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存在着思想史挤压文学史的现象,不论是"进化论"、"阶级论"还是"现代性"等著史理念都更多地关注了文学艺术形态的外在,忽略了从语词、修辞及其背后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等层面关注作家作品,漠视了以人文为视角评判作品史学价值的高低的诉求,导致不同的文学形态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带上了思想史的编写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鉴于此点,应强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的人文视角。  相似文献   

2.
“史”与“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中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对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重评”的考察,可以演示出“史”、“论”问题与文学史建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白话文学主体地位的确立,小说为"文学之正宗"观念也深入人心,作为讲授白话文学创作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其基本框架也是以此为基点建立的。而散文作为现代文学的边缘文体,不但要让学生体会其被边缘的历史,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散文在现代文学整体中的实际贡献,形成新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4.
"阶级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曾产生较大影响。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是建国后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较早编写出版的教材,是体现"阶级论"同时又保留个人思考的著作。丁易和刘绶松在王瑶的基础上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推向了唯"阶级论"是从境况。"阶级论"将阶级性从人性中剥离出来并取代人性,只关注政治革命作用的高低忽略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理性和人文价值的存在,其背后的支撑点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绝对并片面化的认知方式导致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未能反映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5.
宗益 《中国考试》2005,(2):40-52
一、认识文学史课程的特点1.文学史内容广泛而丰富,这是特点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包括了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众多文学社团流派的兴衰更替,各种文学思想的论争,许多重大的文学事件,数量很大的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等等。以作品而言,文学史不仅要涉及到重要而优秀的作品,还要涉及到那些思想和艺术都算不上优秀但在文学史上具有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7.
现代文学史学科历经“新文学”与“革命文学”为主宰的发展阶段,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历史学问题也逐渐显现:既包括抽象的历史哲学,也涉及具体的写作、研究方法。这在一个方面向我们预示了文学史研究视域拓展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河北自学考试》2006,(12):24-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A.易卜生专号B.萧伯纳专号C.托尔斯泰专号D.莎士比亚专号2“.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戏剧界提出“爱美的”(Amateur)的口号,“爱美的”意为()A.爱情戏剧B.唯美戏剧C.职业戏剧D.非职业戏剧3.京派作家的创作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乡村中国B.都市中国C.学院生活D.平民生活4“.七月”诗派的特点是()A.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斯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相似文献   

10.
孔刘辉 《滁州师专学报》2014,(3):110-113,121
文学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文学论争大致具有三个特征:发生频率高;地域性和阶段性;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在文学论争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超越的历史眼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评述“五四文学革命”时,表现出了四种不同的路向,而在描述“五四文学革命”与此后文学之关系时,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把文学史描述成一段完美的“情节剧”,而忽视了内部的瓦解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B现代文学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它并不是在综合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必须加强宏观性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8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方法上出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任何文学史的教学多少都涉及评价立场、历史视点、艺术水准等方面的考量,这不仅考验着教材写作,也估价着作为课程传授者的教师本身。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除具备上述普遍规则外,更有严格而切近的现实性,其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理解其常与变,二是辩证看待其敏感性的问题;三是深入体会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元月 5日至 7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侨大学、福建省古典研究会联合主办 ,华侨大学中文系承办的“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安徽、福建、陕西等省、市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会的核心议题是“文学史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思想史与文学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文学史不可能剥离其思想内涵 ,研究思想史也不能离开文学这一重要的表现形式。胡明 (…  相似文献   

15.
近代印刷工业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形成,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和学社团以及作家职业化(稿费制)的形成等物质条件为后来现代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器物层面上的改变是浅层次的,“道”的确立则是十分艰难的。经过近代以来现代意识的积累,量变转化为质变,新学才得以在“五四”新化运动和学革命中真正诞生。  相似文献   

16.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贯通古今的建构方式学界多有讨论,其著书之“体”实际上是更为基本和具体的研究角度。首先,钱著用两《汉书·儒林传》之“体”,“分经叙次、叙其流别”“明以原委”,加以“长编”“比类”;其次,“铺叙履历”“互见”应看作源自《史记》,而记录轶闻的倾向来自《晋书》;最后,钱著还杂取了《诗品》等诗文评类著作、《明史·文苑传》叙复社、互著法等写作方式。从“体”的角度来看,钱著承认了白话文作为一种“体”的存在,可为一代之文学,因此也就帮助建构了“现代性”,并且表达了新旧文学并无对立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作品的赏析和自我体验的参与来实践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其实也就是中国白话文学史,它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一个基础课程,也是新闻等其它许多学科学生的辅修课,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中国白话文学的认知,影响到学生对中国当下进行的文学的理解,所以,这门课程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这个课程学习的好坏和学生自身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作为授课教师,  相似文献   

19.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古代文学史与现代文学史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的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概念史,而现代文学史是事实史,文学概念并不是从历史中自然发展出来的,而是在20世纪早期被建构出来的,古代文学史同样是现代事物,它是基于现代文学概念的历时性梳理。文学源头也同样是出自现代视野的概念,中国文学的真正源头不在古代,而在20世纪早期。从早期诸多文学史教材中可以看到文学史的逐渐成型,也可以看到文学的逐渐成型,两者实为一者。所谓的文学史不是一种文学的历史,而是一种叙事的历史,文学史实也不是真正的历史事件,而是现代视野的建构,更彻底地说,文学史是在叙事中产生的,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格外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叙事的轨迹。对此文学史存在形态的澄清,提供了文学史解释模式转型的某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