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于成语“不可救药”,《辞源》(修订本)、《辞海》、《中华成语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盾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五种语文工具书皆把“药”字释为名词“药物、药品”之“药”。愚以为不确。“不可救药”之“药”字应当是动词,表示“疗、治疗、疗治”之义。“不可救药”源出《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原意是说西周厉王多行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而唐朝孔颖达解释这两句话说:“多行惨酷毒害之恶,谁能止其祸?如人病甚,不可救以药。”孔颖达把“不可救药”解释作“不可救以药”,即“没法用药救治”。这种解释在意义上说得过去,但不符  相似文献   

2.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3.
“空穴来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一般辞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语出宋玉的《风赋》:宋玉对(楚襄王)日:“臣闻于师,枳旬来巢,空穴来风。”刘洁修编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认为语出《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因此可以这么说,“空门来风”是这个成语真正的源头,“空穴来风”是后人在使用中修改定型的词形,二的意思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成语“蓬筚生辉”的“筚”,又写作“荜”,许多词典没有对此作出规范。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成语使用的第4题用了后一种写法。我认为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因为在这条成语里“筚”是本字,“荜”是借字。筚,《说文》:“藩落也,从竹毕声。《春秋传》曰:筚门圭窬”;《辞源》:“荆条竹木之属,可以编成篱落或简陋的门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与《辞源》基本相同。荜,《说文》未载。上引其他三部词典和字典,均释为:(1)荜拨,草名;(2)同“筚”。可见“荜”是借字,而且仅是一个“字”,连语素…  相似文献   

5.
鹿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我们现在大量使用的诗句、成语都来自于它,如诗句“在水一方”、成语“信誓旦旦”“投桃报李”“如履薄冰”等等。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一条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将此改作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成语”改成了“熟语”.那么“熟语”包括那些内容呢?  相似文献   

7.
“不瘟不火”是个比较常见的成语。瘟,指戏剧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如“这出戏情节松,人物也瘟”。火,兴旺、兴隆,“火爆”即为此意,如“这一场戏的场面很火爆”。整个成语本来用在戏曲表演中,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如:“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 (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 1册杨述《恰到好处》 )现在一般指不紧不慢地做某事或进行某项工作。但是,不知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均未收这一成语,并且往往被人写作“不温不火”或…  相似文献   

8.
有很多古汉语的虚词,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的“毕”是副词,有“全”的意思,与“原形毕露”的“毕”一样。“相如既归”(《廉颇商相如列传》)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都是“已经”。 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相当普遍,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保留在成语中,例如古文的“亡”有“灭亡”、“逃亡”、“死亡”和“丢失”等义,都分别保留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亡命之徒”、”家破人亡”和“亡羊补牢”等成语中。再如“负”,“负隅顽抗”、“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身负重担”等成语,分别是“凭借”、‘’违背…  相似文献   

9.
成语语约意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下了工夫,成效却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成语,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求甚解地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有许多文言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一、在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选择的往往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此成语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家王希杰教授曾在《语文月刊》上发表过一篇关于成语新解方面的文章,王先生称之“反成语”。笔者得其启发,也写作了一些这类文字。今特组辑以飨读者。叶公好龙不能说叶公不好龙,然而千百年来,总是有人笑话他,笑他怕真龙,其实,艺术与生活确  相似文献   

11.
成语在不断发展变化,成语词典应该把成语意义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来。《中国成语大辞典》对“花枝招展”、“指手划脚”两个成语的早期义没有注意到,对“出其不意”等八个成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意义也有所忽略。漏收的义项应该补入。  相似文献   

12.
鹤翔 《语文知识》2006,(7):24-24
看了《语文知识》2006年1期上《“一”字当头的八字成语》一文后:颇受启发。遗憾的是该文遗漏了一些成语典故,在此略作补充,聊以续貂。  相似文献   

13.
鲁愚 《现代语文》2002,(3):12-12
杨昱华先生《画虎类犬=画虎类狗?》一文(见2001.11《现代语文》)主体部分力图辨析将“画虎类犬”与“画虎类狗”划等号,原本不正确。该文标题也显示着这一观点。杨文具体阐释说:这一成语出自汉代马援的故事,详见《后汉书·马援列传》,本作“画虎类狗”,“为何后人(将其中的‘狗’)改为‘犬’呢?原来,后世文人想当然地认为狗就是犬,那么画虎类狗中的狗当然也可以用犬来代替。于是为了避俗就雅,就将画虎类狗改为画虎类犬,自以为以犬代狗很文雅。”杨文断言:“产生歧义的关键在于对‘狗’字的不确理解”,因为,“在上…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成语歌》的启示尤国勋著名作曲家陈受谦,最近拒绝一切稿约,利用三个月时间,埋头创作出包括《拍手歌》、《礼貌歌》等十二首成语组歌,在中小学生中广为传唱。陈受谦,也因此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推出的、受青小年朋友尊敬和爱戴的“东方之子”。《成语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成语的积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朱旗 《语文知识》2006,(6):25-25
宗璞的美文《紫藤萝瀑布》里有这样一句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这里,作者为什么将常见的“察言观色”写成了“察颜观色”,是一时笔误还是有意为之?这两种写法到底哪一个对?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笔者特意去查阅了有关的工具书,发现《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写做“察言观色”。可以说,“察言观色”已被公认为这个成语的规范写法了。  相似文献   

18.
一、补写成语例:补写成语的后半部分。前事不忘,只可意会,(天门市2001年中考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完整掌握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是四字短语,但也有少数是由两个短语组成,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这种成语学生要能够完整地记住它的上、下两部分。此题的答案分别是:后事之师;不可言传。二、考查出处及作者例:下列成语的出处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水落石出———《醉翁亭记》———欧阳修B.作奸犯科———《出师表》———诸葛亮C.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D.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司…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对高考语文命题所选用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即近几年来,《诗经》中的成语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1991年一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9道题光顾了《诗经》中的成语或诗句。它们是:(1)1991年第1题考了《诗·小雅·小晏》中的成语“战战兢兢”,考查了“兢”字的读音。(2)1992年三南第2题,考了涉及《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的成语“附庸风雅”,考查了“风”字的意义。(3)1992年上海卷第4题,考查了《诗·大雅·抑》中的成语“耳提面命”四个字的字形。(4)1992年全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肮脏”、《诗经》中的“食贫”、“成语”颠扑不破”这三个词的一般释义提出质疑,认为“肮脏”是“污染”义,“食贫”是“受穷”义,“颠扑不破”是“掉不破,跌不坏”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