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腔”、“谈话体”和未来的播音艺术走向北京广播学院润泽1993年7月12日的《参考消息》刊登美联社的消息说,作为全世界英语。语权威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希望净化广播节目,清除那些粗话、土话、美国腔以及其他有悖于优雅和违反语法的语言。为了提高广播...  相似文献   

2.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一个作家的问题是当他献身于这种最为光荣的事业的时候,他还得养活自己。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他得找点儿别的路子来养活自己。有运气成为职业作家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只能单纯靠写作收入生活的作家会发现,他们生活在真正的贫困里。所以更多作家即便成名也并没有为了写作放弃他们原来的工作。写了《荒原》的英国诗人艾略特不喜欢他在劳埃德银行的工作,但他更不喜欢缺吃少穿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赘语     
古今中外的小说,千姿百态,流派仿星。但势如百舸争流的小说流派。归根结蒂只是两派:反映派和表现派——持文学是社会生活反映论并以之创作出来的作品,称反映派;持文学是作家心态自我表现论并以之创作出来的作品,称表现派。我看吴若增的小说,似属后者。当然,作家是不愿别人称他是什么派的,吴若增也未必会同意我的看法,但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他走着自己的路。文学贵在创新,作家应当在众人挤着的踏遍了足迹的小路上,踩出自己的清晰的脚印儿。赘语@林辰  相似文献   

4.
(一) 对敏感多思的新闻记者采说,新闻稿也许只能表现出他们在采访中的部分观感。限于篇幅和主题要求,他们不得不把好多思考和感受排除在文章之外。于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全面理解,不少人除写新闻稿  相似文献   

5.
章睿齐 《湖北档案》2009,(12):31-31
人需要智慧,智慧来源于生活,智慧是一种创造。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一个有经验的人比个有学问的人看问题更正确。”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有很多作家关注弱势群体,比如狄更斯、马克.吐温,他们的写作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作为"社会最敏锐的神经",新闻媒体更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表现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在对他们  相似文献   

7.
1986年,罗马尼亚著名作家诺曼·马内阿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被迫离开了祖国,先到西柏林,1988年来到美国,开始流亡作家生活。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对流亡作家是严重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中,他以自己的文字讨论独裁制度下作家、权力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当然,更有作家与自身弱点之间的关系。《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便是这些探讨文章的结集。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工厂生活、军旅生活、学校生活、农庄生活、家庭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作家也不例外。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写道:“我只是生活了,并没有努力想记下点什么或者为了未来的书,记住点什么。”“我曾经生活、工作、恋爱、受苦、期待、幻想过…”但是他还说:“只有那种能向人们叙述新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情的人,只有那能够看见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的人才能够作一个作家。”,他又说:“必须用生活来无限地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9.
单张胶印机在印刷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问题,对整个印品质量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由于可能引起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原因特别多而且贯穿印刷工艺的整个过程,所以有必要对造成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原由做一归纳总结。引起印品表面碰脏和擦伤的原由各不相同,二者的表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一位作家朋友,接受沿海特区一家颇有影响的大报副刊热情约稿,遵嘱以特快专递寄去了一组新作.然而很快,这位素以描摹平凡生活中的纯美境界而见称的朋友,接到了编辑婉言退稿的回信,说希望提供的专栏稿件能够描写匆促彷徨、孤立独吟的城市心态,多多表现“都市困惑”……  相似文献   

11.
崔晓红 《大观周刊》2012,(48):252-252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作家作品众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而且诗体齐备,题材丰富,诗歌艺术也日臻完善,达到了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诸多的唐诗作品中,借写景来传情达意的抒情诗较多.这是由于诗歌的抒情性决定的。也有一些诗或片段.是通过选取生活场景、细节或动作等表现生活,抒发感情,这类诗有一定的情节场景.人物形象也较生动鲜明,但并不主要是为了叙事或刻画人物.这就形成了唐代叙事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脏乱差”的含义“脏乱差”一语虽是从“文明礼貌月”借来的,用以概括目前新闻语言中的弊病却相当准确形象。治理新闻语言的“脏乱差”,目的当然是求其反面:治“脏”以求语言纯洁,治“乱”以求语言规范,治“差”以求语言出色。现在我们很有必要确定一下“脏乱差”的具涔含义和具体范围,这样才能明确重点,对  相似文献   

13.
四、弊端─—心灵创伤与窥视隐私尽管基本模式大体一致,不同主持人的日间电视谈话节目还是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风格差异和不同的定位旨趣。粗略地划分一下,日间谈话节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如《奥帕拉访谈》,气氛比较平和,更多地注重于让观众对于各种值得关注的严肃问题有一个更深人更全面的了解,并希望能给那些处于困境中的普通人一些有效的帮助;另一类日间谈话节目则追求戏剧性效果,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反映了美国当代生活的现状,或许更尖锐、更直截了当,但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帮助当事人摆脱面临的困境,还不如说是为了将当事人的痛…  相似文献   

14.
一个作家的散文要比他的小说更能体现这个作家的精神实质,散文往往是通往作家心灵最直接的一条通道。张爱玲的散文数量不多,其总量有60多篇,其中尤以散文集《流言》最受推崇。本文试从勾画世俗的特异美、世俗生活的情趣美、超越世俗的孤独美三个方面解析张爱玲散文,力图把握其散文独特鲜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用好修辞是作家的写作技巧,而译好修辞则是译者的翻译能力了。对修辞手法的翻译,要根据源语与目标语的语言使用规则和语言使用习惯来确定是否保留原修辞手法或是以其它方式来再现。本文着重探讨分析修辞在《闽文化(英语版)》翻译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寻觅生活中的"金蔷薇"○司彦文丑陋而善良的巴黎清洁工约翰·沙梅靠替人打扫首饰作坊为生。为了使一位孤苦的小女孩得到幸福,他相信传说里的做法,决意要给小女孩送一朵金制的蔷薇花。于是,他把从首饰作坊扫出来的尘土悄悄收集起来,在这些尘土里总有首饰匠们锉掉的少许金屑。日复一日,他一筛一筛把尘土里的金屑筛出来,终于铸成一块小金锭 ,打成一朵小小的金蔷薇。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基说,沙梅的金蔷薇有几分像作家的创作活动。蕴藏着丰富创作素材的生活,就如同沙梅从首饰作坊收集来的"珍贵的尘土"。有谁会说记者的劳动不是在寻觅…  相似文献   

17.
冯晓蕾 《新闻传播》2010,(1):101-101
所谓风格一般都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们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这就会形成作品的风格,播音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一个成熟的,有较深造诣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他从事播音创作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创作特色和个性就是他的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人民性”是怎么来的?“人民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俄国文学辞典里,还可译作国民性、民族性或群众性。研究俄国文学的专家认为:“人民性”产生于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流派之中,19世纪俄国进步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指出,民族生活不是统一的,它有民众的生活和“有教养的社会”的生活即贵族的生活两种;而文学必须表现人民的生活,首先要描写农民的命运;文学的人民性在于无情地批判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在于真实而深刻地描写现实生活。很明显,进步作家理解和认同的“人民性”是针对当时文学中的贵族性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记者生活最丰富多采的内容。作为记者,最难以忘怀的不是某篇新闻作品,而是为了这篇新闻作品而进行采访写作的过程。采访生活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被采访者没有采访的经历。那么,如果记者采访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作家,特别是精于此道的报告文学作家,那情形又将如何呢?笔者采访作家赵瑜,使得笔者有了和以往采访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硬汉写硬汉必有精采作品当时的赵瑜,正处在新闻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周青 《重庆档案》2006,(5):12-14
一、人文精神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人文精神?搞清这个概念是建设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但这个概念也许就如什么是文化一样,有太多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普遍表现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按照这样的理解,人们对重庆人文精神的表述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是“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苟欣文教授语)”,有人认为是“忠实诚信,吃苦奋进,不甘落后”(王重举教授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有一个起点就是人,是围绕人的活动而言的,它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