文化底蕴、优化德育的文化环境、提高德育主体的文化素质、拓展文化生活实践的空间、引导文化选择的合理向度,是现代高校德育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视野对德育进行伦理文化的反观,有助于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与德育深切关联,文化意蕴着德育,德育体现着文化特质。增强德育的文化底蕴、优化德育的文化环境、提高德育主体的文化素质、拓展文化生活实践的空间、引导文化选择的合理向度,是现代高校德育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范畴,既反映着生态伦理关系,也反映着人与社会的伦理。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高校生态德育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对人之理性、非理性乃至生命的思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潜能、身心和情感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实现"自我"。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可以有效的建构以人为本的大学德育文化,实行"回归生活世界"的"人本主义"教育模式,关注学生主体和自我教育的教育方法,实现完美人性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可以有效的建构以人为本的大学德育文化,实行"回归生活世界"的"人本主义"教育模式,关注学生主体和自我教育的教育方法,实现完美人性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德育理念,对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全面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学术定位、研究内容、方法探讨和研究价值等研究现状,超越和拓展本原意义上的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将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圆融于社会生态德育(即人际生态德育),实现从传统生态德育向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是德育作为伦理文化的自我反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视野中的高职德育必须走向开放,建构现代德育文化。现代德育必须立足于现实,寻求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这是建构现代德育的基本纬度。培养主体的职业创新能力、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提高德育实效以寻求主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统一是现代德育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催生了具有基础作用和支撑功能的高校生态德育的兴起。高校生态德育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层次性、中介性、简约性和还原性的特征。因此,必须以模式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为中心,遵循一定原则,明确科学目标,完善核心机制,从德育的主体视角建构"四位一体"多元点交织的高校生态德育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健全大学生的理性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德育管理,在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维护高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完善德育管理体系,要从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原则确立、途径优化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德育管理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的路径.认为生态意识的培养,是当前人类拯救自我的一味良药.培养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理念,在“生命自觉”中不断提升人类的道德境界,理应成为当下高校育人的主旨.少一点功利色彩,多一点对人类终极目标的关切,不应成为高校教育的奢望.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高校德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本文就西方文化的影响与面向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特点、转变方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总体异化”论对人、人与物的关系的理解都未免偏颇。它仅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却并不具备相应的理论建设意义。现代理性建构主要是民族性的话题。从中国社会当前状况来说,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和现代理性主义,而不应赶时髦般地在“总体异化”、“理性威胁”论后面趋之若骛地学舌。  相似文献   

14.
章分析了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人教育和德育的关系的分析,指出人教育所内涵的价值理性有助于促使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协调发展,加强人教育是德育改革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初,人口压力、生态失衡、环境恶化,已向世人敲响了警钟,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巨大挑战。生态道德作为人们从文化的视角思考环境问题成为一种新的世界道德进入人类的现实生活,这是人类可喜的进步。在我国大力倡导建构和谐社会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把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创建一个和谐的新校园,这是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道德品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道德教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道德知识的讲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 ,三方面的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因此高校的道德教育必须是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道德教育。高校德育的这一根本特性 ,决定了它的管理机制必须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把教育作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导致高校急剧扩招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虽然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的确存在,但据统计,它对国民经济的实际贡献率不到1%。在制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时,教育学者、经济学者和行政官员必须找到一个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不可违逆的传统和现代性的和谐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铭亭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3):20-23,71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化民,其作用是对人自己的自然属性和本能行为进行自律和改造;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有文化素质的支撑。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认知问题,没有情感体验和内心认同感的道德律令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文化素质是成就道德人格的基础。“两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以及学生的课余生活要有高雅文化的引入和渗透,让学生在人文灿烂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对高校德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高校德育工作应该面向世界。高校德育只有主动树立开放的观念,科学建立运行机制,积极深化德育内容,切实采取有效形式,才能适应入世后开放的教育和开放的社会,实现新形势下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德育语境伴随着社会语境的不断变化而发生转换,研究高校德育的语境转换对于加强高校德育语言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重视德育的主要历史进程及其语境特征、现代高校德育的语境转换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着力研究和谐社会语境下的高校德育语言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