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拙劣的教师?”“善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3.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学宝宝”,他从一张白纸到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性格、有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大孩子,是从周围环境学习的结果。在一个家里,父母就是孩子的最佳样板,孩子看样学样常常会将父母的过错当经典,糟粕当精华,只要稍不留心,孩子便很容易从你身上“拷贝”出很多“坏影子”。反思一下,孩子身上的毛病是不是源自你的身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班主任,多年来我努力做一名“有心”的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因为,教育就是这样的“踏雪无痕”。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6,(4):46-47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 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五一路小学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把“欣赏每一个孩子”作为办学理念,(其中包括三层含义:培养人就是培养人对前途的希望;给孩子美好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做规划,让精彩的未来从这里启程。)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我校提出了“赏识-挖掘-塑造-发展”的育人模式,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一系列丰富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校的每一位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6.
陈春 《宁夏教育》2013,(10):67-67
在学校管理的学习与实践中,作为学校领导的我对“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终生发展服务”这一命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此,学校从多方面“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很重要”,让每个孩子融入教育,让每个孩子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大拇指教育”告诉我们:蹲下身来,赢得孩子们的信赖,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因为我坚信,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原因,让我们多一些聆听,少一些判断,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因为我坚信:蹲下身去会更接近孩子的世界;因为我坚信:心与心的交流,能让我们和孩子走在一起!1、重拾“自信”,走出“盲从”  相似文献   

8.
苗小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35-135,168
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创造这样一个人文环境,给孩子一个追求梦的天空,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我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就是力量”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再到现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不说是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是的,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信心,那么他们明天什么都没有了,包括知识也包括能力,还怎么去超越梦想?那么,我们怎么去营造这样一个天空呢?  相似文献   

9.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4,(10):20-21
<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具有普适性的学习环境中,给予每个孩子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何创新实践更好地提质扩优,努力让每个孩子更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这一时代之问,静安用“融合教育”的整区推进推行着从“某一个”到“一部分”再到“每一个”的探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要。实施融合教育,难。面对每一个不一样的个体,如何发现他们的特殊需要?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全国劳模徐虎的母校,光新师生牢记龚学平同志“学习徐虎精神,弘扬光新特色”的题词,努力把光新中学建设成为区域有影响的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初级中学。为了让学生“从低起点入学到高质量毕业”,光新教师学习“成功教育”、移植“成功教育”、追求“成功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成功的信心、培养成功的心态、强化成功的愿望、炼就实现成功的能力,学校积极搭建让学生尝试成功的舞台。为推进以“树魂立根”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以“弘扬实践光新理念,做学生满意的老师”为主题,认真开展“三满意”(做教工满意的干部,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做教师满意的学生)的讨论评选系列活动、教师职业道德“文明用语”“禁忌用语”征集评选活动。办学目标:营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学校的生活;提供多元的课程、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自在成长;提供优质教育教学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之魂,教育的初衷是把孩子们领上人生之路。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含苞待放,让每个孩子走出阴霾奔向光明,让每个孩子以洪荒之力拥抱阳光,以与时俱进的心态请进理想、融入生命,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钱赟 《考试周刊》2013,(82):192-193
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小培养弦子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本文主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从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园合作三个方面介绍作者的做法.从“游戏”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富有灵性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倡导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我们认为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仲 《小学生》2010,(11):52-5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牛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侣导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倡导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郑洪伟 《学苑教育》2012,(14):78-79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科学教师要探寻让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7.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生动的,因为孩子们是如此生动;教育又是彩色的,因为每一个孩子便是一道色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生动、捕捉色彩,如同亮甲店小学“阳光校园”的办学特色,以童为本,因“生”而“动”。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创造这样一个人文环境,给孩子一个追求梦的天空,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我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就是力量"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再到现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不说是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赏识孩子的成功,教育之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蹲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我在工作中、课堂上,增强“三种意识”——尊重意识、常识意识、经营意识,践行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