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2014年-2018年满洲里闪电定位资料,以ArcGISRU软件平台为基础,导入满洲里近年ADTD闪电定位数据,建立IKMX1KM网格,利用加权综合法计算单位内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绘出了满洲里市雷电密度、强度分布图,分析了满洲里市雷电活动规律,为科学防雷减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3.
卢尉  张漫霞  陈浩坚 《科技风》2014,(18):162-163
永久建筑物防雷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一些简易、临时建筑物的防雷工作却往往不被重视。现代社会中,活动板房等简易、临时建筑物应用极为广泛,各种建筑工地、野外工作或临时应用中随处可见。由于这些简易建筑物没有规范的雷电防护设计和雷电防护设备,一旦遭受雷击,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希望通过本文对简易活动板房的雷电防护措施的论述,引起大家对此类临时建筑物雷电防护的注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雷电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全省雷电密度、电流强度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明显,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3.91次/(km2?a);电流强度则以珠三角沿海一带稍微高些,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k A;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通过研究发现,雷电风险与地形地貌、雷暴日、雷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灾害、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因素,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相关评价指标,建立雷电风险计算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雷电风险区域等级划分,得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湛江北部为高风险区,广州、东莞南部、佛山东部为次高风险区,深圳、惠州、中山、清远南部为中风险区,粤东、粤北为低风险区,其它地区为低风险和次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玉树地区雷电活动特征,结合"4.14"地震灾后实际,提出了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6.
结合2018年内蒙古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全区雷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全区共监测到地闪23万余次,正负地闪比为1∶5.79,正地闪的平均强度为负地闪的1.92倍;6月-9月、13点-20点是雷电活动高发期;全区最大地闪密度为22次/km~2,平均地闪强度为7.61kA/km~2。  相似文献   

7.
青海东北部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ADTD振幅闪电定位仪取得的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资料,分析了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各参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我国北京和东北地区比较,其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我区防雷现状及面临的技术问题,阐述在西藏开展雷电试验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强调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电物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对电力、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部门会造成很大危害。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大量微电子器件的应用,这种危害的后果越显严重,因而雷电物理及雷害防护研究,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学者的高度重视。但由于雷电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随机性很大,雷电的激发及发展过程又涉及到电磁学、分子物理学、等离子物理学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所以迄今对雷电物理的许多方面认识还很不清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人工引发雷电技术,不仅为雷电物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为雷害机理及防护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八五”期间,国家自…  相似文献   

10.
11.
鸡西煤田太平地区岩浆岩较频繁,岩策岩分布面积广,对含煤地层破坏较严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岩浆岩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阐述了鸡西煤田太平勘查区岩浆岩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卫-贵阳联络线工程的建设对发挥西部进口天然气大通道、完善全国天然气骨干管网和满足西南地区大幅度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能源大通道的防雷安全,本文重点分析该工程贵州段沿线的雷电活动特征,结合工程特点,从直击雷防护、静电防护、防雷电波入侵及接地四个方面提出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鸡西煤田太平地区岩浆岩较频繁,岩策岩分布面积广,对含煤地层破坏较严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岩浆岩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阐述了鸡西煤田太平勘查区岩浆岩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叶明  吴友香 《今日科苑》2010,(16):37-37
分析了港口监控系统雷电的影响及损害原因,着重阐述综合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雷电防护的研究必须归根于雷电本身,即雷电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同时又要注重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雷电防护工程的依据,以适用于工程的数学形式表达.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雷电放电及其回击通道模型文献,介绍了负地闪的雷电回击模型概念,主要论述了其中各常用的工程模型.工程模型是在对自然雷电观测基础上,忽略其中的次要特性,注重用数学语言来近似表达雷电一方面的特征.这就简化了模型的复杂程度,便于利用到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及其防护器件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伊春地区1981~2005年共25a资料统计分析,找出伊春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单分析了产生雷暴的影响天气系统及雷电受损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峰矿在开采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限制性因素,首先是地应力水平相对较高,其次是局部的矿岩破碎比较严重,再次是民采过程中会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深部开采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大的地压,这样也就会对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开采地压活动进行详细的研究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分析了高峰矿深部充填开采地压活动规律及控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陶勇 《科技风》2012,(15):232
防雷减灾,利国利民.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又是防雷灾害的薄弱区.本文通过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农村防范雷电灾害的措施,以期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意识,科学防雷.  相似文献   

19.
雷电物理与人工引发雷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发展了雷电的空中引发新技术,并在我国南、北方进行了人工引 雷实验及综合观测,揭示了南北方人工引发雷电的特征及差异;建立了雷暴下空间电荷演化 的数值模式,提出了雷电成功引发的空中电场判据;研究了雷电流及辐射电磁场的关系,提 出 了改进的地闪传输线模式;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人工引发雷电的发光特征,首次观测和证 实了闪电通道发展中双向先导传输现象,光、电同步观测揭示了先导接地时的物理过程;与 日本学者合作进行了高原雷电的综合观测,发现了云下部闪电放电起始于云内负电荷区;首 次发现人工引发雷电有抑制冰雹、增加降水的作用,用积云动力和电数值模式解释了 利用电催化原理进行强风暴人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张静哲 《金秋科苑》2009,(15):116-116
介绍雷电的产生原理、监测方法、预防措施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