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流行音乐”是我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研究当今音乐与现实生活关系的重要课题。中国的流行音乐经历了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迈向成熟期。本文结合中国当今社会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因素,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特点、问题进行了新的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音乐类师范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音乐类师范学生的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文章主要探讨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在音乐类师范学生中实行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促进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为流行音乐提供了更多文化素材,从而促进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传承。本文简单介绍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及特点,流行音乐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异同与结合,并就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悠悠古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积淀,是人民大众宝贵的文化遗产。姜夔的词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特色和意义。本文通过欣赏分析姜白石的词乐,来论证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元莉莉 《甘肃教育》2013,(23):87-8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民族音乐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提高小学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作为现代文化艺术的代表,已经被引入到高校音乐教育大纲之中。通过在音乐专业学生中开设流行音乐演唱课程,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思路、丰富自身的音乐元素,同时也能够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然而,现阶段关于高校流行音乐的实践教育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手段,由此造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流行歌曲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流行音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基层课题研究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流行音乐实践教学的对策,力求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矛盾的艺术,被人们讨论和研究,它贴近大众生活,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最自然的反应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所以音乐表达也更加质朴、随意。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下,衍变出一种独特演唱技法,并具有东方色彩的魅力,所以我们要明确传统音乐文化对流行音乐的重要意义,要拓宽传统音乐文化对流行音乐演唱技巧研究的丰富性认识,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进一步推动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只有将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置于历史的、世界的大背景下,从文化学角度分析近年音乐文化的层次、风格,探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交互影响渗透的关系,回顾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才可能提出和把握以传统为源头,以世界为舞台,创造新的既具民族精神又能溶于世界文化潮流的新的中国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这块土壤,现在的流行音乐也在将现代的音乐元素和古典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比如出现了"中国风"这一流行音乐风格。本文就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和创作风格的传承进行简要叙述,也对"中国风"这一流行音乐风格的出现和特点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蕴藏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珍宝。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实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世界文明的典范。黄河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进,对周边民族文化和异族文化兼收并蓄,实现了中华文明的文脉延续。回顾黄河文明的发展史,它既有基于黄河流域地理分布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的传承千年的物质文明,也有绵延至今象征中华民族群像的精神文明,黄河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浩瀚星空中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黄河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而黄河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研究与广泛交流,须要凭借和采用具有创新性、效能性的新模式与新手段。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黄河文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冉冉征途也必将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珍贵财富。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她的简单复归,而是批判的继承,是在逻辑分析和鉴别基础上的扬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音乐财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来自港台及西方等国家流行音乐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音乐课应该顺应时代,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做一定的调整,尤其应加强本地民间音乐的讲授及新音乐的介绍,让中国民族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和"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几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过对于“和谐”的向往,但是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同时西方古代社会却发生了文化断裂,这进而造成发源于西方的近代工业文明的诸多先天不足,于是它的进一步发展也就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诸多危机。而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和”文化的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中华乃至世界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区别于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包括传统民族音乐在内历经时代更替而保留和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音乐文化典范。文章从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音乐文化关系构建入手,从"人"出发,从人的情感、情商、创新意识与能力、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培养等方面论及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功用,提出在当下创建城市文明的社会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应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目前社会上流行音乐盛行,很多人对民族音乐遗产知之甚少,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这样。本文从民族音乐的内涵、民族音乐产生与发展、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价值和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教学刊》2008,(2):F0002-F0002
自汉代起就作为中土门户和丝绸之路要塞的敦煌,在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千年之间,迎纳西来的佛教文化,通连汉民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会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形成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宝库,在世界佛教艺术史上拥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中国中古时期造型艺术最为集中的遗存。 敦煌艺术的首要特点是建筑、雕塑与绘画的“三位一体”。石窟开凿形如佛堂,彩塑造型丰富精美。壁画满布壁面窟顶。与塑像浑然一体,相互辉映,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其他佛教艺术胜地相比,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音乐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快速提高。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加强流行音乐的应用,会促进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作为青少年,流行音乐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音乐类型,利用流行音乐对传统的音乐课堂进行内容与方法上的改革,会大大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以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起到的作用为题,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作用与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文胜 《教师》2011,(6):28-29
(1)汉字自身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汉字的一笔一画,一点一顿问,皆蕴涵了无尽的美。中国的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它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音乐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劳动实践中不断创造与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在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具备鉴剐与鉴赏其它音乐形式特剐是流行音乐的能力。高校应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人人了解民族音乐,人人懂得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真正得到继承发扬,从而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