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理解而教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在北京开放大学的开设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冲击。美国教育部长邓肯2011年说,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没有产生像在生产领域应用那样大的效益,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我想,"为理解而教"即是一种对结构性变化的探索。"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学习观的改变、教学  相似文献   

3.
4.
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数学理解层次的不同。数学实验将"做""学""思"合一,有效丰富并改进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发与实施数学实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为了聚焦内容理解,在新知探究、结论验证、规律探索时嵌入单项数学实验;为了促进整体理解,开展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组块数学实验;为了丰富知识理解,实施多角度、多内容、多学科的融合数学实验。学生在数学操作、猜想、验证和交流等实验活动中,加深数学理解,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理解(即“数学认知理解”)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不仅影响着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深刻影响着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数学理解所涉及的意义和内涵十分宽广,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赫伯特(Hiebert)和卡本特(Carpenter)认为:“一个数学的概念或方法或事实被理解了,那么它就会成为个人内部网络的一部分……理解的程度是由联系的数目和强度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理解性学习基于理解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运用"逆向设计(简称Ub D)"实践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研究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先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理论框架,而后探索了其实作模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只有真正理解数学内在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智力价值和本质含义,确定它在学校课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才能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升华。儿童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第十章为理解而教有一个小专题:教材和为理解而教,提到一个重要的误解:把教材当成教学大纲,指出教材既不是地图,也不是行程安排,而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旅行中起支持作用的旅游手册。本文以七年级科学新教材为例,通过“增加”“改编”“调”“整合”相应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相似文献   

9.
数学理解及理解障碍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数学理解障碍是数学学习障碍中的一种重要障碍.如果不注重学生是否具有理解的意向,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不能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创设恰当、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注重数学交流等途径来排除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0.
李耀平 《职教论坛》2002,(16):60-60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反映出课堂上能听明白,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又往往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这主要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基本概念没有讲深、讲透,学生对其没有深刻的理解。现用等差数列定义、幂函数的概念等讲授为例来说明。一、引导学生观察数列(1)1,4,7,10,……;(2)8,3,-2,-7,-12,……;可以发现在这两上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所得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要求学生在数轴上标出这两个数列的对应点来:象一士兵站在起点犤(1)中的a1=1点,(2)中的a1=8犦迈着等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数学理解之面面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学理解已越来越成为数学教育的热点话题 ,国内很多学者就该论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1] [2 ] [3] [4 ] [5] [6 ] .总体说来 ,大家是在力图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 (主要是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基础上 ,融合自己的理论认识与实践体悟 ,从各个微观层面上 (理解的类型、理解的模型、解题中的理解、概念理解等 )构建既有理论支撑 ,同时又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策略模式 .本文试图跳出这一研究思路 ,在着力吸收国外对理解与数学理解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截取几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视角 (认知建构观、情境文化观、意义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当今课堂上一些教学现状的分析,来阐释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要创设课堂情境、要促进学生思维参与,教学应追求"为思考而提问、为理解而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课堂核心问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要疑问,指向完成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最终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聚焦核心问题强调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与课程中地位与作用的整体观照,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对学科能力培养的总体构思.理解是思维的高阶形式.为理解而教的原因一是激活呆滞思想,二是变知道为理解....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国际教育改革是以"为理解而教"为指导理念的.在数学教育倍受重视的今天,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当然也对"理解"予以了千百倍的关注,并从各个角度(理解的类型、理解的模型、解题中的理解等)构建既有理论支撑,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模式,但关于数学学习中的理解障碍的诊断与矫正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本文试图从数学理解障碍的生成机制出发,简要阐述如何诊断学生的理解障碍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树立“为理解而教”的观念,根据微积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微积分的特点,采取“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达到深层次的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树立“为理解而教”的观念,根据微积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微积分的特点,采取“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达到深层次的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万利敏 《文教资料》2009,(35):141-143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时,学生学习的知识才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而“脆弱知识”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脆弱知识”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浅层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对“理解”的内涵和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课堂上要运用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理解而教     
当我们问学生"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的时候,现实答案会令我们吃惊。学生们喜欢某位老师的首要原因大多不是老师学识渊博,而是老师曾经关注过他们或适时激励过他们,与他们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说明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先人后事的。如果教育者不能够靠近学生,抓住学生的心,教育一定难有成效。我认为走近学生的途径无他,唯有理解。第一,理解学生并被学生理解首先是科学而人性化地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课程改革重要评价指标的数学书面测验,一直以来很受社会的关注与诟病,大家总认为书面测验是在向“题海战术”要分数,是造成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罪魁祸首”,考不出学生真正的数学素养。事实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考试命题也一直在与时俱进,它追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应和着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努力做到“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对那些“无视学生学习需要、不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注重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搞题海战术”的低效教学亮起红灯,真正向“高分高能”的理想评价迈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并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展示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对所说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本文介绍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