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9,(4):38-43
因历史上曾名襄国,邢台历史文化又称邢襄历史文化。邢襄历史文化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涵盖现今邢台市所属19个县市区的历史文化,有时也会涉及到周边地区的历史;可分为太行山文化带、古黄河沿线文化带、运河文化带三个特色鲜明的文化带;包括物产文化、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可以通过人文精神提炼、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展示和宣传、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传承发展邢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人类交际有语言交际和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交际还需要依靠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符号。而且,到目前为止,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多使用英语的国家的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行为规范上,主要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基本知识、西方早期理论的介绍以及亚洲与西方国家的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研究对比上,对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之间的差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概论》将文化的构成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点,构建概论中国文化的知识框架。全书全上下两编,上编以论带史,从宏观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流精神;下篇以史带论,侧重于文化史的描述。上下两编虚实结合,互相补充。编者的主观意图在于寻找到一条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梦莹 《考试周刊》2014,(68):28-29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韩两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渐增多,两国人民对中韩两种语言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对此,本文将以在两国语言中使用率较高的合成形容词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构成方法,找出差异之处,使两国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合成形容词的构成及使用,更为准确地将其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将其内构成为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大学生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价值元素,把其传授予大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教育者实施文化育人的显现,二者在目标、主体、内容、方法、过程上相契合。文化育人视角下,培育家国情怀的路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课程育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依托网络媒体,构建家校联动平台,等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按伦理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伦理思想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棱心。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一套以“道德”为标准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传统道器思想对形、象、道、器等思想文化概念的解读,从哲学、审美、造型三个方面反映了传统道器思想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传说中的“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至唐代两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各个领域的频繁交流,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数千年。然而,近代的日本却是一个在所有中国人记忆里烙下深深血印的邻邦。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  相似文献   

9.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纷纷到东方活动,因而中日两国均与西方文化发生大量接触,出现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中国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绘画艺术、自然及社会科学、武器制造技术和生活习惯等。由于日本和中国政府先后实行闭关政策,这一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在日本和中国先后中断。本文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作了全面考察,并分析了两国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真面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游记》故事中,有一则“女儿国”的传说。事实上这是有根有据的,只是唐僧(玄关)本人并未亲历,更没有人要吃他的肉以求长生不老。该女国就在青藏高原上,而且被玄奖和弟子辩机记之于《大唐西城记》中。原文说,在婆罗吸摩科罗国的北部大雪山中,有个苏伐刺李省哈罗国(汉语意为金氏),出产上等黄金,因此叫金民国。该国世代以女子为王,所以又叫作“女国”。女国以女权为核心立国,在形式上是一个母权国家。《隋书》称“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揭”。复衣厂女王,共知政事。女国的风俗文化十分浓厚而富有特色。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