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陈建英 《教师》2021,(17):43-44
数学概念是数学系统的细胞,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而数的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学生对数的概念的建构过程也就是教师对学生阐明数感及符号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现实背景的过程.文章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数感培养,依托创设情境、对接生活、投放实验、延伸训练、开放实践等诸多教学手段,把数的概念教学融入多元化的活动载体当中...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课程标准界定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数感培养正当其时.北师大版三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感培养的机会.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数感现状,建立恰当的数感理解,以利用合适的数感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培养还是洞察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窗口,教学中宜深研之.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本文结合本校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即如何在数的概念、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本文结合本校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即如何在数的概念、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关键。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结合概念教学、计算教学等途径,慢慢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更灵活地运用数学,升华学习数学的意义,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7.
数感,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应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数概念的教学,谈谈培养学生数感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做到帮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培养数感,在动手实验中培养数感,在估算中培养数感,在游戏活动中培养数感。  相似文献   

9.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感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词语之一。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数感等方面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是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从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认数和建立数概念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强化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抽象的概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多法并用,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使数感在小学生的心底、在小学数学教学这块沃土上逐渐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为人们所关注。数感便是一种,数感指的是学生对数量的感受、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学生潜意识的应激反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基于此,要想培养学生数感,就要将数感培养生活化,提升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借助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数感。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直观的教具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构概念表象,形成数感。  相似文献   

14.
数感能帮助人们在客观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数学地思考,是当今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把数感作为一种方法渗透到整个数学课程之中。本文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是:一、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在数的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三、在式与方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所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其现实意义。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有效进行计算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感不只是一个观念,而是由学生自身已有的有关数的经验所发展出的一整套认知结构.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培养数感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可见,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什么是"数感"呢?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从数感的"内涵"、培养及实践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 的数学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 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然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 往看重的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缺少培养数感的意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要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9.
崔建珍 《河北教育》2005,(22):32-33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的、重要的目标,也是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具有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的反应敏捷、准确,能用最优化解题策略。数概念教学课就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好时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并不断深化数感。下面结合《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