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老师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杨老师,他对我们和蔼可亲。有一次,我星期六星期天玩得太狂了连作业也没做,早上我低着头去了学校,走进教搴看到同学们正在交作业,  相似文献   

2.
从我们第一次背起书包走进校园,语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学习生活之路。它陪伴我们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今后呢?语文还要伴随我们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大学之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发明等等,恐怕更离不开语文了。所以我们说:语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语文教你求知以前我们经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当我们面对WTO,面对信息技术,面对知识经济,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更…  相似文献   

3.
凌颖 《南昌教育》2006,(9):21-21
近几年,我校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网络班班通、室室连的网络化教学目标。我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动和实践,深深体会到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就犹如茫茫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涓涓活水,学生学得快乐、自主,教师教得心应手。借助网络,让语文学习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优化阅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改的天地里又迎来一股新风“简单教语文”,还沉醉在“多途径结合教学”中的教者们又一次陷入“整改”的境地。我们不知道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但我们明白“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承载体,正因为有了它,人才会触景生情、才会睹物思人、才会享受内在的精神旅途,缺少了它,人的生命只属于物质,没有灵魂的空间。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教学状态来看,许多人都把语文看作是人的生活的附属物:认为语文纯粹是因为生活需要才存在,使得语文失去了理想,失去了生命状态,是一种“惟利是图”的机械操作。但走进特级教师王菘舟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6.
“文本学习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如今,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中,孰轻孰重?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要慎重掂量.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唯有做到轻重相宜,才能丰盈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让课文和学生近些,再近些,才能接触到语文的本质。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 1.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我在教一篇课文前,常常自问:我是否已真正走进课文。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文章不厌百遍读”,好的文章常读常新。于是我养成了深入课文的备课习惯,有些课文或精彩段落我往往朗读成诵。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怎样教好语文?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也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  相似文献   

9.
王秋菊 《广西教育》2004,(9A):25-25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统筹方法》是一篇传统课文.不少名家也教出了不少的道道,我在这里重点来说说,作为新教材.怎样教好、怎样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既是导演,同时又和学生一样是演员。戏耐看与否.关键在于导演和演员的密切配合。只有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开放、合作的方式,才能真正走进作品本身,走进语文的大观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提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语文素养,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诗歌走进校园早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因为学习的科目较多,而且还有升学的任务,想要特别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诗教活动机会是比较少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诗教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把诗教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呼唤下,在全国各界的关注下,小学语文“修订大纲”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悄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作为一所实验小学,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让“修订大纲”走进我们的思想,走进我们的课堂呢?我校的思路和做法是: 一、在思想上,抓认识,把握“修订大纲”要义 “修订大纲”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几十年来语文教改的丰硕成果,是一部继承性和创新性兼容的过渡性大纲,是当前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修…  相似文献   

13.
在未接触“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之前,我们觉得走进新课程很难。但参加了“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之后,课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沿海地区的新思想新观念,也给我们提供了走进新课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生活,生活是语文。语文的博大精深,就是生活的奥妙无穷。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走进语文;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语文的思辨与顿悟;生活与语文一起喜怒哀乐,所以“以人为本”是生活的生命至哲,是生活追求、遵守的规律;同样“以人为本”是语文“人文性”的核心,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面对声势浩大的教改浪潮,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素质教育的呼声,面对考试卷上的勾勾又又,面对作文本上的条条杠杠,面对学生紧锁的眉头、游移不定的目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心中充满了困惑: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了?教了十几年、几十年语文,可现在怎么越来越不会教了呢?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往何处去?问题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堂‘以艺启教’的实践研究"课题,让我们科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艺启教",是指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美术、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相关因素融入课堂,加以利用,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加以体验,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并在课后加以实践探究,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课改,许多语文教师感叹:“语文,我们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新课标跟过去的大纲相比,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更重视学以致用、语文实践,更重视情感体验,回归母语学习的本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静下心来思考,巧妙结合,才能真正走进本真的语文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学习内容和新的学习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它的提出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习语文的新天地,它必定会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境界。因此我们对这一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了解,于2003年5月开始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培权先生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发表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中列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三类现象,借此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由此,他提出了用“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来代替“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见解。而钱林波老师认为,高先生对自己所要批评的对象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20.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7,(9S):10-12
2006年1月杨再隋先生发表他的学术报告《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总结了语文课堂里出现的虚、闹、杂、碎、偏等问题,认为这些现象的存在,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同时质疑:语文课该怎么样?语文课该怎么教?基于这样的理性审视,杨教授提出语文回归——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即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