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俸文锦 《中学文科》2005,(10):25-25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各种各样的历史教学模式有如雨后春笋,但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则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李静 《考试周刊》2012,(33):9-1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因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以及缺乏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地使用现有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推动和促进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自从课程实施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课题以来,教师和学校的组织结构日益紧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与课程实施的关系固然十分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个课程实施主体一学生。我们应将学生纳入课程实施研究的范围,以更好改善课程实施的效果。在学校教学情景中,学生与教材朝夕相伴,教材“二次开发”可以成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最现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地理教材的"二次开发"的优势的借鉴,以希望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使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程资源开发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理论工作,现在正实实在在地舞动在课程实践者——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更是步履唯艰。这一方面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与社会和生活极其贴近,所以在历次教学性格中浯文学科都必然是充当改革的急先锋和爆破手的角色。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也必然受到高考的时间、内容的限制。说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是“带着镣铐跳舞”更确切些。  相似文献   

7.
陈野  陆建隆 《物理教师》2013,34(1):18-20,22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权利.本文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和依据,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表明:当前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有待具体化和清晰化,需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毛晴艳 《家教世界》2013,(8X):140-141
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人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阐述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来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以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为开发素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从知识的建构、知识的补充、知识的拓展、知识的提炼四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古人尚有“不唯书”之说,可今天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仍然对教材如此虔诚,如此顶礼膜拜昵?教材到底是什么?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对教材就有过精辟的论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专家也多次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使用教材。教师对历史教材“再开发”,不仅是使历史课程内容具体化的过程,也是使历史教材内容适应学生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深刻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新进展,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对历史教材“再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教材观中,教材是教师的绝对权威,是不可变动的“圣经”,教师沦落为教材的“奴隶”,而且这种落后的教材现仍然存在于一些教师的头脑中,阻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进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访谈教师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落后教材现的成因,提出改变此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作为特殊精神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殊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知识与经验形态。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包括“课程与教学概论”“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管理及领导”以及“课程与教学美学”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领域。基于“学习为本”价值观.当代课程与教学论需建构“学程式”新教材结构.以强化其实作性并促进有效教学。新教材的章节组织和结构特征,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并依托互联网,应当从“激发学习动机”“丰富教学环境”“提供练习机会”以及“开发网络资源”等方面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生命意义及其提升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对生命意义的体察异常重要,因为生命意义不仅是人存在的本质,而且更是教师做好育己育人工作的前提要求。生命意义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目的性、实践性和超越性,每一个特性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反省策略、叙事策略和观想策略都是有助于教师提升生命意义的具体策略,三种策略各有自己的操作程序,分别在不同方面引导教师自我超越,体悟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材建设经历了"拨乱反正""学制调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等阶段。从这些阶段的教材建设来看,中学物理教材具有教学内容由过重逐步向适当转变、差异化要求的思想逐步得到落实、探究式学习得到弘扬、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不断得到加强、教材多样化基本形成的特点。今后中学物理教材的发展应该在与历史要求同步、正确处理知识增长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向立体化和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十分重要,主要有删减、增加、加工几种方法。它基于新型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昂 《中国德育》2008,(4):22-25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是对传统师德概念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教师专业伦理具有自律性、动态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教师专业伦理持续发展的途径是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和职场反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话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与同行对话可以激活专业发展自觉,与文本对话中可以逐渐澄清思想中的困惑,与专家对话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自我对话中实现超越经验的理论生成,与组织对话中可以实现生态教师文化的创建。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幼儿园礼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的确定,需要紧密结合中小学德育大纲和德育重点内容,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教材体例结构和内容知识点。不同学段礼仪知识点递进层次的确定,是教材编写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explore a growing awareness of problem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classroom and schoolwide research on subject matter integration. Schwab's four common places—including the learner, the teacher, the content, and the context—provide a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subject matter integration from a language arts perspective. Two lines of classroom-based research are examined that were conducted in response to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within the curriculum: Explanation and Responsive Elaboration in Reading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 in Writing. As a result of these two lines of research, researchers becam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integrating process into conten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lassroom and the school. A major shift toward schoolwide integration in tw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settings is described that was created in response to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ithin specific contexts generated and implemented integrated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content collaboratively. The authors conclude with emerging questions and principles for stimulating thinking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work toward furthering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nd subject matter integration within specific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