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五天的学校教育,经过两天的双休日,往往被社会和家庭不良影响给抵消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充斥暴力色情、格调低下的影视不时现身荧屏;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无处不在,让人防不胜防;语言粗俗、乱丢垃圾、践踏草坪、挤车抢座、家庭暴力、家庭溺爱等不文明行为也时常在身边发生……如此情景与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行为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突发的一种性格显著偏执的问题行为,尤其多见于低年级学生,男性多于女性。一、小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小学低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事事都依着孩子顺着孩子,孩子被家长“捧”成了“小皇帝”,天长日久,这类孩子逐渐变得任性、骄横和自私。当他(她)们进入学校成为集体成员后,往往就把那些障碍身心健康,影响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逐渐表现出来。一贯受父母宠爱,有求必应的“小皇帝”们在学校里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减负”后,没有了以往沉重的课业负担,支配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中。面对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部分学生及家长有点适应不过来,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安排。由于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家长采取“学校不补家庭补”的办法,忙着给孩子请各种家教,一边是学校忙着“减负”,一边是家庭忙着“增负”,有人说,“减负”是“闲了老师,忙了家教”;有的学生则把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全泡在游戏机室或网吧里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觉得无所事事,就东游西荡,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一些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小学生的主要群体是独生子女,孩子被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不少学生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使家庭教育存在偏差;一些学校偏重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思路的存在偏差;学生中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学生个人性格的偏差。此外,社会上开始流行物质至上、贪图享受的思潮。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镇重视“学材具”的征订、发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育人功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刚接触“学材具”时,不少教师认为,“学材具”好是好,就是用不了———因缺少技术,不会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材具”好是好,但使用怕吃力不讨好———因没有时间,不想用。结果怎么样呢?有的学校不按学生数征订“学材具”,象征性订一些了事;有的学校两个学生用一份;有的学校订了也不发给学生,学期结束了,“学材具”还锁在学校保管室里或科任教师办公桌里;还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采取放手式,开学一…  相似文献   

6.
教师和学生赌气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的因学生捣乱停止给学生上课;有的因学生作业脏撕学生的作业本;有的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惩罚学生;有的对调皮学生置之不理……教师和学生赌气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教师采取高压政策以威取胜,赌的气是“我就不信管不了你”;要么教师妥协,对学生不管不问,赌的气是“我就不理你,着吃亏的是谁”。不论哪种结果都有弊无利。教师和学生赌气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学生具有特定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不可能一切按教师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他们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如和老师唱对台戏、搞恶作剧出教师的洋相、经常…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编的“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行为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宁波市1736位小学生家长,结果发现:第一,家长主要通过“作业辅导”“提供支持”“作业监督”等行为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第二,“双减”政策要求的“家校沟通”“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的行为水平相对较低;第三,子女的类型与就读年级显著影响家长的参与行为;第四,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参与时间是影响参与行为的重要变量。从“双减”政策需要家校合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五种参与行为;第二,学校应多途径协助家长提高参与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非学校因素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讨论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论证了家庭、同伴团体、大众传播以及个体的个性等非学校因素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其中,家庭方面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的文化修养、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家庭关系状况和生活条件等;同伴团体则主要通过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态度等因素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大众传播特别是电视和书刊,通过它所提供的大众文化、社会时尚、社会行为等因素影响小学生社会化;个性因素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自我意识和归因倾向等。  相似文献   

9.
学习不良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本人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某种不良后果的行为。学习不良小学生有持续的慢性低水平抑郁、不适应感、孤独感、挫折感、过分依赖和低自尊等现象。对学习不良小学生来说,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因素,体验到不断增长的压力,会影响学习不良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学业失败更会加剧学习不良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生雇人开家长会”这是我从某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据了解其原因有的是考试成绩差,怕父母知道后“修理”,有的是因父母忙,还有的是因父母文化水平低,形象差.怕到时给自己丢脸。这则报道反映了社会上两个很普遍的问题。一是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成绩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心中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二  相似文献   

11.
“犟”学生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不良影响,但更多的是自己思想上的原因。思想上与教师认识相悖,有错不认;认识事物时行为上骄傲任性,目中无人,其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与教师的思想格格不入,被教师认为是“犟”学生。要想解决学生的这种“犟”的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寻根探底,切中要害,从根源上给以探索,找到解决办法;必须要就事陈理,因势利导,从行为上给以矫正。加强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退缩行为是小学生身上常见的一种孤僻行为,小学生的退缩行为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和身心健康,并且可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幸福。这种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因为学生本身具有抑郁型气质;另一方面客观存在不良家庭关系、不良教育方式等。从小学生退缩行为的成因人手,我们认为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家长要端正态度、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做“好人好事”引发纠纷,学校出面息事宁人,再以点带面教育全体,这是比较“规范”的教育动作。但小学生的“好人好事”并不容易教。如案例,教育者的灵活与大气中,对小孩子的“小”又照顾不周。没有照顾好当事学生的教育需求两个学生因为做“好人好事”打破玻璃被追索赔偿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俩作为“教育资源”被运用,而少了对他俩教育需求的照顾。——他们需要认识到责任与担当“好人好事”的“义务”是让对方获益,给对方造成意外损失并非做“好人好事”者可以理直气壮地规避责任的事;任何时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14.
手机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手机管理已被纳入教育部下发的“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在教育“双减”工作中,如何解决新时代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问题,是家校教育的热点与难题。青少年手机依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及自编手机使用问卷对北京市某区27所义务教育阶段共8 044名中小学生(13所小学、14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呈低龄化趋势,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具体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在手机拥有率、使用时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生在手机依赖分数显著高于小学生,男生手机依赖分数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在家庭层面,家长需关注孩子手机使用内容,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管理方案;在学校层面,应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引导教师科学管理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运用心理课等形式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创造多种机会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在社会层面,需多部门联合建立相关机制,发挥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两个赖以成长的主要环境。小学生自身体育运动知识相对匮乏、体育运动能力和锻炼持续性相对较弱等特性决定了小学生体育锻炼必须有学校引领和家长参与指导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家长参与的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有着学校体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弥补了学校体育行为中缺乏个体指导和较长时间体育锻炼的空缺。学校体育行为在指导和引领家庭体育锻炼方法、方式以及激励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好的联动作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  相似文献   

16.
根据心理学家分析,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巩固定型阶段。高中生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性,它夭折了高中生奉献社会的美好理想,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家庭生活带来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增添了压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生违法犯罪问题,在教学中努力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结合高中生违法犯罪特征,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守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的教育生态来看,在学校中,劳动教育被“弱化”;在家庭中,劳动教育被“软化”;在社会上,劳动教育被“淡化”。因此,学生的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家庭的教育辅助作用、社会的教育支持作用,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一旦进入高三,便立即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重点保护对象”和关注对象,而这种“保护”和“关注”行为的具体表现则主要是对学生施加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压力。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让学生应接不暇,经常要“应对”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关心、勉励和督促。师长的关怀与期望本来无可非议,但在无形中给高三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秦旭芳 《家庭教育》2007,(4X):28-29
有些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10岁小学生刘某因不满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当场跳楼,有个学生自杀.因为“活着没意思”;还有一名小学生给老师投毒.只为“可以好好地玩几天”。这些行为虽然是个别的.但表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和对生命的不尊重。[编按]  相似文献   

20.
肖之建 《班主任》2000,(6):28-28
“问题学生”传统的称谓是“差生”或“后进生”,具体说就是指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要求相悖,经常给学校、家庭带来麻烦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校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如教育不当,将会给社会留下隐患,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对研究、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