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课标遴选“科”与“技”并重的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项目式学习对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在新课标视域下,设计“简易物联网温度监测器”项目,进行初中物联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以提高学生使用物联网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同质化、知识体系滞后、应用场景固化等问题带来的人才供给不足,选取国内外11个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案例进行扎根分析,探索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9个关键要素,构建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双循环”理论模型,进而识别出“AI专业研发”“AI+场景应用”和“+AI技术赋能”3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性提出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并从实践层面为科产教融合培养AI人才提供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破解信息科技课程科学原理探究和科技实践实施的难题,探索诸如网络通信原理、互联网协议等理论知识教学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精选器材,组织学生开展组网和通信原理探究的实验学习,充分发挥实验学习集实践、探究和思维训练于一体的独特价值,落实了“科”与“技”并重的新课程教学要求,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陈文锐 《中学科技》2023,(15):11-14
<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要求教师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确保“科”与“技”并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STEAM教学模式,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初中信息技术融合,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发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提升。为此,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STEAM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策略,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的育人价值,切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杨辉 《上海教育》2024,(13):24-25
<正>人工智能时代,一个高中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给出的答案是:培育学生“H·AI”素养(H为Holistic首字母,代表全人发展,AI即人工智能)。用校长何莉的话来说,就是“要把握教育的变与不变,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新时代,还要让学生具备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情感、沟通、审美、创意等”。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是个大概念,是以“数字原著”为特征,以“人工智能”为指导的学习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基于AI视角的数学学习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新样态,展现AI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新路径和新方法,利用AI投影图景、拟合经验、机器扫描、数据干预等自动功能,将新的知识经验注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丰富与完善,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存在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工具不足、应用缺乏等问题,笔者开发一种名为“会学习的相机”的人工智能教学工具,通过给相机部署不同的AI模型,实现人脸检测、头盔识别等不同功能,并支持模型训练和快速部署。通过“安全出行”教学实践,“会学习的相机”能简化人工智能学习流程、分解学习难度,整合信息科技模块,有利于推广人工智能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实践AI、应用AI。  相似文献   

8.
“AI+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趋势。以AI“跳跃吧!少年”融合课堂教学为例,从“学练赛评”四个环节探讨人工智能与体育课堂的深度融合,探究“AI+体育”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增强“练”的实效、提升“赛”的水平和凸显“评”的个性的路径与实效。通过“精准教学+智能测试”教学模式,将数据转化为私人定制运动处方,实现精准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和课后作业的个性化指导,有效实现大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成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主要项目之一,广州市自2019年9月开始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验工作。文章以广州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人工智能”第6课“智能快递柜机器人”为例,以积极课堂理论为指导,应用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范式,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初中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在人工智能实验设备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的条件下,学生同样能完成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并达到较好的效果。文章以真实的教学案例呈现了广州市初中人工智能课程虚实结合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内容中的机器学习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文中先介绍定位在“初体验”上的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而后阐述了UbD理论指导下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最后通过实例论述如何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的人工智能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科”“技”并重教学的要求,基于多人实时在线协作绘画平台开展画图单元填色教学的实践,以问题驱动为抓手,通过双重分析设计、三大支架推进和多元评价检测,逐一探索教学前、中、后期问题如何设计、如何驱动、驱动如何,为教师探索问题驱动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路径提供实践思路,助力教学从重“技”轻“科”,向“科”“技”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科”“技”并重,凸显科学原理内容的重要地位。科学原理知识对于中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如何学、如何教”成为当前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具身认知理论为科学原理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文章阐明了科学原理教学的三大观念: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源于经验的学习观,基于实践的教学观。进而从经验、身体、隐喻、实践、环境等关键要素出发,提出六条原理教学策略,对信息科技的科学原理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在思想上虽然比较活跃,思维也相对敏捷,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仍然较差,很难用政治眼光或从经济发展角度去判断事物,而且对文化与国民素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尚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为此,我们应该以“领路人”的身份,针对所教学科特点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育为先,知能并重”,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成才,进而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信息科技课程提出了新理念、新内容和新要求,为信息科技课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虚拟机器人A-STEM课程的育人价值,并提出新课标理念下的虚拟机器人A-STEM教学策略(IRISO),倡导信息科技教师在机器人课程教学中注意“科”与“技”并重,将“探究”与“创新”齐抓,培养出懂“科学”、晓“技术”、敢“探究”、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空间专业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内容因偏向计算机科学专业而不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问题,“人工智能”课程以人脸识别问题为驱动,基于国产人工智能框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实验等环节的改革进行探讨。改革后的“人工智能”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和原理的同时,深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技术,了解前沿发展和最新动向,更加符合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流教育形态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为其提供精准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教师在知识掌握、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生理素质等诸方面的“缺陷”日渐暴露,斯蒂格勒的“人性结构”理论启示:基于人工智能的AI助教系统将是未来课堂教学中有效弥补教师缺陷、激发教师潜能的关键性“技术”。文章在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教学活动、现有AI助教系统的功能及人机协同教学现状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认为AI助教系统在认知方面表现更加出色,但教师在情感和创意方面的智慧是无可替代的。基于此提出了未来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和AI助教系统模型,模型中包含了“AI替代”“AI协助”“AI增强”“AI赋能”四种不同的功能关系。最后展望了未来AI助教系统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智能时代AI助教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思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图像识别:AI助力垃圾分类”为例介绍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中应用IC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ICS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四个环节,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顺应技术发展的时代需求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在此背景下,文章论证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剖析项目式学习方式及特征,构建了集项目实施、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位一体的小学高年级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以“AI战疫之口罩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初探”一课为例,探索了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高年级人工智能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信息科技新课标将“人工智能与智慧生活”设为六大主线之一,而2020浙教版教材已涉及人工智能的内容。本文分析了该教材人工智能单元的图像识别课时内容,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以“中草药图像分类”为主题的图像识别项目式学习课程“常见中草药图像分类小助手”,将AI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新范例。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1.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感受对联的含义,尝试练习对简单的对联。2.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了解悠久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过程一、温馨点击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的两部分文字组成,具有对仗工整、用字简洁贴切、含意隽永、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外国人对之称赞为“汉语言文学中最美的文字”。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对联乐园”。二、艺海拾贝这组对联对得可真妙啊!你知道它们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