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家,法国作曲家。交响素描《大海》共三个乐章。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地中海海面上变幻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美丽的情愫出现在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赏析此诗,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中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  相似文献   

4.
丁伯林 《学语文》2002,(5):12-12
本文首章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似乎在内心郑重地作出决定,决心融入这“喂马劈柴”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6.
寒食 (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相似文献   

7.
江冬 《初中生》2008,(12):41-43
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8.
朱光明 《教育艺术》2004,(10):23-23
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一种迹象,这种迹象有的来源于自己的观察,有的来源于道听途说。不管印象来源如何,就印象本身而言,它对于一个人的思维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人们对事物的印象有时尽管是片面的、斑驳的,甚至是很零乱的,但这种片面、斑驳、甚至很零乱的事物迹象一旦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印象,往往很难消除,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问,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相似文献   

10.
"蓝色批评"是继以阅读大地为特征的"绿色批评"之后的一种以阅读海洋为特征的新的生态批评理念。劳伦斯的小说反映了二十世纪前期西方社会的骚动和危机。在"蓝色批评"的视角下,小说《虹》中的大海意象并不仅仅是机械生硬、毫无感情的描述,而是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人的内心情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态秩序感隐藏在字里行间,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大海为意象,既是对想象世界里工业荒原的斥责,又是对现实世界大海生态将遭蹂躏的警示,表达了小说家的朴素的海洋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以清淡之笔,将诗人离舟登岸,漫步桥东,一路迤逦行来的郊游之乐写得极具情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乐以忘返。  相似文献   

12.
竺柏岳 《语文知识》2005,(11):35-36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存其诗二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接近齐梁体,水平不超过一般初唐诗。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却委婉清丽,动人心魄.堪称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心目中,一首适合朗诵的好诗,应该有激情,能够促人奋发上进;应该明白晓畅,但又不是一览无余;应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应该有高潮,别开生面.可这样的诗哪里寻?不经意间,我竟找到了,这就是诗人孙瑞的《有一支歌》.  相似文献   

14.
【原文】冬天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  相似文献   

15.
冯彦 《文学教育(上)》2008,(16):105-10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个开阔,明净的图景,一个阳光而明丽的诗题。诗人海子却从心底写出了几许无奈,几许孤独,几许绝望之余的决然。  相似文献   

16.
王飞 《现代语文》2006,(6):61-6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第三代诗人海子的封笔之作,也是绝笔之诗。诗人写此诗后不久选择了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从而将自己的内心痛苦永远隔离在尘世之外,也给读带来了永久的遗憾与困惑。笔试图通过诗歌的语言本身,来触摸诗人跳动的内心,领悟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原文]弄堂李仁杰最好是坐小划船从城外摇进来。小划船咿咿呀呀,卷起细波,揉搓白云,披田野的风,挂水乡的画,往桥洞摇去。摇到桥旁,停下来,船主喊道:到哉到哉。  相似文献   

18.
李小萍 《现代语文》2006,(10):64-65
初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清新、欢快的感觉扑面而来,感觉这是首抒写诗人自己对于幸福的憧憬的诗,但仔细品味,在暖橙色的基调中,一些特别的音符便会使你在真诚与幸福中咀嚼出一种苦涩与绝望、孤独与执着。其实,在《日记》(1986.11.18)中,海子早就坦言:在我的身上,我的诗中,我被多次撕裂。正是这种撕裂,才更能让我们窥见复杂而丰富的诗人之心。海子心灵的撕裂是多方面的,而《面朝火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最感人至深的内心独自,它因其真率的情感流露和近乎无技巧的技巧而赢得巨大声誉。在这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中,海子心灵的撕裂则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组语言符号的对立。  相似文献   

19.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洛阳人,一生未仕隐居汝、颍水边。擅山水画,工诗。刘方平是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知名诗人.喜咏物写景之作.绝句尤最擅长,以写闺怨、相思者为多,语言清丽.想象微妙.婉而有致,在当时独具一格。《月夜》这首绝句颇能显示其诗风.读后令人心醉。  相似文献   

20.
说起母爱,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神圣而温暖的。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