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谓“问课”?顾名思义,有追究之意,其目的是追究“为什么”,就是听课者在听完课后,针对授课者在讲课过程中发生的教学现象提出质疑,共同研讨,相互交流,探寻“为什么”,在质疑和争议中,达成共识,共同进步。“问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理念的实施、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小到词句的理解、字音、标点,所有能渗透课改理念的环节都是“问课”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共同做学问的人,更应当学会"问"。这里的"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的探究反思的过程,要把自身置于新课程环境下研究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要用新的眼光去分析。一、何为"问课"何谓"问课"呢?汉语词典解释为请教课业。"问课",顾名思义,有追究之意,其目的是追究"为什么"。授课者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应该反思,以及主动询问学生、同  相似文献   

3.
<正>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见,"疑"是培养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最根本元素之一。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是思考怎样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还是思考怎样设计障碍、陷阱,让学生质疑、探究、反思?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质疑就是让学生敢问、爱问、善问。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
有人说他"与世隔绝"、"不通世事",也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不图报酬、没黑夜没白天地忙。他很少回答这些质疑,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他只是憨厚地笑笑:"人千万别闲着,闲着会得病。"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相似文献   

6.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允许并鼓励学生产生好奇感,提出新问题,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促进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设疑,还要让学生会问、会质疑,这样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怡谋 《考试周刊》2014,(41):72-72
<正>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变"师问生答"的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质疑、解疑、释疑的生动活泼的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不断产生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一、加强引导,学会质疑在有效学习中必须由教师发"问",过渡到学生会发"问",有疑有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1.留给时空,有效质疑。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解疑,从而在质疑、解疑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自主地学习.学生质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质疑是获得新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培养聋生质疑的能力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喜欢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聋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乐于质疑,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2.
王亮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问题一般产生于特定的情境。这些特定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浸出液在盆栽水仙中的运用"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得了日本园艺科研人员倡导的"酶栽培法"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发现,  相似文献   

14.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6.
马红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7.
刘源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表达出有个性的见解,这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立足文本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会问",引导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创新阅读形式,鼓励学生"爱问",激发学生质疑精神;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69):19-20
<正>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倾向,现代社会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大部分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有"疑"才有"新",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创新的机会越多。教师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20.
任务驱动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多以问为纽带,让学生在主动探知和积极交流中获得丰富感知体验与阅读学习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发问",启蒙质疑意识;交流"互问",培养协作能力;拓展"深问",升华学科素养。任务创设的多样化,能使课堂教学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过程中绽放光彩,给学生提供展示运用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