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控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比赛中,金牌与银牌的差距只能以厘米或千分之几秒来计算。为了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金牌,除采用各种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能力以外,也有人使用药物作为强壮剂。药物的滥用从伦理道德上违反了体育运动本来的原则,同时也损害运动员的健康,因而遭到全世界运动医学界和舆论界的极力反对。尽管二十多年来抗兴奋剂使用的运动未曾停止,但兴奋剂使用却仍未得到完全控制。1985年10月又有6名服用禁用药物的运动员被国际田联判罚终身不得参加田径比赛。为了防止运动员使用或误用兴奋剂,国家体委于1985年也作出了今后在国内开展抗兴奋剂工作的决定。这项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对于坚持我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原则和保证运动员的健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对抗兴奋剂使用的手段及近来国际动态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对运动医学和体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兴奋剂"和"兴奋剂使用"这两个词可以相互通用,都是指竞技运动员在有背体育公平原则和损害健康的条件下,摄取和采用药物以及使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和方法,以获取较好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物质;兴奋剂使用的现状,一是兴奋剂使用的种类(手段)多样化,使用范围越来越宽,使用出现组织化和专业化,二是兴奋剂使用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上遭到了"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极力打击;对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两种观点是,一是坚决禁止使用兴奋剂,二是兴奋剂使用合法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兴奋剂定义、使用兴奋剂的历史、雅典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现状、运动员奥运会难以摆脱兴奋剂以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对反禁药运动可能会失败的分析,给从事竞技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禁止兴奋剂组织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运动竞争日益激烈,荣誉、金钱等诸多因素诱使运动员、教练员等误入歧途,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导致兴奋剂在世界体坛滋长蔓延。科技的进步,使兴奋剂的使用手段越来越"高明",反兴奋剂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兴奋剂检查作为反兴奋剂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兴奋剂检查官作为兴奋剂检查的执行者,在兴奋剂检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特殊工作与运动成绩、国家荣誉和国际义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性体育比赛中,夺取金牌拼的是速度、耐力,力量、技术、战术和心理状态,赛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金、银牌之分只能以厘米或千分之几秒来计算。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战胜对手夺取金牌,近二十年来无论是运动强度、密度、难度及训练量都大大超过历史记录。为了夺取金牌,除采用各种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能力以外,也有人使用药物作为强壮剂,人为地不公平地提高运动成绩,这不但从伦理道德上违反了体育运动本来的原则,同时也损害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因而遭到世界运动医学界和舆论界的极力反对。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反对兴奋剂使用的运动越来越广泛,并且不断采取有效方法制止兴奋剂的使用,但实事上兴奋剂的使用却仍未得到彻底控制。据了解,我国有  相似文献   

6.
世纪回眸:谁能阻止滥用兴奋剂之风? 竞技者通过使用药物来增强体力和刺激精神的事古已有之。运动员最早在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可以追溯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近代体育运动中使用可提高成绩药物的更是大有人在。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前的19世纪中叶,已有关于比赛选手服用兴奋剂的报道。在20世纪的奥林匹克赛场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运动成绩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兴奋剂是外来词,由英文Doping翻译而来。1964年在国际运动医学的兴奋剂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兴奋剂的定义,即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使用任何异体物质,或以不正常量和不正常地进入机体的途径使用生理物质,试图人工的以不正当的方式提高其竞赛的运动成绩。在20世纪60年代因使用兴奋剂直接或间接致死的运动员就有30多人,引起社会舆论。目前的兴奋剂主要分为7类,刺激剂,麻醉剂,蛋白同化制剂,利尿剂,掩蔽剂,肽类激素,β-阻断剂。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反兴奋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研究。研究认为:兴奋剂有害于运动员的健康,兴奋剂造成不公平竞赛,兴奋剂破坏运动的公正性,因此必须进行相关的政策规制。从兴奋剂定义的法学探究出发,对建立有效的反兴奋剂政策进行了探讨。同时也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和挑战,诸如如何获得足够的资源,如何应付运动员不断的尝试使用新药,其在科学上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维系政治上对于兴奋剂工作的支持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使用兴奋剂的道德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使用兴奋剂的历史状况及其危害性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影响和促使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道德心理学因素,提出加强运动队伍建设的措施,旨在树立中国人反兴奋剂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反兴奋剂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一、禁用兴奋剂概况三十年代就有人对运动员在竞赛中使用兴奋剂提出异议。几十年后,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召开的体育科学会议上才首次做出决定,运动员禁止使用兴奋剂。国际奥委会将兴奋剂定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将药物或任何物质摄入体内,或者用非常规的方法,或将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摄入体内,想以人为的和非正当的手段提高比赛成绩的做法称之为使用了兴奋剂。”规定凡在竞赛中被查出使用兴奋剂要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以后,各单项国际体育联合会也相继制订了禁用兴奋剂的条例。国际业余田联的规定则更坚决地指出:“凡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终身剥夺比赛资格”。近代运动竞赛史上的这项新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体育向商业化、名利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运动员在金钱、名利的诱惑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滥用兴奋剂,成为现代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分析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根本原因,发现运动员对兴奋剂危害性的认识和教育不足,针对这种现象,对兴奋剂的危害性进行分类描述,提出了加强兴奋剂危害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为中国和世界体坛反兴奋剂提供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发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后如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这是当前进一步贯彻执行“三严”方针、加大反兴奋剂斗争力度的一项重要措施。相关人员包括教练员、队医、领队等,其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负有最主要的管理责任。因此,当发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后,其主管教练员至少应负有管理不严的责任,并应受到相应处罚。根据《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暂行规定》第三十、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现提出对教练员的处罚办法:一、根据《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暂行规定》第三十条的规定,当发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后,如果无人承认参与或指使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应由有关单项运动协会对其主  相似文献   

13.
尽管兴奋剂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以及高尚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兴奋剂检测越来越严格,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近年来兴奋剂的使用仍在继续。基于使用兴奋剂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反兴奋剂运动。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兴奋剂及反兴奋剂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兴奋剂的原理、危害及反兴奋剂的必要性,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以推动反兴奋剂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分析兴奋剂泛滥的根源。1.兴奋剂泛滥的事实从1968年开始实行兴奋剂检查以来,兴奋剂问题始终困扰着体育界。种种有力的证据表明,兴奋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泛滥了。英国医协会在2003年对外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称,仅伦敦就有6万多名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而全英国则有15万人在使用兴奋剂。2.兴奋剂泛滥的直接原因(1)国家对获得竞技优胜的渴望目前,在竞技运动比赛领域中,许多国家对参赛的结果越来越重视,以至于形成了近乎于纯粹性的功利目标──为了获得优胜而参赛,因此,许多国家都组织或包庇本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大运会参赛者,并做出详细分析发现,福建省大学生运动员对自己使用兴奋剂的行为比较宽容,反对自己的亲人使用兴奋荆,而对他人使用兴奋剂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不涉及具体个人时,既反对使用兴奋剂,又支持查禁兴奋剂,表现出了复杂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从大学生运动员对于兴奋剂使用的态度可知,兴奋剂问题所涉及的,如何将习得性的知识内化为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行动,是认识和应对兴奋剂使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法律角度对反兴奋剂法规作出探讨。兴奋剂对于身体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家们阐释得很完整和全面了,这其实仅仅是一种表面的伤害。兴奋剂更大的危害在于从法律上侵犯了运动员作为一个合法公民的种种权利。而我国目前关于维护运动员合法权利的反兴奋剂法规尚且存在不足。因此为了更加坚定反兴奋剂的立场,从法律的角度来透视竞技运动中的反兴奋剂法规存在不足的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比发达国家的有关反兴奋剂法规可以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反兴奋剂法规在维护运动员合法权利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就吉林省武术套路运动员兴奋剂问题的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反兴奋剂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反兴奋剂工作现状,建议从丰富教育手段、加强专项队伍建设、完善教育内容、加强兴奋剂检测等方面入手,通过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在武术套路运动员中彻底杜绝兴奋剂问题,从而为武术套路的健康发展以及国际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有体育竞赛以来,运动员就利用训练,饮食,服用兴奋剂、镇痛剂及药品等方式来提高运动成绩。有些药物对运动员的长期作用常是毁灭性的。为使运动员和教练员进一步了解相正确对待兴奋剂,本评述将分四个部分来探讨兴奋剂与运动员的健康及兴奋剂与运动成绩等有关的问题。谨供参考。 有关兴奋剂和违禁药品,人们的认识常有些混  相似文献   

19.
《游泳》1995,(6)
为做好赛外兴奋剂检查工作,根据《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国家体委组织的赛外兴奋剂检查,由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或有关单项运动协会派出的检查人员主持进行。 二、赛外兴奋剂检查的对象,由反兴奋剂委员会或有关单项运动协会确定。其中,全国各单项运动协会可根据运动员的成绩及变化  相似文献   

20.
历史在这里止步--世界体坛反兴奋剂的斗争和WADA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体坛上,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1940年以前,兴奋剂仅是自然植物和酒或鸦片的混合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的需要,为使战士们保持体力和耐力,军队中开始对兴奋剂及其使用进行科学研究,其结果是阿非塔里(amphetamines)和司特地(steroids)开始在军队中使用.这些药物的效力引起了体育界的关注.大战结束后,少数运动员开始服用兴奋剂.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田径和举重运动员已普遍使用阿非塔里(amphetamines),赛车运动员则服用司特地(steroids).于是,从6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在少数体育组织中反兴奋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