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明明  马燕 《新闻通讯》2012,(11):41-43
今年4月28日,扬子晚报组建了首批跨部门的全媒体记者队伍,66名来自采访一线的记者正式上岗。这是扬子晚报向全媒体迈进的重要一步。新兴数字、网络等技术发展,使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意识到,要在竞争中不落伍,并且求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以开放、创新、借鉴、融合的姿态.不断融入新媒体的优势。从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队伍的推出,到海南日报“全媒体中心”的组建。以及三晋都市报北方首张全媒体报纸的出版,无不说明“全媒体”已向我们扑面而来。由此,也引发我们对“全媒体记者”实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中宣部等主管部门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下简称走转改)的新决策,或者说新部署的思考和体会。这就是:第一,为什么今天特别强调要走转改?第二,怎样走转改才能卓有成效?第三,如何使走转改保持经常化或常态化?实际上也就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  相似文献   

3.
所谓全媒体记者主要指两类: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①而这样的高层次和全能型,到底应该怎样去掌握呢?  相似文献   

4.
今天,靠什么获取信息?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是手机短信、网络博客等新媒体?信息传播呈现出全球性、即时性,且不受距离、时间和成本限制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新媒体时代。相机、摄影机、笔记本电脑全副武装的记者,使出十八般武艺,运用文字、图片、视频、手机报和电子报刊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全媒体式报道。新旧媒体之间抢市场的事例将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态势,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未来多元化的媒体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何可一 《视听界》2012,(5):34-36
2012年5月21日,江苏广电总台首批120名全媒体记者上岗,标志着江苏广电全媒体联动平台搭建完成并开始运行。此前的相关筹备工作,用了整整半年时间,包括技术平台的搭建,手机客户端的研发,网络台主题页面的规划,从报题、拍摄到发稿的所有环节设计,与江苏电信的合作谈判,全媒体记者手册的编辑等等,而更需要耗费精力去探索协调的,是相关体制和流程上的再造,如何在总台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尽最大可能打通台内各部门、频道、频率资源,组建起全媒体记者队伍,并且让这支队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媒体”成为传媒业界的热门词汇之一,传统广电媒体纷纷拓展新产业,布局全媒体,一场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在这样的全媒体战略背景下,作为媒介融合的产物——“全媒体记者”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郭培平 《青年记者》2010,(10):77-78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基于业内外存在的以上两个片面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解读全媒体记者的“专”与“杂”及其相关关系。笔者在此提出拙见,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取得正确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框架下,纸媒记者既是传统意义的新闻记录者,又要具有电视人的画面感觉和新闻剪辑能力,真正完成此项升级,并非一朝一夕的概念吸纳,更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升级系统。  相似文献   

9.
背景: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媒体、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或不愿意涉及的领域,"公民记者"的声音甚至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0.
于秀 《青年记者》2006,(13):68-68
一个组织要运转就会涉及组织文化和流程问题,摊子大了层级多了就要考虑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这些,是大大小小的媒体在发展中一直要面对的。文化、流程、管理等,是基础性的、结构性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整体事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往往是慢性的,但如果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演变成连锁反应、爆炸效应——良性的影响会让事业跃上一个台阶,而恶性的影响则往往会导致致命的后果。所以,在媒体的竞争发展中,文化、流程、管理等“软实力”的培育一刻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高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很多传统媒体,尤其是各地的报业集团,都开始不断思变,主动出击,以传统媒体为依托,充分利用全新传播媒介,力求打造全媒体的运行方式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由此,全媒体记者这个全新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视听界》2012,(5):128-128
参加全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换届大会,眼前的大庆全然不是儿时课本上的模样。这座新型城市漂亮大气,碧水蓝天,道路宽阔而洁净,绿树成荫,高楼耸立。如果不是遍布全市道路两旁采集原油的"磕头机",有谁会想起,这是座油化之都呢。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是近年来在新闻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传播”“全媒体出版”等字眼儿,经常跳入传统媒体人的眼帘,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以传统纸媒为主要介质的产业形态正陷入数字技术的挤压之下——新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多地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越来越多的纸媒读者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分流……  相似文献   

15.
范军 《青年记者》2005,(7):65-65
根据目前一些媒体记的实情,我觉得现有“十病”有待下药一治,其中有的还得下点猛药。  相似文献   

16.
赵亚光 《视听界》2015,(1):66-68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给人形成这样的错觉:记者的职业门槛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消弭,人人都能当记者。本文通过分析,回击了这一错误认识,并揭示出全媒体记者除了传统记者所需的采访、调查、编辑等基本能力外,在新技术应用、意识、知识积累等多个层面所要达到的新要求,为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记者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今,在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冲击下,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面临的挑战日趋激烈。广播这个有着辉煌过去的传统媒体靠声音独揽受众、纵横天下的时代已离我们渐行渐远。如何在新的挑战中生存、发展,是摆在所有广播从业人员尤其是广播记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生存课题。如何破解?有篇关于“八倍辛劳”的文章或许对从事广播事业的记者能有所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陶祎佳 《报刊之友》2014,(4):133-134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大量“公民记者”的出现,打破了新闻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独家垄断的局面,专业记者的职业优势正在逐渐失去。本文通过从“‘公民记者’群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异军突起”、“‘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现实区别”、“‘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角色互补”三个层面的论述,提出了传统媒体专业记者必须在正确引导舆论中扮演权威角色、实行有效公共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媒体内容的多元化、垂直化,媒体形态的多样化、便捷化,促进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步伐,全媒体一词成为传媒业界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全媒体发展模式备受业界关注,一场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在这样的全媒体战略背景下,对于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催生全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20.
徐文扬 《视听》2024,(3):141-144
在传媒环境变革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年轻化转型,打造“网红”新闻从业者便是其探索方向之一。其中,新华社记者张扬的B站传播尤为典型,她通过在新闻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与传播语态上凸显人格化优势,打造更具温度的优质新闻作品,实现与青年圈层的有效连接。同时,以“网红记者”为起点的人格化传播有利于主流媒体打造自身IP,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深刻把握用户关系,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