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庸书探源与对策张德田,张勇,胡炜据1994年国家出版主管部门统计,我国年出书达10万种。据了解,其中平庸书占很大比例。而大量平庸书的出版如得不到遏制,将直接影响出版行业“阶段性转移”的顺利实现。因此,研究平庸书出版缘由和遏制平庸书出版的对策,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减少甚至杜绝平庸书的出版宋应离提高图书质量是繁荣出版的关键,是实现阶段性转移的核心。平庸书是影响图书整体质量,实现阶段性转移的严重障碍。下决心减少墓至杜绝平庸书的出版,是实现阶段性转移的重大步骤,是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而重大的课题。所谓平庸书...  相似文献   

3.
漫谈平庸书     
记得年少时,书对我们是很神圣的,其中的每句话都是千真万确,不容半点有疑。无论怎样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只要有人说声书上说了……,争论马上偃旗息鼓,心目中对著书立说者的崇敬就更不用提了。后来,接触的书多了,才知道书也有个品格问题,有的高雅,有的低庸,有的庄重,有的轻佻,有的深刻,有的浮浅,……。日久天长,平庸书一词渐入脑中,偶尔也敢妄论几句。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读者对书市中大量涌现的不好不坏、中不溜儿的出版物意见很大,有人统称这些书为“平庸书”。它们看似花哨,拿在手中却给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而且重复雷同的现象十分突出,难怪愈来愈多的书友走进书店,常有一种乘兴而至、扫兴而归的感觉。偌大...  相似文献   

5.
如今,图书市场虽说飞花渐欲迷人眼,然平庸劣书也相伴而生。劣书已涵盖了文教、社科、少儿、文艺等大类,读者抱怨,主管部门难以界定,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始作俑者——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有书无品”反射着出版人意识的平庸化南京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徐雁从这几年图书市场的上市产品来看,品种是越来越多,装帧是越来越好,定价是越来越高,所谓的“热点选题”更是层峰迭起,一波又一波地涌向书市;然而人们对当今的出版物播送不出真正的书香,不能给人以思想...  相似文献   

7.
时下,面对市场经济种种利益的诱惑,跟风出版成了一种潮流,出版业是否进入了“平庸期”?怎样克服“平庸”,走向“繁荣”?文汇报给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许站在市场最前沿的出版人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与影视既相互关联又相互融汇,虽各自独立又彼此影响.“影视同期书”在外在因素影响下所引发的出版发行市场大热的特殊现象,也带动了业内业外人士的深度思考和文化反思.在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多元文化表现主体的时代, “影视同期书”的快速问世和一纸风行,对影视制作方和图书出版方而言无疑属于双赢举措.文章通过对影视同期书现象及发行市场的分析,探讨在影视与出版的互动和联姻中,影视同期书未来继续发展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及走势.  相似文献   

9.
透析职称书     
“职称书”,故名思义,就是一些人为晋升职称而东拼西凑、相互抄袭、集资出版的所谓的专著,这类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职称书”。“职称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是随着90年代职称评定工作走上正轨应运而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职称书”也并非全是粗制滥造的平庸书,也有一些是老专家、教授们集一生之研究而写成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粗放型出版是近年来作文图书出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表现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作文书成了众多出版社竞相出版的图书品种。有条件要出,没条件也要出的大轰大嗡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平庸书、粗制滥造、重复出版的书层出不穷,使得市场上的作文图书种类繁多与内容单一、质量低下共存的现象非常突出。 前些年,当广大读者经历了十年书荒、对图书的选择有些饥不择食时,粗放型出版的不良后果尚不明显。随着市场上图书品种供应的日益丰富,随着广大读者欣赏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其不良后果就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一、低层次的无…  相似文献   

11.
北京青年电影评论学会在9月27日的《中国电影时报》上发表长文《论平庸》对我国有大量平庸电影存在这一现象,从电影创作、电影审查、电影发行、电影观赏等角度,作了多向性审视。文章提出要将电影批评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批评平庸上来。并对电影批评现状作了深刻反省,认为当前中国电影批评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有气无力”和“无能为力”,在相当程度上将热情和兴趣放在为数十分有限的“探索片”上,并求全责备,使一些比较好的探索性影片难以存活;另一方面,大量的平庸之作在无人注意的情  相似文献   

12.
如今,图书市场虽说飞花渐欲迷人眼,然平庸劣书也相伴而生。劣书已涵盖了文教、社科、少儿、文艺等大类,读者抱怨,主管部门难以界定,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始作俑者——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浮躁与平庸     
当今在新闻从业者中,不乏浮躁之人。浮躁者,心浮气躁,脑子里想的是见报,眼里又王顾左右,提笔坐不热凳子,抬腿又东奔西颠;总欲作洋洋万言,梦在思一夜成名,干起来潦潦草草,还自认是精品连连──这档子人,看起来甚忙,其实,心中无“主”、无“恒”,忙不到点子上,忙不出“道道”来,有的只是“电话粥”、“酒杯撞碰声”,有的只是“雕虫小技”、“敝帚自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浮躁的后果,是平庸。平庸,谁都意欲拒之。然而,因为浮躁,就静不下心来“充电”。当今社会,一日千里,一时不学,“如隔三秋”,提笔就难以逼近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出现的不少新问题就无法仅用“一法”“五条例”即可解决,“一折书”问题便是个例子。在“一折书”初现市场之时,就有许多读者、媒体、书店及出版社对其提出质疑,但各地执法人员经核查后都回答“一折书”非盗版书。那么“一折书”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一折书”热销现象就反映出低价图书市场需求很大,因而采取低价策略争取薄利多销是否值得出版生产单位考虑呢?  相似文献   

15.
“拉赞助”出书的书外行为殷靖华当今社会流行“拉赞助”,其名目繁杂,新招迭出,往往令人瞠目结舌!而“拉赞助”出书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说,拉赞助出书有优良型与恶劣型之分,那么本文评析的只是后一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意在书外、功在书外的非出版意识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出版“名人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版“名人书”的问题,在出版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曾一度众说纷纭,沸沸扬扬。然而,直至目前,出“名人书”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并未消失或减弱,而且有愈益增长的趋势。实际情况表明,这一产生于“世纪之交”的文化现象,是很值得研...  相似文献   

17.
从湖南永州沿潇水溯江而上,经它的支流消江进入江永县境。在消江之滨有块神奇的土地——上江圩。这里流传着一种奇特的文字;这种文字只限于妇女书写和识读,人们称之为“女书”。《江永“女书”之谜》一书的出版,向人们介绍了这一文化现象。早在50年代就有人发现了“女书”,并对它进行了收集和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项  相似文献   

18.
1999年终于来了,这个“世纪”终于快要耗尽。我读《周易》已经有些年头,虽然恪守“不占”的准则,但“思辨未来”的欲望却时在念中。为此我常写“贺岁”的文章,试图推断来年的光景,像95年的《蓬蒿人书语》,96年的《无法忘却的纪念》,97年的《抵捂的心境》……,回顾起来,感旧之余,大抵都是在预言未来岁月的平庸;推而言之,自然就是我辈平庸的岁月了。不过1999年有些不同,人们似乎格外地为这一年设计了好多“悬念”,像诺查丹马斯的“大预言”,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电脑程序的“跨世纪混乱”……再附以人类莫名的“世纪末冲动”,  相似文献   

19.
ZSY书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次号标准化是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之后,图书馆界又一急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界的同志一致希望能有一种较为理想的书次号作“标准”。为此很多人都在认真研究、探索,以求得一种较为满意、切合实用的书次号。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以著者、书名、页码组  相似文献   

20.
“以书养书”析《文汇读书周报》3月18日的“阿昌逛书市”专栏发表文章说,这些年学术著作以及一些高品位的书籍不易出版,因为这类书往往收不到经济效益,每出一种,出版社就要补贴很多。而拒出此类图书,出版社则无社会效益可言。于是只能靠出版形形色色的畅销书,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