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茶叶     
我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饮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饮茶的历史最为悠久,据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今,茶与咖啡和可可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一、茶树原产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叶作为饮料,始于公元前2737年前的神农时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史记·周本记》记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该书又载:“园有芳香茗,”表明在巴蜀一带,周代已有人工栽培的…  相似文献   

2.
茶史说略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远古人类在备尝百草滋味的过程中,开始知道具有苦味而甘香的“茶”可为药用。茶叶是作为药物进入人的生活领域的。但随着饮用者的增多,逐渐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东丰 《初中生辅导》2011,(16):39-41
史载,饮茶当始于秦汉,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但先是以为药。《神农本草经》就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谓“荼”,就是“茶”。三国、两晋时不但民间已有饮茶习惯,而且还传入了宫廷。至唐,  相似文献   

4.
传记,它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史的记传性散文,它的形成不会晚于秦汉。乔象钟等人在《中国古典传记·前言》中说:“传记文学的正式登上舞台是在西汉中叶的武帝时期。”这显然是将《史记》的问世同传记文学划上等号。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说:“至司马迁的《史记》产生以后,我国正式出现了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若把《史记》的问世同史传文联系起来说“正式出现了”,那还不失为一说。不少人认为“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传记或类传记文也始于《史记》那就失诸偏颇了。史传应属传记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沈松勤《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中认汤词为茶词、“现存茶词始于张先”、宋代茶词统计(茶词作者八十余家茶词514首)诸观点进行了商榷,认为汤词不宜混同茶词、现存茶词不始于张先、茶词作家应为30人茶词应为49首。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的节假日制度,始于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汉律》称:官员每过五日休一沐。”谓之“五日休”在休假之时,按朝廷要求,大小官吏一律须沐浴更衣,因此“五日休”又叫“休沐”。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品茶、话茶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据《神农本草经》上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先是被人们当作药材使用的,在先秦古籍中,“茶”“荼”二字通用,所以茶也称作“苦荼”。《神农食经》上说,常饮茶可以“令人有力悦志”。《广雅》记载:“其饮,醒洒,令人不眠。”由于茶能清热解渴,兴奋神经,且气味芬芳,助人消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  相似文献   

8.
西汉的诗歌创作及其与西汉诗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著录的西汉诗歌为依据,疏理考察了西汉诗歌创作与西汉诗论的关系。认为,西汉诗坛并不“沉寂”,而是承继先秦且有所发展,其创作表现为重实用和纯抒情;而西汉诗学理论则强调诗歌的实用价值和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用、尚情为西汉诗学理论中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这与西汉诗歌创作特征不谋而合,从而证明:西汉诗歌的创作实践与西汉诗学思想有着一定渊源关系,而一般认为《诗大序》等是前代思想的总结和集成,而忽视它与当代诗歌创作的关系,在认识上恐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继承了《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之精神,司马迁是以孔子第二自居的,故《史记》是第二部《春秋》。这种观点的偏差在于:既没有考虑到春秋与西汉两个时代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差异,也没有顾及到司马迁与孔子千差万别的个人经历。孔子对春秋“乱世”无能为力而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通过“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来达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目的,其着眼点在来世;而司马谈发凡起例的《史记》之创作目的一为“宣汉”,二为整合学术,为西汉统治者“献治安策”,以适应西汉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其着眼点在当世。  相似文献   

10.
朱绍侯先生《军功爵制在西汉的变化》一文,对西汉爵制的各种变化详加考论,读后甚得启发。然于西汉“民爵、吏爵界限森严不可逾越”一说,却感证据不足,或可商榷。朱先生认为秦代无民爵、吏爵之分,而汉代自刘邦始即有民爵、吏爵之分。我以为,无论是秦代,还是汉代,都无“民爵”、“吏爵”之名,亦无“民爵”、“吏爵”之分。汉代史籍常有“赐民爵”若干级;“赐吏爵”若干级的记载。如《汉书·宣帝纪》载:元康三年“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汉书·元帝纪》载:永光二年春二月“赐  相似文献   

11.
《茶经》·《茶酒论》与法门寺茶道研究梁贵林《茶经》:茶道之元典。山水赋灵气,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①先祖炎帝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经过食用、药用两个阶段后,到了西汉,对茶叶的利用开始进入第三段,即饮用阶段。在此,可引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盛产茶叶,种茶和饮茶的历史悠久。在《神农食经》上曾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更有精论: “茶之为用,味之寒,为饮为最,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唐代刘贞亮对茶叶益人以“十德”颂誉,颇有见地地评价: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第21题如下: 21.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系词“是”出现时代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展开过讨论,各家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作为系词始用于西汉初年;有的则认为起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还有的认为最早见于秦汉之际。现在出版的一些古代汉语专著,绝大多数都认定系词“是”起于两汉。“是”的系词用法究竟始于何时呢?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是’的系词用法出现时代,或者扩大一点说是上古汉语的系词问题……都还没有确定性的结论,有待于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5.
饮茶与防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 ,很早以前就已认识到了饮茶的医疗保健作用 ,唐代《本草拾遗》上所载“诸药为各病之药 ,茶为万病之药”即为一证 ,而今茶已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保健饮料。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茶叶中所含的保健成分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近年来 ,中、美、英、法、德、俄、加、日等国的医药界和茶学界的科学家 ,对茶叶的保健作用十分关注 ,发现饮茶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具防治功效 ,在防癌抗癌方面的作用尤为引人注目。本文简要介绍饮茶防癌抗癌功效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1 茶叶中的防癌抗癌成分茶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 ,它们约…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在散曲《不伏老》中有“分茶”一词。本文根据历代制茶、饮茶方法曾有多次显著变化这一点,认为“分茶”的内涵或形式也会随之而异,不能作“随意饮酒、小吃”解,而训解为“品茶”是比较稳妥的。  相似文献   

17.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之重要一篇,体现了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著。任继愈同志在1961年第二期《哲学研究》发表的《庄子探原》中指出:“《庄子》内篇七篇不是代表庄周的思想的著作,而是西汉初期黄老文学某个支派的著作。”然而这一新观点未能为学术界所接受。张德钧先生在1961年第五期《哲学研究》发表的《<庄子>内篇是西汉初人的著作吗》一文中指出:“任先生文章的全部论证,实际没  相似文献   

18.
漫话悯农诗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清代诗人郑板桥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早在《诗经》中就有《七月》、《硕鼠》、《  相似文献   

19.
江南茶楼     
朋友或客人进门,主人总会问一句:“喝茶吗?”,简单的问候道出了中华民族一种经久不衰的嗜好——饮茶。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排最后但饮茶之俗早在史前就有了,“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在当时仅限于药用,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到唐代陆羽专门写著《茶经》论饮茶。  相似文献   

20.
茶叶成为民生问题始于唐代。饮茶风俗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外地流通。皖境大地是唐代茶叶的主要生产地。皖境名牌茶在整个唐代社会享有崇高荣誉。同时皖境的著名商业城市和诸津关襟要,为茶叶远销外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政府的榷茶和茶税重敛,制约和摧残了皖境茶叶的生产和贸易经营。皖境茶叶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强大和经济发展而兴盛,伴着唐政权的衰败和灭亡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