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字时代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中,信息科技课程需要把握科学与技术并重的学科定位,发挥数字素养在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应对未来挑战中的重要价值。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模式,是面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新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凸显信息科技课程的跨学科属性,促进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需要建立在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关的数字化场景问题中,从跨学科学习问题链和跨学科教学设计链两个视角着手建构,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构建真实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明确由大概念统领的学习目标,以问题链的形式组织学习任务,设计与学习任务关联的表现性学习评价。为了推进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既需要改变“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式,也需要变革传统教学中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教学逻辑,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托教师群体形成跨学科思考的教学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跨学科共同体和技术赋能的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教师和虚拟数字人教师协同授课的“双师课堂”视角,赋予人工智能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新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人工智能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给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难题。本研究在梳理人工智能课程、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内涵的基础上,依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和知识建构理论,引入虚拟数字人教师,构建了基于“双师课堂”的人工智能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模式,其内涵包括真实项目活动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建构、“双师课堂”协同教学、学生跨学科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效果评价等。同时,应用该模式在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中组织教学并形成系列教学案例,以期为研究者和教师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特别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但目前教师对于人工智能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构建起系统的内容和结构框架。笔者所述人工智能课程指信息科技课程中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或者其他课程中以人工智能为工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指旨在围绕某研究主题或真实问题,以信息科技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解释、创造产品,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学科教学依照这一要求,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通过基于一节课的跨学科学习、基于单篇课文的跨学科学习、基于单元主题的跨学科学习等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并由点及面,统整铺排,逐步建构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图谱,确保跨学科学习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储备 《中学科技》2023,(21):7-9
<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主题”作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基于对生活中信息科技现象的探索,帮助学生获得运用信息科技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以真实的生活问题作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跨学科主题数据与编码模块“用数据讲故事”强调要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尝试发现背后的数据。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语文、科学、美术等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能力。结合教师在跨学科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以“过程与控制”模块中的跨学科学习总结信息科技跨学科项目的研发原则;以“数据与编码”模块中的跨学科主题为例,设计“我帮厨师做分析”主题学习活动;以“身边的算法”模块中的跨学科主题为例,设计“韩信点兵”主题学习活动,阐述了信息科技跨学科项目的研发路径。  相似文献   

7.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聚焦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数据”这一核心概念,以“数说碳排放”为跨学科主题,描述了“主题确定—目标编制—组织内容—活动设计”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路径。以“碳足迹”一课为例,设计“采集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的活动过程,融合科学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浦丕志 《辽宁教育》2022,(21):89-92
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背景下,从研究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的背景、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描述与思考(研究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超前学习资料设计案例、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的思考、成果和总结等几个方面阐述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数对”主题教学为例,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了基于工程设计过程开展数学与编程知识融合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践表明,融合数学与编程的跨学科教学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跨学科学习能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为落实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新路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还存在着“学科内容拼盘化”“学习过程娱乐化”以及“主题活动专业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分析了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主题式、大概念、体验性和综合化的特征,以单元方式从主题说明、目标界定、过程设计、作品评价和活动资源等方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法,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  相似文献   

11.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形成是STEAM教育的发展之基。STEAM教师PCK是教师面对具体的跨学科的内容主题时,所特有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知识,具有知识范畴的跨学科性、知识来源的实践性和知识形成的融合性等特点。通过对已有PCK研究的梳理,结合STEAM教育的特征,STEAM教师PCK可分为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对象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在此基础上,STEAM教师PCK的建构逻辑:一是立足理论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打“地基”,促进公共性PCK向个体性PCK转化;二是基于经验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竖“框架”,推动内隐性PCK向实践性PCK转化;三是通过实践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添“砖瓦”,实现陈述性PCK向程序性PCK转化。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从以“动手”为主的技术学习转向以“动脑”为主的体验学习、原理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环节设置留白,留出时间与空间带动学生的思考,去挖掘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主动探究、学习课程内在的机理与组织,真正达到课程要求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教育”向信息科技“素养教育”的转变,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理念和课程形态。为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我国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系统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1],并且在每个学段的最后部分均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是进一步深化学科课程学习,实现育人方式转变的关键。信息科技课程开展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包括三个方面:面对数字土著,数字化学习方式并非与生俱来;面向科学与技术,数字化学习方式促进真实性;面向全体学生,数字化学习促进教育公平。信息科技课程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建议包括:基于数字工具实施项目学习,加深经验转化;运用数字资源进行情境学习,促进迁移应用;采用数字平台开展跨学科学习,进行广泛融合;借助智能技术实现自适应学习,促成个性公平。  相似文献   

15.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型数学学习方式,应坚守数学学科立场,开展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活动,注重学科性、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综合性和生成性。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促进整体建构,习得活性知识;基于主题设计,生成整合经验;融通多元要素,提升创造能力;打开培育通道,塑造完整的人。“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逻辑可以从生长点、聚焦点、整合点、着力点和创新点五个角度把握,依据主题提出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建构评价量表,设定“可见的”学习目标;围绕大概念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设计主题活动任务,开发学习支架与工具;形成整合性成果,开展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跨学科主题是义教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以“电脑是学习的好帮手”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App“小爱同学”“古诗词典”“小猿口算”“百度翻译”等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实践信息科技、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之间的融合,对新课标下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不仅提出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课程要求,而且还指出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教学建议。不难看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基于学科、强化整合、整体设计、协调育人为特征的学科实践活动。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要的辅助工具,进行信息素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重要的辅助工具,进行信息素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课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突出优势,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需要突出知识主动建构、创造性生成和综合应用等特点.设定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跨学科课程目标要追求主动建构知识、能够创造性生成、突出知识综合应用.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跨学科课程要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跨学科知识体系,推动学生跨学科知识探索活动,提高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开展复杂思维活动,课程任务要有综合性、思想张力、创新性、项目化表述.在跨学科范畴内,提出驱动学生复杂思维的问题要按照逻辑关系设计、多维度提出问题,提问抽象概念知识、基于知识应用设问.设计锻炼复杂思维的跨学科认知情境需创设知识探究情境、建构复杂生活情境、创建开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