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诗经》中以鸟类起兴之诗追求探源,说明:(一)此类诗内容皆与家邦有关,可能来源于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生活.而在《诗经》中已扬弃了原始宗教观念,成为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二)此类诗起兴部分从形式结构考查,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层次分明的特点,有的明显是引用熟语——民谣,证之以《易经》,亦有类同之处,故推论《诗经》成诗之前,有可能这些兴象之诗已出现,经口耳流传,后人采入《诗经》而成起兴之句.后世遂总结归纳出“兴”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鸟类物象繁盛复杂,这些鸟儿不应单纯作为起兴的名物来看待,它们构成了《诗经》中鸟的兴象世界.本文试从原始兴象、比德兴象、审美兴象、物候兴象四方面来分析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鸟类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打破现代人在服饰研究上重女轻男的习惯 ,对《诗经》中的服饰色彩加以全面考察。以文本材料证明 ,在《诗经》中 ,男性服饰是艳丽复杂的 ,而女性服饰反而素淡简单。这种迥异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并不是一种怪异 ,而是在原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与大自然相融和的美。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许多用来起兴的事物都是原始先民的图腾 ,它们与先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诗经·风·》正反映了图腾禁忌的意识 ,在先民的思维中 ,天上的虹、电和他们崇拜的龙蛇图腾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比兴方法很多,其中以“风雨“比兴者多被误解,有的甚至使全篇的诗意发生异议。审查《诗经》中有关风雨的诗,凡是以“风雨”起兴者,引出的下文是相会或自外归来,如同后世说的“喜鹊叫,客人到”。换句话说,“风雨”在《诗经》中是吉祥的征兆,而不是以“风雨”比喻邪恶势力,没有不祥之意。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中的涉鸟句以鸟起兴,以鸟喻人,这在《诗经》《楚辞》中早已有之。《诗经》首篇《关雎》即是以"在河之洲"的鸠鸟和鸣,引出淑女是君子好配偶的话题;而屈原则在《涉江》中用"鸾鸟凤凰"比喻贤良忠臣,以"燕雀乌鹊"比喻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7.
董亚 《学语文》2007,(6):37
《诗经·卫风·氓》以一个普通妇女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叙事抒情结合,奇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弃妇在自述时反复提到了桑椹和淇水,不少鉴赏文字也注意到了桑与淇水在诗中的表现力,如熊宪光等人在分析《氓》时说,"值得注意的是,此诗三四章均以‘桑’起兴,颇堪玩味。……兴衰对比的鲜明意象显然寄予着女主人公对自身被  相似文献   

8.
一、起兴式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经》中有很多诗歌都是以这种方式开头的。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秋晨景色以引起怀人情思。后代诗人对《诗经》中“兴”的手法多有继承,如汉乐府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引出下文对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叙述;辛弃疾《菩萨蛮》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兴,吟出“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凉之句。  相似文献   

9.
所谓“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诗经》中的这一手法现代歌词也经常采用。从起兴的事物及表达效果看,大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由眼前所见的景或物唱起,引出想要抒发的感情、歌咏的事物。这里的景物描写往往起着构造氛围,衬托人物性格、心情等作用。①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1.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千古奇书《山海经》是浩如烟海的汉语献典籍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古往今来的人墨客深受其影响,而历代学则始终认为这是一部难解之书,其中蕴含着许多后人莫名其妙的原始谜团。  相似文献   

13.
诗六艺之一曰“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就是一个很好的起兴。托物起兴,好象和诗所咏的中心内容没有多大关系。诚然,起兴的事物与诗所咏的正事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即如本诗,要赞美罗敷,不写“日出东南隅”也未尝不可。辛延年作《羽林郎》是模仿《陌上桑》的,它就不用什么起兴,直接从“昔有霍家奴”写起,一样不失为好诗。但作为一种表现手法,起兴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从史料中发掘新的材料,在文化的现代转型中以对个案的考察而透视"启蒙"与"科学"时代语境的力度,使肖向明博士的《"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成为探寻传统文化(尤其原始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领域中一部富于创见的新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考前准备,应遵循此课的自学考试大纲。大纲中为89篇精读作品分篇列有重点,每篇的重点3至6项。一般地说,重点的答案可在教材的篇末提示中找到。但,部分重点答案在篇末提示中找不到。而这些重点又多标有“分析”字样,为重点之重点。这里的精读作品重点解析,即为在篇末提示中找不到答案的部分重点拟出了答案。因版面有限,新拟答案是提要性的,尚有充实余地。新拟答案为保持与教材篇末提示的一致,对其中的语句有所选用。1.《蒹葭》的起兴手法及其作用全诗三章的开头以景物描写为起兴。其作用是:通…  相似文献   

17.
本探讨《诗经》恋歌得以涌现的独特“言说语境”,明确它介于原始歌谣与人情诗之间的历史位置,并阐析男女之歌异向的表性风貌和审美质涵,以呈显其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读了《美术研究》1990年第1期发表的《文人画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文后,对其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新论》提出:“中国人与希腊罗马人并不同宗,他们与耶和华及亚当夏娃无关,他们也与那种以狩猎活动为主而进入农牧社会的原始种族不同……以采集经济为主而过渡到农业经济的中华原始文明造就了春种秋收,昼伏夜出的集团节奏。”论者认为由于有了以上维生手段的不同,因而产生了中国“原始种族”与西方“原始种族”“视方式”的不同。由于“视方式”的不同,因而“出现  相似文献   

19.
儒学文献是华夏文明初始阶段的文化丰碑,其中蕴涵着对现代人有深刻启示意义的自然观和生态忧患意识。儒家主张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儒学文献中有关渔猎与森林砍伐的政令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小说《匿名》借助一个被弃置深山的上海人从脱离现代生活轨迹到重新寻找自己、回归现代文明的过程,展开探寻与反思文明的宏大命题。拟以文明为切入点,在蛮荒和现代的空间对话中,探寻原始文明以抚慰现代乡愁,同时也对现代文明进行反思,阐释作家对人类文明的关怀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