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背景] <生物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课题,本课包括用图片、数字来说明的"生物圈的范围"和以6幅图片三个讨论题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教师站在关注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角度来拓展和延伸"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使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的学习富有生命、充满青趣.那么"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突破口之一,就是从学生关注的生活热点入手,打破单纯的书本世界,使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以及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机地沟通.  相似文献   

2.
一、第三单元的地位及编者的意图七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个单元的编排既反映了三个单元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又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单元从生态的角度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这个家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条件;第二单  相似文献   

3.
杜玉芬 《宣武教育》2003,(12):24-25
刘雨红老师上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内容中最后一节内容。编者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与环境又形成了一个大的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们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  相似文献   

4.
《生物》第七册上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本节的讲述,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水循环;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了解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练习解读实验数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为什么需要水、练习画直方图。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方面的作用,让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的作用,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的行为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生物圈协同发展的思想。难点和重点是: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
谈生物学教学备课中的“三读”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是要通读教材,正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特点)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第一册在编写体系上,按照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编排思路,全书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个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何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生物圈和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生存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生理活动的作用来认识。生物学探究实验活动既是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获得丰富学习体验的载体;既是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教学目标的手段,又是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过程。探究性实验是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钥匙,可使学生熟悉、掌握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是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魏蔚 《生物学教学》2006,31(8):32-34
在生物圈中,动物是最活跃、活动范围最大、最吸引学生的一类生物。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一改旧教材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地讲述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来探究各类动物。这样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是围绕人与生物圈编写的,这套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一、把“生物和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的设计意图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圈中的各种生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生物生存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薄层,这个薄层就叫做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惟一家园。除地球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星球上存在生物的迹象,即使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也空气稀薄、没有水,昼夜温差摄氏300多度,根本不适合生物的生存。地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水、空气、阳光、营养、适宜的温度及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好好珍惜保护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岩石圈是指地壳的固体部分,它的表层多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家园;水圈包括所有海域及内陆水域,但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  相似文献   

11.
首先,是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物圈》这一节教学中,一次是让学生分别扮演生物的居住环境: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边表演边说出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在生活;另一次是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学生扮演两种生物:不幸落到金星上的含羞草和落到火星上的小白兔。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反证地球生物圈对生物的生存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华朝阳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3-2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共分八个单元。因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所以教材把生物与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13.
“种子植物”一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二节。  相似文献   

14.
思考之一:教学内容要突出“新颖、及时、实用”的特色 有人预言21世纪的教育是生存教育,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要把最需要、最有用的知识反映到课堂上和教材里,使生物教学始终跟踪最前沿的科技新潮。例如:从生态系统的提出、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圈2号的实验到人类移居太空的计划;讲到环境保护就要介绍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及有关文章,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是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差别较大,教师应根据本地实际经常举办一些有关“生物学”的讲座,编一些生物学的乡土  相似文献   

15.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节生物课,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更担负着熟悉学生生物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生物学习的基础、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的重任。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业情况为起点,通过对教材的拓展和删改等创新教学内容,运用表格、概念图等创新认知方式,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渗透生物系统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如此。由于生物新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第一小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点均可提供相关的图片展示及动画演示 ,因此本节课宜采用网络教学 (我校已有校园网并与Internet链接 )。在相关网络环境下 ,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目标落实的途径 (形成性测试等 )均在桌面有相应的按钮 ,学生可以实现与计算机互换信息 ,学生主动参与 ,增强了学习积极性。1 确定教学方案1 1 教学目标1 1 1 知识目标 :(1 )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2 )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知道生物适…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生物学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第一句话为“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笔者看过此话后觉得有些异议,在此提出,请同行指教。1.还有蓝绿藻和光能细菌在以太阳能为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生物圈中,我们可以认为固定这一能量的生物是广大的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认为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包括浮游植物),因此课本上有了“绿色植物养育了其他生物”这样的提法。实际上作为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生物却不仅仅是绿色植物,还有蓝细菌和光能细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由于还未知蓝细菌和光能…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领悟生态系统稳定性来之不易,进一步意识到保护生物圈1号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能理解科学家建造生物圈2号这项工作的意义,并积极锻炼自己的实验和思维能力;在懂得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分析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旨在使学生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从绿色植物自身生活需要水作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内因。为使抽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工作的成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认识。接着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增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练习画直方图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解读实验数据,认识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