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若镛在朝鲜被誉为"杜甫还生"的作家,他深受杜甫的影响,在创作思想、意境和手法上深入借鉴并融合个人风格以及实学思想。本文将从丁若镛与杜甫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分析丁若镛学习杜甫诗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从丁若镛"三吏三别"的作品中分析其与杜甫诗歌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山西万荣方言的指示代词主要由二分系统构成。近指代词为"这",远指代词为"兀"或"奈"。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兀"有三个读音,而远指代词"奈",在各种语境中只有一个读音,nai~(33)。除"这_1""兀_1"可以单独充当论元作主、宾语外,其他都要和非数量NP/VP、数量短语和量词结合为词组,才能用来指代人/物,方所,时间,数量,方式、形状、程度,次数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多认为"兀"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作远指代词,但山西河曲方言中的"兀"却并非如此。本文主要就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进行分析,认为"兀"还可作介词和词缀。  相似文献   

4.
李剑 《语文天地》2011,(23):63-64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句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编选了杜甫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可谓是别具匠心,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们可以从这三首诗歌中大致了解杜甫的人生概况,了解他伟大而又悲情的一生,欣赏杜甫诗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感受杜甫诗歌满腔爱国主义之情.这相当于一个杜甫专题学习,学生们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杜甫.我认为"忧国爱民,沉郁顿挫"这八个字可以全面概括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现结合这三首诗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歌在钱谦益心目中占有极其车崇的地位.他称杜甫是"间代英灵,目空终古".其尊崇杜诗的主要表现是笺注杜诗和连受杜诗之<秋兴八首>原韵作大型七律组诗<后秋兴>.钱谦益崇杜的原因有四:(一)杜甫既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又有具体行动;(二)杜诗能表现世风时运;(三)杜诗有至真至深之情;(四)杜诗在艺术上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7.
"兀的"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口语词.在元代北方话中,"兀的"功能和用法比较丰富,今晋语继承和发展了其功能和用法.今大多官话方言区的"兀的"功能萎缩,但山东费县方言的"兀的"比较特殊,其句末助词的功能用法代表了这一方言点的方言特征.尽管费县方言句末助词"兀的"的成因难以从历时的角度去发现轨迹,但仍可以对其进行语法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论证了杜甫嗜洒终身,并得出了结论:"总之,杜甫的嗜酒并不亚于李白,有他的大量诗篇可以证明.新旧研究家们的眼睛里面有了白内障——'诗圣'或'人民诗人'.因而视若无睹,一千多年来都使杜甫呈现出一个道貌岸然的样子,是值得惊异的."郭老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探求杜甫的嗜酒与诗圣和人民诗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继武于郭老进入这一向为文学史家所"视若无睹"的领域.下面是本文将谈到的三个问题:诗人与酒的关系,杜甫与酒的关系,诗人的评价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如繁星丽天,除了李白与杜甫这种灿烂的北斗星,王维,应该是其中最为明亮的一颗,或者说最为明亮者之一。不然中国诗史上就不会流传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与王维"诗佛"的美称。他们三人,宛如盛唐诗坛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0.
整体赏读"据说,今天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水过后卖西瓜。"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最近被网友涂鸦成"杜甫很忙"系列,让诗圣杜甫瞬间成了"微博红人"。今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对此行为,人们褒贬不一。或许你对此事件会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杜甫以其崇高人格魅力享有"诗圣"美称,其作品更是因为具有史实价值而被称为"诗史"。本文将运用丹纳文艺理论中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来探讨杜甫其人其作何以得到后世如此之高的评价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辉斌先生提出杜甫续娶"山妻"说,赞成者将其视为定谳,而质疑者认为此说根据不足。面对质疑,王先生数次回应,形成争鸣之势。杜甫续娶"山妻"说的立论之基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促织》诗"去妻"问题,《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之"山妻"问题,《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中"薛十二丈""郎""卓女"和杜甫之间的关系问题。王先生在立说和与质疑者争鸣时,对与这三个问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多有错解、误解。就这些错解、误解作实事求是的考辨,可证杜甫续娶"山妻"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史"内涵包括叙写历史事件、反映个人遭遇、展现时代画面等三个方面,风格上又具有的"沉郁"的特点,韩偓诗歌符合上述内容,所以韩偓诗歌可以称之为"唐末诗史",韩偓是杜甫的"异代知音"。  相似文献   

14.
在杜甫现存诗歌中,约有20首存在与扬雄相关的称引,或对扬雄身世产生共鸣,或对扬雄才华表示认同。安史之乱前,杜甫对扬雄的称引往往多用"以文见召"、"献赋入仕"之事,说明杜甫确有过凭借干谒方式走上仕途的渴望;安史之乱后往往多用"草《玄》"、"投阁"之事,说明杜甫一生的政治命运较为坎坷。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杜甫对扬雄的人生经历产生了诸多共鸣,二人文学风格也有相通之处,这是杜甫诗中多称引扬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杜甫善用"自"字,爱用"自"字,这会不会与他的性格、思想、行为有关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杜甫的这些带"自"诗在杜甫的诗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分布比较集中,反应出了杜甫的性格和行为及当时的情感状态。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北宋江西诗派即将杜甫奉为本派之"一祖"。江西诗派的开山者黄庭坚对于杜甫及其诗倍加推崇:一、肯定杜甫诗歌的创新精神;二、肯定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三、肯定杜诗的艺术性。黄庭坚的杜诗观,不仅包含着对前代文化遗产的观照,而且与其学力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当然杜甫之圣并不仅仅表现在诗歌艺术方面,更表现在其人格境界方面。如何准确把握杜甫人格之圣的核心内涵,是杜甫研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说到杜甫人格之圣的核心内涵,"忠君""爱民"四个字似乎已成为不可磨灭的烙印,甚至是不可推翻的定论。考察杜甫的生平与创作,笔者认为杜甫的人格之圣至少包含了正道直行的凛然风骨、承担现实的责任精神、怨而不怒的温厚情感等三方面的核心内涵。而考察杜甫人格之圣的成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文化启示: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高度统一是成"圣"的基本前提,心性修养与注重实践的高度融合是成"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生》2012,(11):8-10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来,有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杜甫画像进行涂鸦,并将涂鸦的图片发至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张张图片引来网友无限联想,各种版本的杜甫涂鸦作品纷纷涌上网络,不断被流传、转载,杜甫俨然成了"网络红人"。在网友涂鸦的那些杜甫画像里,杜甫简直"无所不能",他时而化身为机枪男、送水工、骑摩托车的人,时而变成各种动漫形象,火影忍  相似文献   

19.
杜甫五世祖杜叔毗和二伯父杜并都有血亲报仇的孝悌壮举,杜甫外祖母的"勤孝"和外舅爷的"死悌"也被传为美谈。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的孝悌门风深深影响了杜甫,培养了他深厚的家族观念。杜甫对二姑母报恩行孝,对兄弟姊妹始终关爱牵挂,也具有挥之不去的孝悌情结。  相似文献   

20.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相传公元十二世纪已在蒙古族中流传,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儿",汉语又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称其为"潮尔"。除了内蒙古外,马头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也有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