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伟 《文教资料》2009,(16):73-74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当中一直渗透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折射这种情怀的正是导演始终对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保持一种关注态度,也成为他的电影风格。本文通过电影美学中思想和风格的维度分析其作品《世界》中所呈现的人物,以探索影视创作中需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电影《1942》上映以后,票房和评价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电影所讲述的沉重故事和呈现的惨烈画面,似乎不为观众所接受,但当细细品尝电影,我们会发现,在沉重故事和惨烈画面背后,是冯小刚用电影语言对人性的深度叩问.影片以1942年河南灾荒为大背景,从灾民和官员两个群体入手,对人性的失落、挣扎、归回与救赎做了精彩展示,是继《唐山大地震》后,又一部力图传递给观众温暖和力量的电影,再次体现了导演冯小刚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构筑以善美、自由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世界,理性思考人性深层精神欲望,系统剖析人性其他优缺点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厚重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种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真与善的赞美和对假恶的鞭挞,对独立人格的肯定和礼赞。  相似文献   

5.
吴清源是世所公认的围棋大师,但他的政治人生的确有过不光彩的"污点",其原因一般认为与他个人的道德、责任缺失有关.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导致吴清源白玉之"瑕"形成的因素,主要涉及到政治、文化、宗教诸方面,具体包括国籍与身份归属的困扰,"共存共荣"与"和平友好"概念的混同,日本国家神道教"八紘一宇"观念的误导,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对此不能求全责备,而应以同情之眼光来加以批评.  相似文献   

6.
《女娲造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的一篇神话,作者袁珂,改编自古籍《风俗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谢霜天的长篇小说《梅村心曲》的写作特色、艺术风格等进行了评述,认为作者是站在弘扬传统人文精神的高度,来揭示台湾的农村生活,这部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乡土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即“客家味”。  相似文献   

8.
9.
仔细考察新版电影《画皮》对小说原著的改编可以发现,电影的结构是以一个家庭主妇的欲望与恐惧组织起来的。这中间既体现出当前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时电影本身也反映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史记》人文精神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先秦时代的民本思潮和理性传统是其历史渊源。同时千百年来时代的变迁使人们看到了“天意”逻辑的虚妄和人类自身的巨大能量,重人爱才的时代热情孕育了司马迁的人文思想。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使他能摆脱对专制政体和君王的依附关系而独立思考“人”之为人的生存出路和价值取向,从而玉成了他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以《疯狂的石头》为例,观众从中可以感受到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主要表现在对精神需求的满足、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上。  相似文献   

12.
13.
李祝尧的的长篇小说《世道》描写了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冀中农村的沧桑巨变。小说充满着历史理性精神,同时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人文蕴涵,是历史理性与人文精神基点上的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14.
导演巴兹·鲁赫曼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但电影的主线情节、影片氛围、人物形象和叙事等方面与原著颇有出入.导演对情节的把握失误,将“美国梦破碎”的主题庸俗化;情节的高潮部分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也不够严谨.其中既有自身才能的原因,也有迎合市场需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畅广元 《安康学院学报》2001,13(1):21-22,59
《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界定为“人类以自身为目的并在自己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精神品格”,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追求寓含着正义和真理的人生价值。该书在对人文精神的生成基础,存在方式,心理过程作了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对其作了相当科学的价值,文化,心理和现实的定位,从而对学界众说纷纭的人文精神作出了独到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老井》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部影片。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对人精神的摧残,表现了山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和山民的人际关系。同时引导观众对历史进行反思,体会当代农村青年为了美好明天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中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上,具体而言就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执著地追求理想人格;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电影《老井》是反映太行山农民真实生活、旨在讴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部佳作,其主题忠实体现了人民辛劳生活,面对贫瘠干旱的生存环境从内心深处爆发出的刚毅行健的人格精神。影片不仅深刻揭露并批判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对人的精神摧残,而且孕育着村民面对万般艰难的吃水苦境表现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殉难的高贵品质。优秀人文精神的传承希冀于当代大学生,教育者应当引导大学生时刻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必须立足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逐渐营造出浓郁优秀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9.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社戏》所反映的农村,既没有《阿Q正传》中那种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和动荡不安的气氛,也没有《故乡》中那种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景象,更没有《祝福》中那种难以避免凄厉的悲剧。《社戏》中写的平桥村生活显得宁静美好,整个作品带有一种牧歌的情调。小说表现的是作者儿时在平桥村一段美好生活,歌颂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双喜为代表的少年们身上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聪明能干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从1910年起,《安娜·卡列尼娜》就在世界各地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的电影版本。本文全面梳理这一百年改编历史,并结合历史文化语境简析《安娜·卡列尼娜》在大屏幕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