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二十句陈述自我概念测验技术(TS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深入访谈法,对自强中专的明眼、弱视和盲生共93人,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研究表现在自我概念和个性方面,这三类被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三类被试在自我概念和个性方面的差异均随年级升高而减小;视障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明眼学生内部差异;致残年龄对盲童的精神和社会自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早期教育对残疾儿童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特教会上明确指出:"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十五"期间,国家将"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努力使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视障教育教师团队使用了 5个评定表 ,对一名刚入学的自闭症视障儿童进行评估和分析 ,发现 :该学生功能性听力异常、触觉有过敏倾向、言语无法表达、情绪和行为异常 ,但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发育正常 ,该学生被诊断为自闭症视障儿童。针对个案评估结果 ,提出了合理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儿童视障读者在心智和操作的技能、教育的服务方式方面的特殊性,文中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视障儿童盲态个别矫正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在盲校学习的视障儿童存在各种盲态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初步进行分类;探讨如何进行评估;提出了矫正各种盲态的途径、方法与手段;文章还对盲态矫正的社会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在视障儿童语文学习中,体验式教学以其亲历性、情境性与补偿性的显著优势,对提高视障儿童的语文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身体体验、实物体验以及角色体验的方式,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视障儿童语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研究背景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能力及其发展与人的活动直接相联系.由于视觉障碍,视障儿童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视觉障碍必然制约着视障儿童的认识、语言、动作、社交等各方面能力及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或心理水平相近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学习和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其积极作用在视障儿童身上远未显现出来。那么视障儿童同伴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闭症视障儿童个案测评结果 ,宁波盲校多重障碍儿童教育 训练 康复小组集体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 (IEP) ,确定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教学要点等 ,分析了IEP执行、总结和评定情况。个案经过教育康复 ,改善了自闭症状 ,身心有了发展 ,初步适应了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3.
邵云 《考试周刊》2012,(85):38-39
本文以执教《二泉映月》为例,通过理解抗争、想象抗争、抗争结果、抗争影响环节促成视障儿童人格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14.
立足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对视障儿童成长的意义,结合目前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在立项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措施。通过送教上门、到校辅导、设立幼小衔接班等多种方式,对视障儿童开展学前教育与康复训练,同时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知识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空间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诸方面对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 ,感觉经验不足是视障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 ,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韩竞 《宁夏教育》2011,(4):34-35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和家长应紧紧把握住小学阶段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习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视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48名6至12岁的视障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使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类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方面:两种情境下,6-9岁年龄组与10-12岁年龄组组间得分差距存在显著差异,视力状况和两类儿童各自的性别主效应及视力状况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相当显著;(2)在两类儿童对情绪策略的使用方面:视障儿童在两种情境下无使用情绪策略(内外情绪一致)和使用夸大策略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而使用平静策略、掩饰策略的频率却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18.
系统、客观处理人类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教领域。结合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特点 ,将链锁法、消退法、正强化以及相互抑制等若干行为矫正原理应用于生活技能训练、语言教学以及其他行为和情绪问题矫正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视障儿童的分类教学是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我校从1986年开始低视力教学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18年之久,有关低视力教学的经验章很多,但对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的问题,尚没有见诸献报道。本试从低视力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视障儿童残余视力的科学使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最早接触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在1989年。当时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印的一本宣传小册子《Can you help me》,这本小册子以儿童漫画的形式,以视障儿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介绍如何从家庭生活开始帮助视障儿童。虽然是20多年前看到的小画册,但是现在依然能将那些画面重现出来:在婴儿床的四角吊上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把家里灶台上长柄锅的手柄转向内侧固定的方向,让婴儿触摸不同的东西时一定要告诉他这是什么……这本画册让我印象深刻,后来还专门请英文好的同事翻译出来,连文带图一并发表在自己学校的学报上。之所以对这本画册念念不忘,原因有三:第一,从这里意识到视障儿童早期关怀与教育的重要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婴幼儿期的生活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一个儿童自幼失明,至少会带来感知觉和认知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