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像现代人在BBS上发帖子一样, 古人把“题壁”当做传播作品的一种形式。“题壁”二字最早见于《梁书》,史载侯景被梁简文帝“幽絷”后,“题壁自序”。而题壁诗的兴盛还是在唐代以后,  相似文献   

2.
“题壁”二字最早见于《梁书》,史载侯景被梁简文帝“幽絷”后,“题壁自序”。而题壁诗的兴盛还是在唐代以后,尤以宋代为最,超过了万首。古人题壁的场所主要有三类:一是名山宝刹等游览胜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二是官署、驿站、青楼等特殊场地,如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三是自己或朋友家中,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相似文献   

3.
题壁,是指将有关文字或图画题写在寺壁、驿壁、屋壁、桥梁等建筑物的壁面上,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发布文学或书法绘画作品等。题壁,是一种真正的原始意义上的“平面”媒体。文字题壁,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代,题壁已成为发布公文诏令的传播手段。《风俗通义》里就有“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题乡亭壁”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两昆仑”指意何在?历来释者歧异,未有定论。近读何泽翰同志《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新解》,虽颇有启发,然谓“两昆仑”意指罗升、胡理臣二仆说既非“新解”,其对诗句的分析也难以令人苟同,故略抒浅见与何泽翰同志商榷,并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薛吉辰 《初中生》2006,(3):20-21
正像现在的人在BBS上发帖子一样。古人把“题壁”当作传播作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题壁诗词是我国诗歌艺术园囿中的奇葩,它集诗才、诗情、书法艺术于一体,为作者慨然寓兴、瞬时构思、即兴抒发的驰才骋俊之作,南北朝以降多有珍品。在古代交通与通讯条件不够发达的时代,题壁成为当时诗词传播的重要“网络”,为优秀作品的流传与保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题壁诗说略     
古人的书写、印刷条件都极其有限,墙壁、门扉、柱头是现成的书写材料,有创作欲、发表欲的诗人墨客自然就会在上边逞其诗才,古人的许多诗也便藉此得以流传下来。唐宋时期,一般的酒肆驿馆等处多备有干净墙壁以供留题,为保护墙壁与更换方便还有的挂出诗板,任人挥洒。诗题于壁是供人欣赏阅读的,而一旦读到朋友的诗歌,自然会引起亲切感与怀念情。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是挚友,两人都有多首读到对方题壁诗的诗歌流传下来。“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元稹《见乐天诗》)元和十年元稹在赴通州任司马途中读到白居易《赠长安妓阿软绝句》的题壁诗,喜悦之情藉诗句而溢于言表。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急切读到朋友题诗的心情毕见,亦可见元稹题壁诗的数量之多。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益的《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空余暗尘字,读罢泪仍垂。”读到朋友的这首题壁诗已是在其辞世之后了,读诗思友,情何以堪。对于素昧平生的人,题壁诗提供了了解认识的机会,有的作者的人生便因此而有了巨大的改变。宋代诗人秦观久慕苏轼大名,但恨无缘一见。当他得知苏...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对这首诗,历来有几种解释。 梁启超认为,“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浏阳作《吴铁樵传》中所称王正谊者是也。”①梁启超是谭嗣同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同志,又亲身参与戊戌变法,他的解释最有权威性,流传至今,解释《狱中题壁》的文字,大多遵从此说。  相似文献   

9.
丁杰 《语文天地》2012,(3):27-28
提到苏轼的《题西林壁》,自然会想到宋代的题壁诗。宋代诗歌题壁这种文化的发展超过了唐代,达到了繁荣。这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题壁诗自身特点和诸多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时期主要有石刻、题壁、传抄等三种诗歌单篇散传形态。汉魏晋时期的石刻诗多依附于功德碑,南北朝的石刻才成为诗歌文本传播的形态之一。诗歌题壁之风从南北朝开始盛行,有题壁、题树、题棺、题柱、题亭等多种形式,除诗人自己题写外,还有读者的题壁把玩,并出现了对诗歌题壁传播效果的记载。诗歌纸本书写与传抄是我国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纸张于书写领域广泛使用的结果,因传抄可以辗转进行、流动传播,比题壁、石刻等信息源固定的传播形式效果更明显,成为东晋南北朝诗歌单篇散传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题壁诗是我国古代、尤其是唐代诗歌写作和传播的一种常见形态。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留下了一些优秀的题壁诗。解读这些题壁诗,能加深对柳宗元心态和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陇南成县大云寺至今裸露着一处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的<李叔政题壁>墨迹,它是考察唐代题壁书法的重要实证,有着珍贵的文物价值.本文介绍<李叔政题壁>的位置、现状及书法艺术特征,考证作者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吉辰 《初中生》2006,(7):20-21
正像现在的人在BBS上发帖子一样,古人把"题壁"当作传播作品的一种手段. <梁书>中已出现"题壁"二字,而题壁诗的盛行是在唐代以后,尤以宋代为盛.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宿思张俭)一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里的“两昆仑”所指为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辨析,然而多种见解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诗歌内在的整体含义。本文从诗歌本身的确指内涵入手,并结合谭嗣同的激进思想和“任侠”轻生性格综合分析,认为“两昆仑”一指诗人自己,另一指大刀王五。  相似文献   

15.
张问陶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是清代性灵代表诗家。张问陶的题壁诗在当时影响深远,评家提及张问陶多言及宝鸡县题壁十八首组诗。《宝鸡县题壁十八首》批判现实,在当时及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好继承了杜甫的诗史精神,具备诗史意义。其诗史意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点:一是指陈军事,讽喻君王;二是补史实之缺,正史实之误;三是传播原作,引发和作;四是留传后世,形成题壁文化。  相似文献   

16.
题壁诗作为唐诗中的一部分,有自己的地位与价值,唐代的题壁诗种类繁多,体裁各异,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浪漫以及智慧。作为女性这一视角,更是十分珍贵。本文从众多题壁诗中,搜集整理一些女子影像,从而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女子勇于表达情感、追求自由爱情的一面,篇末又截取了几位女诗人的优秀诗篇,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漫话题壁诗     
古代没有报刊和出版机构,文人写了东西,没有公之于世的传播媒介,题壁文学因此应运而生。当时的酒楼逆旅山亭水榭就成了骚人墨客发表作品的场所。题壁文学,当然不限于题诗,也题文。然以诗词居多,且佳作迭出。而散文之类则如凤毛麟角,只不过是题壁文学的点缀品罢了。这  相似文献   

18.
熊培云 《小读者》2012,(2):38-38
人有表达的欲望。世界各地,凡是能书写的旅游景点.我们都能看到会有人涂鸦。同样.古代文人墨客到某处都是心血来潮,留下墨宝,比如说古代的题壁诗。这种艺术形式始于两汉.南北朝时渐多.至唐宋更是盛极一时。这些可以理解为最早的博客或BBS。  相似文献   

19.
“题壁”是古人“发表”作品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那时的酒楼、驿站、寺院等人流之地,大多有一粉刷得很好的墙壁,专供文人墨客们题咏留名。《水浒传》中的宋江,在浔阳酒楼题“反诗”时,便“见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陆游诗“驿壁流尘暗旧题”,则讲驿站墙上所题的诗已被灰尘所蒙。寺院等名胜处,更是古代骚人最见爱的挥笔场所。唐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史中 ,女性作者所写诗歌的数量是极少的。而由女子所写的题壁诗则是在明清之后才大量出现 ,本文就明清女子所写的题壁诗这一文学现象做深入的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