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多声部的后现代理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流派,利奥塔是其中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了历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并结合先锋派艺术构建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他以“不可表现性”作为自己美学的核心范畴,为我们看待后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项羽是历史人物,也是艺术人物。项羽的悲剧既是历史必然的悲剧,也是性格悲剧。项羽忠于爱情、爱惜子弟、坦诚、直率、单纯、感恩、羞愧、自责等性格特点,既是他在尔虞我诈的战争中致命的弱点,也是他悲剧性格的原因。这些特点是项羽身上所传承的崇高道德,是文学作品传唱项羽经久不衰的美学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高举崇高旗帜,使崇高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束缚,重返美学范畴。宇宙、科技与人是刘慈欣建构崇高美学的三大基石,三者以死亡焦虑为纽带,具有复杂耦合关系。从文本出发,聚焦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观,汲取伯克、康德、马克思等思想家的理论资源,揭示刘氏崇高美学的多维特征与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康德对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分别构成了现代美学体系建立的奠基石和"美之美学"走向终结的肇始.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是从康德的崇高论发展而来,虽然与康德的本意已大相径庭,但其解读仍是符合康德崇高论的内在理论思路的,后来蓬勃发展的西方现当代艺术,从某种程度上也正好说明了"不可表现性"的崇高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崇高是美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范畴。在西方的文化传霉屯中,人们一直都在追求崇高美,体验崇高美,创造和表现着富有崇高美的各种艺术作品。崇高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它在人的精神重建、提升人生境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思想家齐泽克对康德的崇高美学做了系统而深入的批判。他认为,康德崇高美学是纯粹理性中想象力与理性之间矛盾的延续,崇高表现了先验的分散想象力被理性压抑和驯服的过程。齐泽克认为,康德的崇高的实质是拉康的原质,是一个表现空无的位置而已。齐泽克从拉康哲学的角度透视了康德崇高美学的内在分裂,借此反思了人类理性的固有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从克洛德对时代变迁的感知,对宗教神圣的否定,对宗教自我的超越,在人欲追求上超乎常人的情感力度两个层面论析该形象的美学价值在于他为未来的“合理”而同现实的神性束缚进行争斗时生命欲望的强烈,主体意志的强势,个本潜能的超常发挥,与不幸遭遇抗争的激性以及这其中的悲剧性抗争精神和由此表现出的崇高意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康德美学中崇高特征三个方面的阐释,展现康德“崇高”与众不同的地方,并通过阐释让人看到崇高在康美学中所具有的丰富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的总体美学风格可归纳为气魄宏大,气概雄伟,气势奔放,意境壮丽,色彩明艳,挥洒自如,浑然天成。这首先表现在他把革命现实和崇高理想完满地统一起来,把革命气概和求实精神统一起来。其次表现在诗人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具有崇高性。第三,庄严重大是毛泽东诗词在选材方面的鲜明特色,亦构成他诗词的总体风格。毛泽东同志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对祖国大山、大水、莽野坚城涂抹上壮美的色彩,为诗歌的崇高雄浑起到了很好的氛围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寓言故事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高风亮节的崇高美,壮志难酬的悲剧美,幽默讽刺的喜剧美。  相似文献   

11.
自由心态与审美心理机制的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中长期被讨论的话题。自由心态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两个心理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是审美心理机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当下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如火如荼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应该重新理清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构建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相互沟通促进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而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在对茨威格作品的阐释过程中,读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重新挖掘茨威格作品的审美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审美视界,他们再现了茨威格作品的思想性价值,使其在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互动中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4.
审美批评就是以审美为圭臬的文学批评.在审美批评中,艺术隐喻不是一种文学修辞,而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隐喻作为批评的渡河之筏,不但实现了批评主体与批评对象的契合,而且使批评主体在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的传达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批评对象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水准.艺术隐喻是实现审美批评文本文学意味的心理桥梁,也是实现人性共鸣的中介.  相似文献   

15.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6.
红歌兴起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群众对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一种盼归。红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人民群众对革命年代斗争精神的缅怀和纪念,是我们时代的精神食粮,体现了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实现了教育与娱乐的有机结合。从审美价值看,红歌内涵丰富,体裁多变;创作简洁,旋律优美;演唱阵容庞大,形式多样;能有效培养审美感知力,增强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每一时期的民间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始终符合各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有向外界和向内心的双重指向。向外的指向是生命对外在世界的参与和投射。这是精神的基本渴求。艺术活动作为生命的这种指向活动就在精神的无限性伸张及对无限的追求。艺术正好实现了人的精神渴求。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教育概念。在研究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他教育时,仅仅停留在它们的外在比较上是不够的,必须以研究人的心理结构为基础和前提,从人性完整自由的高度去探讨其内涵,才能真正掌握它们的实质,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当前,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的着力点在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实践体系,内在包含着促进人的"美感生成"与审美超越的实践目的观,它以审美体验为途径,以个体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自主超越为价值旨归,通过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能力,客观上为个体实现"人的美感生成"与审美超越准备了实践动力和主体条件。当前的美育实践,需要坚持整体性的观点,从实践基础、实践原则和具体实践策略等方面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影响",积极促成美育超越价值的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