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到训练馆找刘国梁,正好赶上男队下课前集合站队,教研组组长尹霄对下午的发球训练进行了总结,要求队员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按照新规则训练,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探索新的方法,他指出单明杰的反手发球比较有特点,值得借鉴。 队伍解散后,我询问尹指导是不是已经针对新规则制定了训练计划,他说现在队员还处于恢复性训练阶段,到冬训时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计划,其中改进发球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过了一会儿,刘国梁在我身边坐下来,我问他训练时改变发球动作的感受如何,他说现在还找不到感觉呢。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到了九运会和他的搭档王涛身上——  相似文献   

2.
6月末的一天,编辑部主任夏娃提出开设一个刘国梁专栏,让他给读者讲讲国家队的故事,因为刘国梁不但头脑好,口才也好,挺平淡的事到了他嘴里就显得有滋有味的。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于是,一个雨天的下午,我来到国家队训练馆,因为国手们都回俱乐部打超级联赛去了,训练馆里显得冷冷清清,在三楼的国家二队训练馆里,我看到刘国梁、马林、刘国正、詹健等八、九个国家队队员正在4张球台上训练,虽然没有教练,但他们练得十分认真,个个汗流浃背,刘国梁还不时停下来告诉与自己对练的赵鹏该怎么处理来球。 趁训练间歇的时候,我把开设专栏的想法告诉了刘国梁,他爽快地答应了,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他说我记,因为他实在是没有时间动笔写作。我说这个合理要求读者肯定能够理解。 训练结束时已经是下午6点钟了,我们坐在场地边上,刘国梁脱下已经湿透的上衣,身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下来,他一边用手指轻轻抹去身上的汗水,一边和我商量从哪儿说起,我说就先讲讲你这段时间的情况吧。刘国梁说——  相似文献   

3.
周到  赵晖 《乒乓世界》2006,(5):30-30
4月初.厦门体育中心的乒乓球馆,国家乒乓球男队在这里的封闭集训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前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加上厦门闷热潮湿的天气让队员们都显得有些疲劳。虽然如此.五名参加不来梅团体赛的主力队员训练得仍然一丝不苟.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陈王己正在和王励勤练单打.两个人打的是一局的比赛.主教练刘国梁一会儿全让王励勤发球.一会儿全让陈王己发球,谁输了谁都不高兴.对每一个球都斤斤计较得不行。刘国梁、李晓东、肖战.三个教练都围着这一张球台。这两个人可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宝贝!  相似文献   

4.
2001年最后一天的上午,我如约来到训练馆找刘国梁,男队的训练场地空空荡荡,一打听,原来小伙子们踢足球去了。训练馆的工作人员说,男队最喜欢的体能训练就是踢足球,一踢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了.让我耐心等待。一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队员的踪影,我忍不住跑到田径场看看怎么回事.在凛冽的寒风中,队员们你争我抢地踢得好不热闹,根本顾不上看一眼我这个观众,我只好回到训练馆继续等。中午12点半,终于看到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队员三三两两地走进训练馆,我和马林、刘国正打过招呼后,刘国梁也跟着进了门,看到我,他愣了一下,然后拍着脑袋抱歉地说忘了采访这件事,他让我再等几分钟,换了衣服后请我吃饭,一来是对让我久等的补偿,二来可以边吃边聊。在训练局附近的一个小餐馆里.我们就着热腾腾的饭菜,聊起了本期“刘国梁专栏”的话题——瑞典队。  相似文献   

5.
我的新角色     
多了一个教练助理头衔,刘国梁在训练间隙与其他教练的交流自然多了起来,他绘声绘色向教练们描述在超联比赛中无遮挡发球规则造成的种种困扰和尴尬,还和尹霄教练在球台上实际操练如何在不遮挡的情况下提高发球质量。刘国梁好象在渐渐进入自己的新角色了,而这个角色的第一次登场是在7月初举行的美国公开赛。  相似文献   

6.
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塑造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我的主管教练尹霄,他从1988年进青年队一直到1999年,他对我和刘国梁就像父亲一样。再一个就是我的父亲孔祥智,他和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他打球时进过省队,但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停止了运动生涯。我小时候看他陪队员打球,推挡还行,正手差一点儿。很多运动员的父亲都打过球.像邓亚萍、刘国梁,或者像王楠的爸爸那样特别喜欢乒乓球。我想,父辈们在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球星语丝     
“我17岁时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而他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网球职业选手了。我们俩简直没法比。”有记者请拉大特比较一下澳大利亚 17岁的小将休伊特和他自己的17岁时,拉大特如此回答。“老实说,我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可能性比看到飞碟登陆地球的可能性还要小。”英国球星鲁塞德斯基在法网赛前预测他的夺冠可能。“我现在的发球和库尔尼科娃的一样差:一场比赛竟然有20个双发失误。我现在是如此害怕发球,我希望自己只接发球。”有“发球机器”之称的伊万尼塞维奇解释他在汉堡公开赛过早被淘汰的原因。“我现在又是单身汉了,…  相似文献   

8.
2001年最后一天的上午,我如约来到训练馆找刘国梁,男队的训练场地空空荡荡,一打听,原来小伙子们踢足球去了。训练馆的工作人员说,男队最喜欢的体能训练就是踢足球,一踢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了,让我耐心等待。一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队员的踪影,我忍不住跑到田径场看看怎么回事、在凛冽的寒风中,队员们你争我抢地踢得好不热闹,根本顾不上看一眼我这个观众,我只好回到训练馆继续等。中午12点半,终于看到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队员三三两两地走进训练馆,我和马林、刘国正打过招呼后,刘国梁也跟着进了门,看到我,他愣了一下,然后拍着脑袋抱歉地说忘了采访这件事。他让我再等几分钟,换了衣服后请我吃饭,一来是对让我久等的补偿,二来可以边吃边聊。 在训练局附近的一个小餐馆里, 我们就着热腾腾的饭菜,聊起了本期“刘国梁专栏”的话题——瑞典队。  相似文献   

9.
梁慧敏 《新体育》2006,(10):22-24
俗话说“三十而立”,成家立业。2006年1月10日.刘国梁30岁生日这天,麾下的几位主力队员一起在外面吃饭为他庆祝。席间,刘国梁一本正经地跟这几员大将说:“如果你们想让我今年结婚的话.就把奖杯拿回来。”接着.刘国梁让女友王瑾挨个给队员敬酒。中韩男团决赛后.王瑾收到刘国梁发来的短信:”哈哈,我终于可以娶老婆了!“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真快,西瓜还没吃够呢,夏天就已经过去了。在学校开学时,欧也要对学子们说旬老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可是真的。当然了,在学好功课的业余时间,欧也希望你们继续关注乒乓乐园。本期欧也请来了即将退役的刘国梁和他的师傅尹霄,请国梁谈谈当助理教练的感受,请尹指导在亚运大战前再谈谈国家队队员们对无遮挡发球的适应情况。请球迷朋友们要特别关注的是,下期乒乓乐园将以《告别刘国梁》为主题,对国梁的乒乓生涯做一个总体的回顾,以此作为与这位大满贯国手告别的最好方式。喜爱国梁的朋友有什么要对国梁说的,请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告诉欧也,乒乓乐园将辟出专门版块登载您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小笑话     
《时尚球类》2007,(1):55-55
美国一支著名的橄榄球队的教练因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而帅位不稳,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把他的队员叫到一起,对他们说:“从现在开始,我们队中没有白人球员和黑人球员之分,在我眼里只有绿人球员(队衣的颜色)。好了,现在开始训练,浅绿色的队员站这边,深绿色的队员站那边!”  相似文献   

12.
无价的帽子     
无价的帽子●刘兰“老师,王峰好几天不喝牛奶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喝了肚子疼。”一训练完,有的队员就偷偷向我反映情况,我暗自思忖:不可能呀,为了让队员们营养跟得上,自去年一接过这批队员来,我就给他们订了牛奶,每天早晨一袋,到现在早已渐渐适应,没有听说...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10,(10):134-135
昨天训练,又有一名队员跑来找我:“教练,您帮我也看看切削发球吧,一区的外角切削老是切不进来。打比赛时,看到对手故意把正手空当留得很大,就干着急,憋得难受。”  相似文献   

14.
温植梧 《乒乓世界》2004,(1):i006-i006
2001年1月17日,我在香港乒乓总会主办的新世纪乒乓球技术发展研讨会上聆听了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先生的报告——关于使用40毫米大球的技术总结。会上,奥运冠军刘国梁还在演讲台上为我们表演了他的发球技巧,我也有幸上台与他“过招”。  相似文献   

15.
战斗在异乡     
周奕 《电子竞技》2011,(1):32-34
如果不是在上海采访Edison,我还真不知道他以前和星际争霸有颇深的渊源。身材魁梧的他为人低调,就算是接受采访也是费了记者不少周折,而且还因为各种原因有可能错过。不过当和Edison坐在上海的一个小茶馆里时,发现他非常能"侃",在他说话的时候,我基本上插不上嘴,静静的听着他和Loner、Luffy在韩国的故事,偶尔眼睛会变得湿润。Edison说,现在Loner和Luffy在韩国的训练很不错。因为他们所在的WE俱乐部和韩国的Prime俱乐部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Loner和Luffy可以和Prime的队员们吃住在一起,并且训练在一起。"韩国的网速很棒,而且能和最顶尖的选手训练,这非常不错。"Edison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Loner和Luffy现在已经和韩国选手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不过能站在这条起跑线前,Edison和他的两个队员付出了很多。  相似文献   

16.
说起桑特拉齐,殷铁生认为他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练。他说从训练上就可以看出桑特拉齐的高明之处,殷铁生说他的训练连续性、针对性很强,训练内容和比赛紧密联系,队员在训练时所做的一切能和比赛联系起来.这样训练的成果很容易地在比赛当中体现出来、但段铁生也说到要想一下就接受桑特拉齐的先进理论也不是‘一个能一湖而就的过程,这和队员的接受能力和战术素养有很大关系,悟性高的队员接受这些先进的理论就比较快一些。据说这一点在海埂是就有了体现,邓乐军因为脑子比较灵活经常是他先领会了教练的意图。再把教练的意图传会给大家。都…  相似文献   

17.
闫森与“拼”字特别有缘。打法上,直握球拍的他必须力拼前三板;记者形容闫森打球时爱说他是“拼命三郎”。预测世乒赛,闫森说,单打、男双、混双,哪一项都得去拼! 参加世乒赛的队员中,闫森的年龄最大,也许是年龄和阅历的缘故,闫森对比赛看得比较清楚,也更理解拼的意义。这方面,同为老将,又都是直拍打法的他与刘国梁有许多共同语言。训练中间,或是结束,两个人喜欢凑到一起琢磨球技,较量高下,有时候打个“五分球”或比试一下发球。  相似文献   

18.
封闭训练是十分单调的,我们每天在生活上就是食堂、宿舍和训练馆三点一线的周而复始。然而这种看似枯燥的生活也不时会出现许多插曲。我要说的就是发生在封闭训练中的一件小事。在一个星期六下午的多球训练中,我正好和刘国梁一起练球。由于在前二天的训练中我的肩拉伤了,一打球就疼得厉害,所以就想:反正是这星期最后一堂课了,随便练练完了。正想到这,队医厉大夫走过来给刘国梁的肩上涂了很多药膏。我问刘国梁是不是肩也有伤,他一笑说:“老伤了,一抬胳膊就特别疼。”说完就走到台前,示意我给他发多球。在训练中他一板一眼,每一个…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4,(3):24-25
漫长的50天封闭训练,对主教练刘国梁来说却是短暂的。过去自己参加世界大赛前,都会感觉这不够那不是,更何况这一次他要负担起全队的责任。这是他上任以来第一次长时间的带队封闭训练,第一次全方位地统筹队伍管理和训练安排,工作繁琐量大,超出了他的预想。看他在体育馆里抱着双臂队员训练,或亲手示范某个技术动作,听他在每天训练结束后精辟简练地总结,或在队员比赛时幽默睿智地“挑动群众斗群众”,记者能够感觉到,作为一名年轻的主帅,他内心里既有第一次面临世界大赛的压力,又有历经风雨之后的从容。  相似文献   

20.
闫森:通常你的发球某一个人接得比较差,而另外一个人却可能非常适应,但老瓦可以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吃他的发球,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大概只有刘国梁可以与他相媲美。 瓦尔德内尔在发球时会改变握拍方式,以便能够像直板那样灵活地运用手腕。这是他的首创。而这样革命性的创新,根据他的说法,发明于他10岁那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