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驻马店地区地处中原,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基本以农业为主,农民素质低,农业落后,在当地设置职业初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代天中地区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演变过程.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天中地区农业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曾长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当然,由于地处中原,传统农业始终占居主要地位,加之受到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宋元以后天中地区农业生产工具没有发生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漯河地处中原腹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使得先人们在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其境内的沙河,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地区农业产量的丰收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由于主客观原因使省域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不平衡性,例如,同属中部地区的河南与安徽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很大差异,河南的基础水利建设属于全国先进水平,而安徽则相对较弱。通过对河南与安徽两省水利设施建设现状的对比分析,提出财政拨款地区统筹、产权主体县乡明晰、政府区域性宏观调控等措施,以促进安徽省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超 《天中学刊》1999,14(6):83-85
先秦时期驻马店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对农业的过度开发,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长期遭受战争的破坏,后来,逐渐被南方超过。驻马店地区经济由盛转衰,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李景瑞 《承德师专学报》1996,16(3):88-88,F003
历史上承德民族经济的开放与开发李景瑞一历史上承德少数民族经济是农业、畜牧、矿产兼营,工业和商业并举全面发展的。这种经济结构既有中原经济的传入,又有内蒙大草原的烙印,还有东北山区的色彩。承德地处我国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南部边缘,是北部与中原的结合部,也是...  相似文献   

8.
由于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清以前的历代政府对东北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开发不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清朝建立后,在此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开发政策,使得外来人口不断进入东北,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提供了人力、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人口流入成为了清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9.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析河南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签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政府责任、市场机制、民众参与等多个角度出发,创新适合我省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山学院学报》2014,(2):42-46
近代的云南,人口数量虽不无变化,但增长缓慢,且多波动,而人口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农业人口,说明云南地方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耕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土地开发不充分,而且人均占有耕地少,反映出近代云南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水利建设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水利设施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既反映出农业发展对水利的严重依赖,也反映出近代云南农业发展的落后。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地处贵州省的东南部,历史上该地由于地处偏僻,出产的产品又没能与中原王朝接轨诸多原因,故长期以来被中央王朝视为"生界",内地传统教育在此传播有限。明清以来,为了维护西南稳定,中央王朝及民国政府在此积极推行教育,留下了诸多文献,引起了学界重视,因此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与成果,对于促进当地的文化经济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不但对前人水利设施进行制度化维护,而且结合本地特点修建新的水利工程,使得水利工程形成以都江堰工程为核心的灌溉体系和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的特点。这些水利工程承担了灌溉和航运的任务,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一是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二是政府重视农业。对我们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有重要启示,第一,注重资源税,调控用水,发展农业;第二,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第三,鼓励民众参与水利建设;第四,健全水利管理机构,构建覆盖水利建设体系的法律法规,着重落实责任,重在执行;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经济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秦以降历代对交趾地区的开发,推动了交州农业的发展.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士民南迁的局势和内地的有力支持则使这一时期交州的农业趋于繁荣,农作物的栽培和农业生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西南地区干旱反思我国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甚至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翩后,许多地区已经很久没有搞过水利,致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降低.而在现有的水利设施下由于管理经营和水污染的多重问题,使得我们应对水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本文明确农村水利发展现状,分析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并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平凉府(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所辖地区、庆阳市的镇原县,宁夏固原市和吴忠市的海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南部,陇东黄土高原西部,该区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本文拟通过对大量的正史资料和平凉府方志进行检索梳理,对明清时期平凉府人口增长,土地开垦,水利设施的建设及农作物的种类等进行了探究,进而对明清时期平凉府农业开发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以致对历史时期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开发有所助益,以引起当代开发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正> 阜阳周代为胡子国都,秦汉以后,历为郡、县、州、府治所,它地处中原,“襟带长淮,控扼陈蔡”,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这里“民淳讼简物产美,土厚水甘凤气和”。由于地平河密,交通便利,历史上农业开发较早,城市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因而千百年来文风昌盛,文人辈出。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即称颂颍州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郧阳区进行高效节水项目试点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农业、经济、生态、水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效节水试点县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该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宁地处祖国南疆,自东晋起,历代朝廷便结合地缘特点在此设置与中央行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权机构。从东晋晋兴——县、郡治所,到唐宋邕州——岭南五个重镇、地方一级政权治所,再到元代南宁路——经略两江、南疆安宁,明清民国南宁府(县、市)——粤西要会、商贸重地、广西省会,随着历朝在南宁建制,南宁辖区不断变化,战略地位亦日益凸显,最终成为省一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宁各族人民在巩固南部边防、开发边疆、密切同中原联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约在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春秋时期,郡县制就已经在我国出现了。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实行,成为我国历代相沿的政治制度。随着中原王朝势力的发展,郡县制逐渐推广到西域地区。但是,由于西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关系,县郡制在西域始终没有能够得到全面的推行和持续的发展,总是随着中原王朝政治势力在西域的盛衰而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