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终生体育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真正能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对学生学习成绩过度偏重更导致对体育锻炼的忽视,因此学生应该加强课外体育活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4):117-118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加沉重,因为面临着高考,所以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心理,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活动的锻炼,久而久之加上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充分等情况使得目前我国高中生的体质健康逐渐的下降。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之外,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进行身体锻炼,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运动技巧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下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高中阶段学校体育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一所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本文根据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出了深刻的探究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体育活动方面,仅仅依赖课内体育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发展要求,还需要大力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培养,学生在长期体育活动中身体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运动模式,建立以青少年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运动模式,创新运动手段和运动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课外体育运动模式,以及多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环境。  相似文献   

4.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一些依据.据统计分析表明:高职院校约有73%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21%的学生从未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约有48%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场地、器材短缺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客观原因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建议通过不断完善并认真贯彻有关制度及措施,改变目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显不足的状况,改善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只开设一年体育课堂教学,大大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系统的体育锻炼时间。而学生体质健康又不容忽视,因而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是各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和预防保健为主,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将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6.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有了明显增加,它作为学校课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本文在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本文对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给学校如何组织科学、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郑彩莲 《考试周刊》2014,(89):106-107
课外体育活动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既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又是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它对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课内所学的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本校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起到良好作用。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培养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过程中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珠海市各级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结合其它地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为各级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4所高校320名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和选择内容呈多元化趋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率的不同,体育设施缺乏及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建议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向锐 《华章》2012,(3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法方法,对石河子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同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目的明确,兴趣动机广泛.课外体育活动已逐步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数同学对参加课外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不足,缺少活动伙伴,对于课外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够恰当,没有很好的组织方法,是制约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几所民办高校的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对民办高校的教学改革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点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自我管理的意义、内涵等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并从"群体自我"和"个体自我"两个方面构建了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自我管理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因此,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如何构建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是值得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璐萍 《中学文科》2009,(5):136-136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开设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本文根据对我校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质量、场地器材使用等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课外活动的管理原则及管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追求片面及短期的体育教学效益,而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兴趣、体育锻炼意识及体育锻炼能力的作用,从而导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脱节节,影响终身体育的贯彻与实施.因此,如何使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普及,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及专家的关注.本文也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经验进行研究,提出问题,分析课外体育活动对于终身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的认识也有不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的,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但是现在职业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到底怎样呢?本人就无锡市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了一次调查分析,以求更好地开展职校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的身心素质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体育理 念、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修养,在高中阶段.除了体育上体育 理论的学习和竞技体育项目的认识、i川练,学校的体育课外活 动,对学生影响也很大,对学生培养体育意识、自觉进行体育辛段 炼、学习体育文化、掌握体育技能等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实地考察、查阅文献资料和直 接访问了解的方法,对高中生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问题和 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红华 《考试周刊》2012,(87):111-111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争取班主任和其他授课老师的支持:加强对体育干部、骨干的培养,争取团、队、学生会等组织的协助和配合;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