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验平台,面对免疫学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人才培养新的要求,通过探究式教学理念,TBL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及多种资源的应用等方式,科学的实现了提高医学生综合运用免疫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生物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教学的比重较大。生物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生物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通过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激发创新动力;建立民主平等的氛围.能营造创新的情境: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能增强创新意识;设计创新实验,能发展创新思维;改变实验方法能培养创新设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黎芳 《科学中国人》2014,(3S):208-208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使科学探究在课堂上真正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4.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阶段普通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启步平台,是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本文详细论证了学生自学能力、设计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及科学素养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这几方面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可行性,并且结合多年的第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新华  韦玉 《大众科技》2011,(2):135+120-135,120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实践,坚持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将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引入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6.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当前教学探索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综合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运用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以医院制剂—三味板蓝根颗粒研究开发为例,在其剂型实验教学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从选题和方案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总结,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傅煜轩 《科教文汇》2020,(10):93-94
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免疫学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而当前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教学模式不恰当、内容安排不合理、考核评价较局限等不足。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本文详细阐述了一些免疫学综合实验初步改革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案、考核评价及其优势和创新点。以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医学人才”为目标,使改革后的免疫学综合实验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根据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其课程的实验进行整合。结果:构建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结论: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符合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医学机能学实验改革提高本科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方法:通过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开放实验室及实验准备室,利用雨课堂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进行个性化精准施教,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组,最后发放学期末教学问卷调查,对改革后机能学实验教学进行匿名评价,并通过期末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论:使用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实践能力、科研践行能力,探究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机械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家伟 《大众科技》2009,(7):161-162
专业课程实验是我国各高校机械类专业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环节,在培养学生良好科研习惯、较强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整体质量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专业实验课程的地位和任务、实验课时系数、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初步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对于工科学生的基础电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还亟待加强。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高校基础电子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规律将具体的实验内容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按层级分类,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差异性实验素质的培养。该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可以营造优良的科研与创新实践氛围,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实验教学在生药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科研态度,学生还掌握了生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了鉴别生药的能力。2022年秋季学期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药学实验课程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评估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本文总结了教学评估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传统显微实验教学方式的缺点,提出了改革方案,通过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性研究实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虚拟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从实验教学受益者角度归纳分析了虚拟实验在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认为虚拟实验能拓宽实验教学资源,更新和扩展实验内容,从而拓宽学生视野;能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须注意到,虚拟实验是现实实验的补充和完善,应做到虚实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新的教育评价标准实施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运用理论通过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师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更是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增强老师的实验意识,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科研素质。现在国家对学校实验的投入在不断增大,但乡镇中学面积广,学生人数多,教师缺乏,特  相似文献   

17.
张玲 《大众科技》2012,(6):236-237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验教学,立足于教学为科研、临床实践的基本点,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手段,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求知创新意识。本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当今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培养实用性人才。方法:通过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从改革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实验考核等几个方面出发,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从而加强培养医学实用性人才。结果:通过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医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加强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结论:通过加强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培养实用性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英  李学军 《今日科苑》2010,(14):211-211
科研素养是在校本科生将来成长为一位高科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就不改变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体系的情况下,如何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展开了讨论,提出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教学理念,具体措施是: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总结问题和寻找研究点的能力:②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求真务实的作风;③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④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课题、训练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