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品味文本中的情味,构筑起阅读教学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元素"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轻轻松松地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创设情境,情感参与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第一,发挥语文教师情感的"中介"作用。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情感,其间不可缺少的"中介"是语文教师情感的"投入"和"外射"。教师币讲课,必须在课堂中融入情感,进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中学教育对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群体,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探讨了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抓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时机,运用正确的方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唤醒学生的自身的情感意识,使其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能够将自身情感置于其中,用"情"去理解文章,用"心"去领会文章,把文章里的"养料"吸收成自己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情感行为,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中,传统上往往把重点放在了知识内容的传授,重在让学生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特点有所把握,但却忽视了它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那么在说明性文章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说明对象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从科学研究的事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精神;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科学家们敬畏生命的博大情怀。总而言之,说明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必须融入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6.
思维训练是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关键.要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学会带着情感思维,做到"思而有情",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和阅读中汲取养料,在汲取养料的过程中提高思雏水平、把握写作方向,做到"思而有得".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响亮地提了出来,《外国小说欣赏》作为新课标中的选修课,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写道:"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就是要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情感取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我们应做一个有情义的人;阅读中,我们应善于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在写作中,我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外国小说欣赏》时贯穿情感教育,其好处主要有二:一是情感积淀,  相似文献   

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情感是文章的魂魄,语文课堂教学有感情跌宕,波澜起伏,学生才会神游其中;有高潮低谷,是非善恶,学生才会感悟人生百态;有幽默调侃,平等交流,学生才会和作者达到共鸣。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抓好情感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情感同构的概念界定切入,立足于当代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围绕如何解决情感同构在"概论"课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问题,从师生情感同构、生生情感同构以及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情感同构三个维度,深层次和多方位地探讨情感同构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优化,发挥"情感同构"在"概论"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禺在<雷雨>中建构了具有双重功能的叙事文本以"结局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浅层情感需要的阅读文本,以打击这个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深层情感需要的反思文本.文章试解读这两种文本功能,发现曹禺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并升华情感。一、深入体验,找准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1.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不同的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是有差别的。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正>余映潮老师到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克昭中学讲学指导,我有幸听了余老师讲《马说》,收获甚丰。他对《马说》的设计以极有层次感地朗读为线索:一读明白停顿节奏,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二读思考"你眼中的《马说》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四字短语谈见解;三读感悟情感变化,在重点指导11个"不"和5个"也"的读法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读精彩片段,学生在理解层次美、形象美、句式美、情感美的基础上理解  相似文献   

15.
虎文萍 《青海教育》2020,(5):36-36,39
文章就如何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唱真正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效果,结合教学实际,从挖掘歌曲内涵,加强情感交流;创设歌曲意境,激发情感投入;鼓励歌曲创作,再现情感体验等几方面谈了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紧紧围绕文章中"情"这个中介,那么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和作者同鸣的过程,就是学生抒发情感的过程,而这种情感也就会伴随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入更强烈,更深刻。  相似文献   

17.
正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一篇缺少情感的文章,无论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巧妙的结构,都不能称之为是一篇好文章。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察真情,在作文中袒露升华真情,显得尤为重要。一、以作文命题之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只有从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一、备课中确立教学目标通过上研究课、学习讲座、学习教改文章后,我们对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预设和生成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联想。文章以"亲切,舒服"为情感线索,赞美了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景,发现美;画景,体会美;说景,感悟美;看景,欣赏美四环节,在初读中把握情感、在细读中感悟情感、在品读中升华情感。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玲 《辅导员》2014,(15):87-87
<正>语文教学读是关键,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读多了,自然就理解文章的内容,悟出文章的情感,悟出个性。悟出个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心读书,互动对话,碰撞思维,交流情感,从而不断获得"兴趣盎然""心领神会""豁然开朗"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形成真实的、充满真情的过程。一、在课题处以读促悟,悟中激趣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人们了解文章的窗口。题目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有的交代了故事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