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主张全面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反对公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要求全球化。它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我国理论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理论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宣扬自由贸易,鼓吹全球一体化。新自由主义在世界的实践,导致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贫困增加,经济和金融危机爆发。对此,我国在发展经济时,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形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就是以"华盛顿共识"为其完成形态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推行及其畸形发展,必然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加剧全球经济动荡,严重损害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新自由主义推行彻底的私有制、反对公有制,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主权;新自由主义极力用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规制"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威胁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工人大量失业、贫富两极分化、政府垮台、社会动乱等严重社会问题,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造成灾难性后果.必须警惕和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这不仅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满足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相通性,在阶级属性、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批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必须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70年初代开始,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逐渐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但作为新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实践的后果来看,它存在着三个明显的悖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预期同实际成效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用双重标准;新自由主义在理论上所主张的民主市场观同实践中推行的独裁统治存在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义基础和精神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时期应该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重要抓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把市场当作唯一合理、公正、民主的资源配置者,主张削弱和限制国家的作用,它在拉美、原苏东地区的政策实践是失败的,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也产生了不良后果。新自由主义使全球资本力量更富侵略性、更具渗透力,因此,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抵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攻势,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历史悠久,其主张个人自由、尊重个人利益,在其发展过程中大概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虽然各个阶段的具体主张有所变动,但其核心强调保障个人自主、自由的价值没有改变。而在我国从鸦片战争后自由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在中国近当代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行政模式。它主张通过广泛对话和公民参与来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目前正值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时期,该理论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