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房子》是略萨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为基础写成的一部描写秘鲁当代生活的风俗画卷。文章介绍了略萨在《绿房子》中人物塑造的群像类型:悲剧的体现者、受压迫的女性、亚马逊河上的暴虐者。分析了作者运用群像人物的原因,即形式配合、历史局限、现实表达三方面,最后简要叙述其意义,包括结构的立体性、叙述的客观性和多角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绿房子》时空结构分析,了解略萨所进行的美学试验,把握拉美结构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安塞尔莫是西班牙一秘鲁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绿房子》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的传奇主要包括创业传奇、爱情传奇和乐师传奇,这些传奇故事给这现实主义文本,点抹了一些赏心悦目、富有诗意,甚至疯狂的颜色。体现了作者“梦想是现实的组成部分,虚构也是我们现实的组成部分”的独特的现实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巴尔加斯·略萨创作中期的思想、艺术观念变化的原因、轨迹及特点的探究,可以看出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艺术观念,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以创作手法的创造性和创作主题的批判性吸引了中国的读者和文学评论界。中国对这位拉美作家的接受及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化译介的接受阶段、先锋式建构的研究阶段和多维度解构的评述阶段。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03-10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过程中融合。因为中心化一直在西方和东方、男性和女性、白人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自我和他者、异性恋和同性恋等一系列两极关系中扮演着完全支持前者、激发对立矛盾的角色,所以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从后殖民话语转向反抗叙事,在政治和文学层面均具有进步性。他的反抗文学支持文化发展中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叙事旨在摈弃排他的对立情绪,呼吁种族、阶级、性别乃至意识形态间的联动与契合。  相似文献   

7.
巴尔加斯·略萨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人们重新聚焦拉美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略萨以文学介入生活、介入政治,具有小说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文化身份。他如一只啄食社会腐肉的兀鹫,用文学对抗社会黑暗、腐朽的独裁政治。在对拉美社会权力结构精细的描绘中,他以虚构小说的方式将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对举连通;从而在立体的艺术世界中,扫荡着现实社会生活的荒谬,呼唤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这些天,听说绿森林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动物们纷纷前去观看。 你猜这位不速之客是谁?原来它是一座木头结构的两层楼房。从外表上看,这座房子的年龄应该挺大了。 它到底有多大年龄呢?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又为什么到这儿来呢?  相似文献   

9.
《绿房子》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结构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之作,它构建了多面体的立体结构,读者的参与是构建这座多面体大厦的必要条件,读者必须进行拼图式的积极阅读才能真正完成这座立体大厦的构建工作。作者还运用了许多手法来丰富小说的多面体艺术特征,影视技巧的运用就像千丝万缕的丝线,将小说的各个部分结成网络,并在各个部分之间搭建了条条通道,使得《绿房子》的内在结构实现了立体化。意识流手法模糊了时空界限、想象与现实的分野,使得单个情节的叙述也变成多层的、立体的,从而使多面体大厦的内部格局呈现为立体结构,和《绿房子》的总体框架融合为一体。精彩的对话艺术是对多面体结构的补充和具体化。多面体立体结构不仅是《绿房子》的外部框架,而且是从部分到整体,从内而外一致的形式特征。《绿房子》的结构形式中寄寓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文学的信念,对这种结构方式的分析显示了作者的真实观和文学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姜余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2,(3):71-76+82+123
该文介绍了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接待机构“绿房子”的历史、功能、工作方式、机制及其影响。“绿房子”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是分析室内的实践在公共空间中的外化,其本质在于对儿童无意识主体的倾听,它超越了房子本身的物理属性,帮助婴幼儿早期的心理建构,帮助他们社会化,为他们与父母精神上的分离做准备。“绿房子”这种社区内对幼儿的心理接待的工作形式已经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各大城市建立并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梁慧 《华章》2011,(23)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作品以故事诗的形式,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女主人公这一形象一经产生就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主人公有着相当鲜明的个性,全诗反映了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浅析《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爱》是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自传色彩很强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着鲜明反抗性格、热烈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简.爱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并指出了《简.爱》的作者由于时代和自身原因而表现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推理小说《白夜行》以其独特的忧郁基调和主人公之间爱而不能的感情纠葛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爱情故事,从而突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写作思路,而更多地着眼于人性和社会问题,掀起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又一高潮。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小说《曾国藩》中他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代的悲剧;二是不被理解的悲剧;三是性格本身的悲剧;四是教育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贤媛》篇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究其原因,和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家庭教育有关。本文还结合《贤媛》篇论述了《世说新语》刻画女性形象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安塞尔莫是海明威着力刻画的几乎完美的西班牙人形象。他有两个性格侧面:一个是行动的战斗者,另一个是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鲍尼法西娅、拉丽达、安东妮娅和琼加四个女人是《绿房子》中女性形象的代表 ,尽管她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和际遇 ,但永远都无法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有主见的拉丽达、温顺的安东妮娅、逆来顺受的鲍妮法西娅 ,还是精明的琼加 ,她们只是一些永远无法违抗社会历史和地理条件的普通人。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 ,生活对于她们来说无法选择也无法抗拒 ,虽然她们也曾努力 ,但结果永远不是喜剧 ,这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使得略萨的这部小说在新颖的结构、繁复的社会、众多的人物和线索之外 ,带上了淡淡的忧郁色彩。  相似文献   

18.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这是一幕爱情悲剧,悲剧的见证者也是一条河——淇水,文中共出现了三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是流动的,人是变化的,尤其是心境。  相似文献   

19.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简爱>的问世曾轰动十九世纪的文坛,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上万的读者.该文寄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人魅力,为真情挚爱赢得一片灿烂的天空,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