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凯 《新闻与写作》2003,(11):14-16
2002年8月26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屏幕上出现陈小钢的身影,当播音员播报黑龙江电视台年轻的记者陈小钢获得范长江新闻奖的消息时,对于每一个关心陈小钢、关心黑龙江电视台的人来说,一种喜悦和欣慰油然而生。面对荣誉,陈小钢淡然地说:“这个奖项不仅仅是颁发给我个人的,因为电视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做好的,摘取桂冠的是我,但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集体。”这就是陈小钢,朴实得如同秋野里一束火红的高梁,坚强得宛如雪域上空高翔的雄鹰。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新闻夜航"几乎囊括了中国电视界所有新闻大奖,中国新闻奖、名专栏等等;群众满意度连续八年名列黑龙江地区电视节目之首.这档家喻户晓的节目每晚至少有500万观众在电视机前准时观看.常看节目的观众对记者、主持人的名字非常熟悉,对"周国梁"这个名字却很陌生,他就是这些主持人、记者背后的"服务员"-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全组的制片人.  相似文献   

3.
陈小钢,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7月分配到黑龙江电视台。而后做过记者、编辑,现任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制片人。在各种评奖中连获佳绩,还三次受到黑龙江省政府嘉奖,获黑龙江省优秀编辑、黑龙江省抗洪模范、黑龙江省省直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陈小钢负责的《新闻夜航》节目组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黑龙江省先进青年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现任中国青年报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的叶研,以差不多一年一篇重要报道的频率,为读者献上了一批过目难忘的优秀作品: 他参与采访写作的“红色的警告”等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系列报道,获当年全国好新闻特别奖;沈阳新生儿集体感染死亡事件系列报道,促成当年全国政协会议上7名委员就此提案,要求对事件重新鉴定;“重铸一代海魂”报道了南沙1988年“3·14”对越自卫还击战斗,受到军委首长高度评价……动如猛虎 冲动、无畏是叶研从事新闻工作的特点。他自己分析是因为在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形态下长大,对战争等灾难性的事件有几乎是刻…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播时代,我们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被包围在大众媒介的热浪中,电视节目在某种意义上占据了现今大众传播的重要位置。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点对面的传播,是一种以单项为主的职业化社会性传播,相比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媒体,它在时间和效率上均与新媒体相差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记者杨春兰)7月29日,40余名中国新闻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国记协、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广电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汇集中国记协,为黑龙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开播十周年召开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制作出一部好的新闻作品,要热爱新闻事业,要为之奋斗,并要有一种献身的精神”,田宝贵坚信这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范炬炜,男,1959年3月出生,1982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入伍,1986年4月调入解放军报社.  相似文献   

9.
他和盟长市长、草原牧民都是好朋友,他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现场解说词的总撰稿,他即兴赋的一首诗现已成为流行民谣,他写母爱的散文曾经让牛玉儒感动落泪.当然,他的新闻稿更是获奖无数.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问题:新闻是什么?是一篇报道、是一个职业、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梦想。新闻的权威不是冰冷生硬的,更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和传播,对于夜航人来说,新闻的梦想是用一种朴素的百姓情怀,融入生活、融入实际、融入群众。"新闻名专栏","五一劳动奖","十佳新闻栏目"、"中国新闻奖"……成长的历程中《新闻夜航》实现了电视新闻界的"大满贯"。做节目得到观众认可,是最幸福的事!夜航十五年,凝结着几代夜航人的梦想和智慧,形  相似文献   

11.
文杰 《军事记者》2004,(11):23-24
杜献洲,4l岁,1980年11月入伍,1993年9月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该报驻新疆记站记、兰州记站站长,现任记部机动组长、主任记,上校军衔。杜献洲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并用新闻的形式唤醒读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从事新闻工作15年以来,以老一辈军事记为榜样,执着于以“生死与共”的亲历方式走边防、写边防。他是第一个骑牦牛到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巡逻、第一个到西藏原始森林测绘、第一个系统报道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边防哨所的军事记。  相似文献   

12.
冀惠彦,2006年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1953年出生于北京,大学学历,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1998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评为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3.
先当合格的军人 1987年5月24日,高艾苏在老山1175.4高地前沿采访遭敌军伏击。手榴弹落在他脚下,被战士扔出去爆炸在空中,夺回一条命。冲锋枪弹打在他头顶的岩石上,一时间,战场枪弹横飞,潜伏在草丛的敌特工就要抓他。高艾苏拧开“光荣弹”,套上弹弦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所幸敌人被打退,他得以生还。战评时,扔手榴弹的战士立二等功,高艾苏立三等功。此次遭遇战的特写《当敌人袭来的时候》一发表,前线抢着收藏《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14.
2000年9月12日,35岁的广播记者印永清获得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奖──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周围熟悉他的人并不感到意外。 志当存高远 凡是和印永清在一起工作过的人,对他的敬业、坚强和执着都有着深刻的印象。他说,他确实对党的新闻工作、广播事业由衷地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伟大的力量。 印永清生在北京,长在鱼米之乡的江苏无锡,其间又随下放的父母在黄河边三门峡的大安镇生活了五年。这正是国家从“文革”爆发到结束直至改革开放开始的时期。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的命运、不同的社会状况,给了他许多不同于同龄…  相似文献   

15.
刘枫人到中年,依然大方、活泼,充满青春的活力。她心中燃烧着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热忱和激情带到哪里。她大半生中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做记者——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记者。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她愿像一捆麦子进裂成面粉那样,粉身碎骨,无怨无悔。这就是  相似文献   

16.
木东 《今传媒》2007,(1):4-6
米博华,男,河北赵县人,1954年出生.曾在天津、河北就学并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9年,在《中国青年报》任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人民日报社,任评论员、评论部主任,现任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7.
《新疆日报》维吾尔文记者部主任海热提·阿布部拉:新疆少数民族中唯一的高级记者,他24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跋涉于戈壁高原之上,纵横于“三山两盆”之间,用饱含挚爱和深情的笔,宣传我们党的方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创办3年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并连获殊荣。2002年4月,央视索福瑞媒介公司发布了一季度全国卫视频道收视调查报告,在收视集中度调查中,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在全国卫视频道新闻类节目中居第一位。2002年5月1日,《新闻夜航》节目组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  相似文献   

19.
李森,热爱新闻事业,为之在世界屋脊上艰难前行、坚持不懈20载。年轻的面孔但却花白的头发,写照着他的新闻从业生涯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对于经常外出采访的记者来说需要的不光是倚马可待的笔力,更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坚韧的毅力。在做记者期间,李森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七个地市进行采制。在做好自己选题的同时,他还要随时把控其它两组的采制进程和质量。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推出40集大型系列报道《西藏辉煌四十年》,一天不落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周日的晚上7时10分.经常收看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观众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专题节目——60分钟大型电视新闻周刊《1/7》。节目第一期就获得7.0的收视率.开播8个多月来平均收视率达到7.7,最高达到104.成为今年沪上荧屏的又一个亮点。这是目前上海市荧屏惟一的一档大型电视新闻周刊.在全国地方电视媒体中也属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