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常识教学,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在很多课文学习中,学生存在着知识理解上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如果不及时发现这些难点、重点,并作出必要的“稀释”,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机械意义上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因为机械记忆而增加,学习效率也因此而降低。因此,我们应打开“窗口”,引进生活材料;做好“接口”,制作思维台阶;留下“缺口”,创设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1 学习盲点的含义及功能生理学上 ,将视神经突出处无视感细胞无感光能力的点 ,称为盲点。生物学学习中 ,也存在这种思维上的“盲点”。笔者认为 ,那些不易引起学生注意 ,或者由于概念模糊进而导致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过程和思维缺陷 ,即为“学习盲点”。“学习盲点”不同于难点 ,也不同于重点 ,它常伴随着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产生 ,故更难把握。“学习盲点”构成了学生知识体系内结点上的“病灶”和思维上的“断路” ,模糊了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正确认识 ,制约着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扫除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积累新知识的同时,摸清难点和重点,直面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这样,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紧跟教师的思路主动听课,破解难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本文是笔者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小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纯粹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主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建构起关于客体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文化特征,是数学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教会学生"怎么想",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会学生"怎么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1 应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目前,不少教师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熟能生巧.因此,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喜欢按自己所谓的"经验".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而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要"说" 1.学生的"说",是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 有效教学的课堂是师生双方共享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进行有效探索、研究、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不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应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课堂40分钟)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要求成正比.因此,有效教育的根本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难点是指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突破的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数学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即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探究、交流等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有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我校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合作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  相似文献   

10.
一、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依据 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课程是知识"转向"课程是经验",这是新课程的两大理念.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激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力求达到在知识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在智力上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情感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积累新知识的同时,摸清难点和重点,直面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这样,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紧跟教师的思路主动听课,破解难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必须充分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等提供依据.可以说,解读文本是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 一、重视解读文本 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搞清楚"教什么",客观分析学生"已懂"、"能懂"、"不懂"和"暂时不需要懂"的知识内容,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目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不够系统,学生理解不全面、不透彻,因而没有牢固把握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较为清晰(即学生可以举例,可以解释说明,可以推理等);分析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比较模糊,理解不清;哪些知识点还存在盲点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以清除盲点,让学生系统把握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灌",而要"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张世成  孙建生 《物理教师》2013,34(8):40-41,43
"口子",是指有容积的器物通往外部世界的地方.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是正在生长的个体,是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为了激扬生命的发展,我们不应当把学生看做是等待灌输的、只有一个入口的容器,而应当看做是积极探索世界的行者.生命的发展需要汲取充满活力的知识,因此,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应当给知识留道"缺口"、安装"接口"、打开"窗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缺口"而走得更远,因为"接口"而走得更稳,因为"窗口"而走得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儿童的动作思维在学习中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亲身经历形象而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现结合"认图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反映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要有助于教学从重知识到重智慧的转变.逐渐把教学的重心从知识讲解转向知识的生成,初步有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感觉,一位教育专家把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洗课",明确地说,就是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不教什么",要确立学生能学能做的,教师不包办,重点要放在知识的生成和整合上.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对"洗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深刻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数学教学中还原知识形成过程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方法的完善而忽视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还原知识形成过程也要因课而异,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时需适当地"小题大做",让学生在"大做"中经历"从不会至学会"的学习过程,再经历"从学会至会学、准确做题"的学习过程,从而把握知识,掌握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碰到这一情况:有些学生"会却不对"或"对却不全",这是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的结果.所以,在日常解题训练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适当"小题大做",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把握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能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中,从而建立一个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场所",使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