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中台是规范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整合现有资源,以此达到系统间数据无缝对接的一整套综合管理平台。满足当今快节奏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满足各种数据统计、人物画像、业务流程、数据挖掘等师生服务、教学办公应用建设,数据的沉淀和共享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闭环核心点,使得数据在校级生态圈中的价值更为突出。学校长期使用的业务体系积累资料,通过有效地分析、理解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提高学校总体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了解校务管理的现状,增强校务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在满足学校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介绍了智能平安校园平台建设的实现过程。智能平安校园平台需借助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在智慧校园统一的架构和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设。所谓“智能”的本质是大数据的智慧应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着信息孤岛、业务流程不通畅的问题,校级统一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数据环境、用户和权限、应用、流程的全局性整合,成为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通过顶层设计、标准建设、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信息集成等几方面对高校校级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热点进行了实践探讨,逐步实现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腾讯企业微信为入口,构建校园统一的移动门户管理平台,分析和抽取已投产的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对学校老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进行需求综合调研,进一步设计和丰富企业微信功能。针对学校的应用在企业微信中分配统一的入口,移植PC端和线下师生办事事项,简化办事节点,规范办事流程,节省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是新时代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设升级软硬件基础设施夯实学校数字底座,构筑智能化的学校育人空间;利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变革,打造互动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新型智慧课堂;探索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生态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从学生评价、教师研修、安全管理等方面着力变革重塑,不断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2012年,成都市统一建立了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网图系统),实现了学校图书数据的共建共享。在这一大背景下,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也顺利应用图书数字化管理平台,成功完成了44 350本纸质图书的数据信息建库工作。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被提上图书管理员工作的议事日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很多学校都自主开发和购买了各类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应用平台。然而,由于各平台中的数据不相通、没有关联,一所以学校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学校开发的数字化平台应该具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开展课程整合教学,形成特色资源库,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有效管理等功能。为此,学校2009年自主设计开发了统一用户管理、数据信息高度关联、资源相互整合的数字校园平台。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学校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应用基础环境,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MBD数字化装配技术在航空主机厂所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航空工业统一平台、统一架构思想,多种数字化应用平台不断引进,因而平台间的接口开发的问题亟待解决。ENOVIA VPM是航空设计院所管理设计数据的平台,DELMIA是航空制造企业用于顶层工艺规划及仿真分析的平台,通过两者接口的开发,实现了具有架次有效性属性的整机三维设计数据的结构化传递,使得设计数据在两个平台中实时同步。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类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在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智慧教育将迎来发展契机.文章介绍了安徽省池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学校和疫情防控中教育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工作经验,并分析了智慧学校建设中存在问题,对智慧学校建设中平台功能和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平台操作的便捷智能、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学精准画像做好数据支撑,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对生活、工作、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迈入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也从数字化校园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包含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一站式个性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移动智慧校园以及安全设计等内容,对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对大数据平台进行了描述。智慧校园建设将给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2.
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新时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离不开信息基础平台,从搭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共享和交换三大基础软件支撑平台入手,分别从信息整合、应用集成和数据集中与共享三个方面进行各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为学校提供高效、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数字化管理平台就是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进行处理,尽可能地利用和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本文主要对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学校管理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已有校园网应用体系进行改造,我校通过建立数据互通平台实现了校园网内部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同时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门户网站(各个系统统一的对外出口)以及校园网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从而构建了一个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荣 《中国教师》2012,(6):31-33
<正>根据数字化校园的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规划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平台就成为建设数字化校园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我们在考虑学校数字化建设推进方案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数据先行。将涵盖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方方面面的,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科研、体卫、设备、办公  相似文献   

16.
崔恺 《江苏教育》2022,(20):73-75
<正>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点战略任务。连云港市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建设的现实需求,以构建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体系为核心,实现“双千兆”教育专网、新一代智慧校园、5G+智慧教育创新应用、教师精准成长、学校装备特色化治理的智能互联。一、大数据系统支持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教育大数据系统是现代教育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转型的根基。连云港教育大数据属于行业大数据,  相似文献   

17.
"后统一"技术路线让信息化成为战略支撑点"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曾成功探索出一条"先统一"技术路线。部分高校在这一阶段先行整合全校IT资源,集约化统筹建设校级"四统一"平台(即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统一通讯平台),以整体带动局部,继而再以拼图方式补全各业务系统,以期最终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的主阵地、主场景,也是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场域。在教学数字化变革实践中,智慧课堂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学数字化转型提出的背景,将教学数字化变革划分为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进、教学革新、教学转型三个阶段。其次阐述了智慧课堂三轮迭代发展的历程,分析了课堂层面、学科层面和学校育人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本质属性。进而提出智慧课堂引领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教学人本化、数据要素化、业务全景化、教学智能化、发展生态化特征,以及由理念、技术、平台、数据、模式、生态、目标等要素构成的逻辑框架。最后重点讨论了智慧课堂引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包括重塑优质教学新理念、构建智能高效新环境、打造数据驱动新动力、创新智能教学新模式、构筑多维一体新生态,着力打造“五新”课堂教学形态,推动教学系统性变革,实现教学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智慧课堂引领教学数字化转型对于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认识、推动教学数字化变革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并实现一种"互联网+"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该平台针对学校管理、教学和生活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移动性、智慧性和开放性的服务,具有情境感知、可视化、全向交互、智慧管控、智慧推送等特性。该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蓝牙、WiFi和手机3G/4G数据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结合精确定位、数据融合、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等技术,实现定位及多系统互通,从而提供基于位置的移动智慧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校各业务系统数据重复冗余、数据孤岛现象日益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数字化校园统一门户建设方案,以解决业务系统数据集成与业务流重组问题。统一门户建设以面向服务架构(SOA)与Web Services技术为基础,给出了总体技术框架。通过集成学校现有业务系统,实现了公共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有效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