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总在效率不高的低谷中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材内容陈旧贫乏,缺少母语文化的经典性和时代感。第二,教法繁琐僵化,普遍存在技术主义倾向。第三,忽视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也就是说,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大胆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带入新世纪。一、认清…  相似文献   

2.
3.
4.
正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这一定性是建立在语文学科的"言语性"基础之上的。语文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首先应当培育学生的言语智能。"言语智能"不是简单而机械地引导学生"说话""书写",而是要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深度的表达。通过这样的一种言语表达,开掘学生的言语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情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使命与责任就是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永福 《甘肃教育》2011,(13):32-32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重任,然而,陈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手段、不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削弱了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优化语文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源于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大语文教育”。它的核心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它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这里的“一体”,是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两翼”一是以课外活动中的语文训练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课外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学习文学作品时,一方面要使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是怎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从而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写文章。  相似文献   

8.
教语文是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有的教师认为基础阶段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读、会抄、会默字、词、句,训练阅读和写作是纸上谈兵。我认为这种看法失之偏颇。固然,会读、会抄、会默字、词、句是训练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但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教师应该在字、词、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教育要着眼学生的明天,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生长点。这个生长点是什么呢?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以为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下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重在"熏陶感染"和"情感体验",靠潜移默化地渗透和逐步积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重在“熏陶感染”和“情感体验”,靠潜移默化地渗透和逐步积淀。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不待老师改”。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关键。为了有效的促进学习方式转变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人性的培养。惟有如此,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要咬住“语言文字”不放松,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还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通过语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长大成人后的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要发挥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综合效应,必须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做到“四个统一”。一、教文与授道的统一“文以载道”,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16.
一、精神发展的内涵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具有不同的特质,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文化背景,它直接关涉着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存在进入一个不断再造(r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王秋生 《新疆教育》2012,(15):173-17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全民终身接受教育势在必行。因为知识也存在着折旧的现象,人不学则退,所以,只有不断学习、勇攀高峰的人,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生活的需求。语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交流的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人文特征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欧孟麟 《甘肃教育》2009,(22):25-25
“以学生为本”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贯彻的教育理念,而要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就必须要树立起“学生是学校教育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讲求教学的方式、方法,合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语文教学实践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发挥它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的作用:立足语文知识领域、拓展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自立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